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基于应用型旅游管理人才素质教育模式探讨-科研方法与

最后更新时间:2024-03-30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5486 浏览:61871
论文导读:
摘要:现代旅游业需要大量的应用型人才,而人才培养模式与市场需求存在一定的差距,现代旅游高等教育尤其需要素质教育,它以提高体素质为宗旨,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核心。文章分析了旅游管理专业在应用型人才素质教育方面存在的问题。初步构建了旅游管理专业素质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并从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模式、考核方式上对进行了比较详细的探讨。
关键词:高等教育;旅游管理;素质教育模式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旅游业也得到了飞速发展。面对日益激烈的旅游业市场竞争,为适应新世纪全球旅游发展的总趋势和我国旅游大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加强高校旅游管理专业的素质教育成为当前高校进行教育改革工作的当务之急。国家旅游局在其提出的《关于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的意见》中,依据我国旅游人才市场需要强调:“培育一支由多层次、多专业组成的。以应用型和高技能型人才为重点的旅游人才队伍”,这是对我国旅游高等教育的总体定位,因此高校旅游管理教育就必须要从传统式的专业教育为主向全面素质教育为中心的转变,才能培养出适应我国旅游业发展需要的应用型人才。
1 当前高校旅游教育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

1.1 当前高校旅游教育现状

截止2010年底,全国共有高等旅游院校及开设旅游系(专业)的普通高等院校967所,比2009年增加了115所,增长率为13.5%;旅游专业在校生人数59.61万人,比2009年增加了9.77万人,增幅达19.6%。旅游高等教育经过十年的源于:7彩论文网大学论文格式范文www.7ctime.com
发展,旅游高等院校数与在校学生分别为2000年的3.84倍和8.11倍。旅游教育已成为中国院校教育体系中最热门、发展最快的专业教育之一。
回顾我国旅游高等教育的发展历程。一方面我们在为我国旅游高等教育快速发展而欢欣鼓舞的同时,另一方面也不得面对旅游教育所存在的问题而深深地担忧,也就是应用型本科院校(数量上约占742所本科院校的90%左右),由于长期受“精英”教育理念的支配,脱离实际、盲目攀比,高等教育普遍存在重视理论型人才培养的倾向,忽视或轻视应用型的培养。在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等过多地强调理论教育忽视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造成我国“理论型”人才相对过剩,而应用型人才严重不足的被动局面,特别是在高校本科专业素质教育方面未能得到足够的重视,培养的人才缺乏竞争力,以致于本科生旅游行业内就业率不高,企业不敢用本科生、留不住本科生等等,正视并解决这些问题是中国旅游业在转型时期可持续发展,当前高校旅游教育存在问题的重要保证,旅游院校培养出的专业人才才能真正符合社会的需要,才具有真正的核心竞争力。
2 当前高校旅游教育存在问题

2.1 培养目标追求专业化,忽视职业道德素质培养

当前高校旅游实践教学在教学过程中相当普遍存在着注重技能“专业”化的现象,高校旅游实践教学的考核往往以行业技能等级证为标准,导致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技能专才化,忽视学生职业道德素质的培养。在教育过程中缺乏对学生进行良好的思想道德教育,学生道德素质不高,没有顽强的意志力,没有对事业的责任感和崇高的敬业精神,大学生对旅游专业的认可度越来越低,学旅游专业的不愿从事旅游业,旅游企业不敢用大学生等,影响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2.2 课程设置不合理,忽视对学生多方面知识的拓展

对中国开设旅游专业的69所高等院校的课程设置情况进行归纳分析,并对各院校所设置的旅游课程名称按词频进行分类统计,其结果是排在第一的是管理类课程。居于第二位的课程是经济学类课程,这种情况在高校更为严重。课程设置重管理类、经济类,对于社会、历史、生态等其他旅游的非管理经济因素方面没有安排足够的课程。部分课程因专业方向分化缺乏有效综合而导致大量课程内容重复;选修课和知识拓展课程比重偏低,学生自身知识得不到充分拓展,造成学生知识底蕴不足。知识结构不合理,知识面过窄,学生缺乏根据新的需要摄取新知识的能力和掌握获取新知识的方法,造成毕业生在实际工作中后续发展动力不足,不利于旅游教育的全面健康发展。

