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浅议儒家儒家“和”思想对当代和谐文化建设作用

最后更新时间:2024-02-20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0203 浏览:37211
论文导读:中西方文化的相互借鉴,阐明了儒家“和”思想对当代和谐文化建设的借鉴作用。关键词:儒家论文和论文仁学论文中庸论文和谐文化论文本论文由www.7ctime.com,需要可从关系人员哦。中文摘要4-6Abstract6-12第一章引言12-19一、选题
摘要:社会在不断变化进展,在进展历程中冲突与矛盾不可避开。这些矛盾主要表现在人与自然的联系失衡,国与国之间的战争冲突,人与人之间的淡薄冷漠,个人心理出现危机等方面。既然社会变革进展必定伴随着矛盾的产生,那么如何协调融和这些矛盾,使这些冲突矛盾能够转化成事物前进的动力,就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不足。若不能妥善处理矛盾冲突,对矛盾置之不理而一味求同,就会影响当前和谐文化的建设,甚至会阻碍了人类文明的进展。本论文通过对儒家“和”思想的理论,就是想从“仁”学作为“和”思想的价值基础,从“中庸”思想作为实践办法,达到“共生共存、相相而新”的和谐状态。这也正是化解冲突的有效手段,也是实现人与自然、社会、自身的和谐进展,推动国家间的平等交流重要办法,更是为当代和谐文化的建设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全文共分五章。第一章,阐述了选题的背景与目的,将儒家“和”思想界定为理念性论述,同时指出了“和”思想的价值系统,并且将儒家“和”思想与当代和谐文化建设结合起来,从求提炼儒家“和”文化当代价值及时代作用。第二章,研究了儒家“和”思想的历史渊源。阐述中华文化的“和同之辨”,并通过对儒家“和”思想的追根溯源,明确儒家之“和”思想的深层内涵与精髓所在。第三章,通过对儒家仁学思想的阐述分析,明确了仁学思想的深层涵义,并且找到与“和”思想的价值共通点,得出儒家仁学思想是“和”思想的价值基础的结论。进而深刻解析儒家“仁”学与“和”思想的承载联系。第四章,通过阐述中庸思想的形成渊源和深层涵义,总结出儒家“和”思想的实现途径即为中庸的结论,并从“执中致和”为出发点,具体说明了“中庸”思想作为实践办法的重要作用。第五章:阐明了儒家“和”思想对当代和谐文化建设的作用,分为两个层面来构建和谐文化,其一是社会实践层面,其二是文明冲突层面。通过中西方文化的相互借鉴,阐明了儒家“和”思想对当代和谐文化建设的借鉴作用。关键词:儒家论文和论文仁学论文中庸论文和谐文化论文
本论文由www.7ctime.com,需要可从关系人员哦。中文摘要4-6
Abstract6-12
第一章 引言12-19

一、 选题背景与探讨目的12-14

二、 国内外探讨论述成果14-16

三、 探讨对象的界定论文导读:鉴59-62二、对化解世界文明冲突的一种努力62-68(一)协和万邦:不同国家间的和谐62-65(二)和道为贵:不同文明间的和谐65-68结论68-70主要参考文献70-75后记75-77个人简历77上一页12
16-17

四、 探讨思路与办法17-19

第二章 和而不同:儒家“和”思想的基本内涵19-32

一、 “和同之辨”与“和”的思想渊源19-24

(一) “和同之辨”的源流19-23

(二) “和同之辨”对儒家“和”思想形成的意义23-24

二、 儒家“和”的思想内涵极为精髓24-32

(一) 儒家“和”范畴的内涵24-26

(二) 儒家“和”思想的精髓26-32

第三章 仁:“和”思想的价值基础32-41

一、 “仁”学思想的哲学内涵及精髓32-37

(一) “仁”学思想形成历程33-34

(二) “仁”学思想的哲学涵义34-37

二、 “仁”学与“和”思想的价值导向37-41

(一) “仁”学思想的价值取向37-38

(二) “和”之思想与“仁”学的承载联系38-41

第四章 中庸:“和”思想的实现途径41-51

一、 中庸思想的哲学内涵41-45

(一) 中庸思想的形成历程41-42

(二) 中庸思想的深层涵义42-45

二、 中庸思想作为实现“和”之思想的实现途径45-51

(一) “和”思想追求的终极目标45-46

(二) 中庸思想从实现“和”为目标46-47

(三) “和”思想主张的实现途径47-51

第五章 为构建和谐文化提供新动力51-68

一、 为和谐文化建设提供论述基础51-62

(一) 天人合德:人与自然的文化相融52-54

(二) 礼从致和:社会和谐的文化熏陶54-57

(三) 和而不同:人我和谐的文化进展57-59

(四) 和者为仁:身心和谐的文化借鉴59-62

二、 对化解世界文明冲突的一种努力62-68

(一) 协和万邦:不同国家间的和谐62-65

(二) 和道为贵:不同文明间的和谐65-68

结论68-70
主要参考文献70-75
后记75-77
个人简历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