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简论共处墨家思想对当代社会道德建设现实作用

最后更新时间:2024-01-20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9900 浏览:36241
论文导读:
摘要:中国传统思想凝聚着各族人民力量,支配着中国人的道德生活,协调着中国的社会秩序,推动着中国的繁荣和进步。在传统思想之中,先秦思想最为引人关注,因为它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源头活水。墨家作为先秦时期的“显学”,其学思想与我国的道德建设有着内在的联系,虽然它们所处的历史情境不同,然而二者有着共同的特点。通过尝试浅析墨家的道德思想,找到其与我国目前道德建设的结合点,找出其对我国道德建设的现实作用。本论文主要以四个方面对《墨家思想对当代社会道德建设的现实作用》进行了诠释,第一部分对墨家思想的论述基础进行浅析,认为当时的社会环境与思想界的态势对墨家建构起着重要的影响。就自身的论述基础而言,分别以天人观念、义利观念、公私观念、人性观念进行了诠释。第二部分诠释了墨家思想的基本内核及其殊别价值,分别以五个方面即“兼爱共处”的道德理想、“尚利贵义”的道德原则、“尚俭抑奢”的道德品质、“爱利天下”的道德修养、“匡时济世”的道德教育进行了浅析。墨家思想有其自身的殊别价值,通过与儒家、道家、法家思想的比较,出墨家独具特点的功利主义价值。第三部分就当代中国社会道德困惑进行了浅析,以道德困惑的体现、理由、加强道德建设的必要性三个维度进行了诠释。第四部分是墨家思想在当代社会道德建设的借鉴作用,针对第二部分墨家思想的基本内核进行了有针对性地浅析,以墨家兼爱理想对当代社会道德选择的启迪、墨家公义原则对当代社会道德原则的借鉴价值、墨家尚俭观念对当代社会消费的启迪、墨家修养思想对当代社会道德修养的影响、墨家教育思想对当代社会道德教育的重要作用等五方面进行浅析诠释。近代思想家、革新家梁启超认为,墨家思想“精妙处往往惊心动魄”“只可惜我们这些做子孙的没出息,把祖宗传下的无价之宝埋在地下二三千年”。可以看出,重新审视历史,批判地继承墨家这笔遗产.发扬民族传统美德为当今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所用,是我们当代人义不容辞的责任。关键词:兼爱共处论文尚利贵义论文尚俭抑奢论文爱利天下论文匡时济世论文
本论文由www.7ctime.com,需要论文可以联系人员哦。中文摘要3-4
Abstract4-8
第一章 墨家思想的论述基础8-12
第一节 墨家思想产生的社会与思想环境8-9

一、 社会剧烈变革8

二、 学术百家争鸣8-9

第二节 墨家思想的论述基础9-12

一、 天人观念9

二、 义利观念9-10

三、 公私观念10-11

四、 人性观念11-12

第二章 墨家思想的基本内核及其殊别价值12-34
第一节 墨家思想的基本内核12-28

一、 “兼爱共处”的道德理想12-14

二、 “尚利贵义”的道德原则14-16

三、 “尚俭抑奢”的道德品质16-20

四、 “爱利天下”的道德修养20-25

五、 “匡时济世”的道德教育25-28

第二节 墨家思想的殊别价值28-34

一、 墨家思想的殊别价值概述28-30

二、 墨家思想与其他学派思想的比较30-34

第三章 当代中国社会道德困惑浅析34-42
第一节 道德困惑的主要体现34-39

一、 一元与多元的对立34-35

二、 道义与功利的对立35-37

三、 道德建设上两种不同态度的对立37-39

第二节 道德困惑的理由审视39-40

一、 市场经济自身消极负面的影响39

二、 对外开放和西方思想文化的影响39

三、 社会转型时期道德评价的混乱39-40

第三节 加强当代道德建设的必要性40-42

一、 有利于协调各方利益主体40-41

二、 有利于营造良好的市场竞争环境41

三、 有利于人们自觉抵制腐朽思想和腐朽生活方式的侵蚀41-42

第四章 墨家思想在当代社会道德建设的借鉴作用42-59
第一节 墨家兼爱理想对当代社会道德选择的启迪42-44

一、 兼爱思想有助于协调现代社会人际联系42-43

二、 非攻思想有助于处理国与国之间联系43-44

第二节 墨家公义原则对当代社会道德原则的借鉴价值44-46

一、 有利于企业管理中的集体精神的构建44-45

二、 有利于推动社会的共同富裕45-46

第三节 墨家尚俭观念对当代社会消费的启迪46-论文导读:
48

一、 有利于公民养成健康文明的消费方式46-47

二、 有利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47-48

第四节 墨家修养思想对当代社会道德修养的影响48-54

一、 道德他律有助于在制度层面保障道德行为48-50

二、 道德自律有助于提升国家公职人员的道德境界50-53

三、 道德修养策略有助于培养当代人知行统一的精神53-54

第五节 墨家教育思想对当代社会道德教育的重要作用54-59

一、 有助于强化“明礼诚信,团结友善”为核心的社会公德教育54-55

二、 有助于强化个体平等意识,增强其作为社会主人翁的观念55-56

三、 有助于强化社会主体的社会责任意识和义务意识56-59

结语59-60
参考文献60-61
致谢61-62
个人简历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