2.3 考核方式单一。忽视理论知识与行业实际的对接

现有的考核方式基本上比较单一,缺乏多样化的考核机制,基本上都以理论知识、笔试考核为主,过分地强调学生的死记硬背,进一步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抑制了学生潜能的发挥,使学生为了应付考试而突击学习,考试及格后便万事大吉,成为分数的奴隶。旅游专业课程的实践性很强,笔试考核方式无法反映学生的真正水平,因此,考核方式要进行重新设计。
3 对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本科教学全面推行素质教育模式的建议
国家教育部在《关于深化教学改革,培养2I世纪需要的高质量人才的意见》中明确提出,21世纪的人才培养模式是“按照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的高级专门人才的需求,逐步建立起注重素质教育,融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和提高素质为一体,富有时代特征的人才培养模式”。根据教育部的人才培养模式,同时考虑到旅游业的应用性、实践性和综合性的特点,旅游管理本科专业的培养目标应该是:面向未来旅游业发展,培养良好的政治素质、扎实的文化素质和全面的综合素质的旅游管理人才。

3.1 在人才培养目标上,加强职业道德素质教育

要坚持把德育工作放在首位加强职业道德教育。由于旅游产业是一个服务性行业,又是一个涉外行业,因而对人才的训练要注重职业道德教育。社会经济的进步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不但拓宽了学生的视野,同时也活跃了学生的思维,但同时片面强调经济效益、所有价值均以金钱的多寡来衡量的思潮也对学生的价值取向和人生观的确定上发生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因此,相对于专业技能的培养来说,思想品德方面的教育任务在目前形势下显得更为重要。思想品德方面的教育首先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突出爱国主义的教育主线,引导学生在接触形形色色的文化环境时,自觉抵制虚无主义和崇洋媚外的思想把爱国主义落到实处;其次要树立新时期人才质量的德育观,新时期的人才质量标准已由过去所倡导的踏实肯干、服从命令的人才论文导读:
类型向复合型、适应型、开拓型的人才类型进行转换,因此,在德育上要给学生全方位的意识和能力。培养学生具有要热爱祖国,热心于旅游事业,有崇高的敬业精神和职业意识;最后还要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市场经济活跃、人才竞争激烈,高校应有计划地为学生设计竞争的舞台和竞争环境,训练学生对竞争的适应力,从而塑造出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的合格人才,使其在激烈的竞争中健康成长。旅游高校应在学校努力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与气氛,增加旅游文化氛围让学生在美的、积极向上的环境中得到熏陶,使大学生在校期间逐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工作作风,完成由一个普通大学生向合格的旅游工作人员的转变。

3.2 在课程设置上,完善课程设置体系,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旅游业作为服务性行业。涉及面广泛'旅游从业人员面临着复杂的工作环境,必须对接触的各种问题都有一个大体的了解,才能正确处理,适应工作的需要,这就要求对课程设置进行全面的规划,确定教学内容,规范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基本要求,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以初步培养其科学、文化等方面的基本素质,达到培养学生从事旅游行业所需要的人才为目的。课程体系的完善应与专业方向紧密结合,并且遵循基础课重通识、专业课重精深、选修课宽拓展的原则。基础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为专业学习打下基础,提供知识和能力的增长点,因此,应该重视人文科学、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等学科的通识教育,充实通识课程。专业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掌握旅游专业知识,提高学生从事旅游业工作岗位的适应能力和创造能力,因此课程内容应该切实增强与专业实际的贴切性、体现专业领域精华、增加专业知识深度,使学生学以致用。选修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为培养复合型旅游人才奠定更为广泛的专业口径,增加人才适应的弹性。因此需要扩大选修课的数量和学科类型,例如,文学(旅游文学与古典文学)、艺术(旅游历来与美有着不解之缘)、计算机网络技术(将成为旅游业和旅游企业必备的技术平台)等多个学科的相关专业内容,给学生提供更大的选择空间,使他们在校期间学到更多的知识,掌握更多的本领。只有完善课程设置体系,加强文化素质教育,才能培养既有知识宽度,又有专业深度,博专相济的高素质的人才。

3.3 在考核方式上,实施多样化的考核方法,让学生的理论知识与行业实际需求对接

3.3.1 采用学分制。学分制的实施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适当地提高先修课总学分,降低选修单科的学分。在专业指定的选修课范围内,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基础、特长和兴趣进行选修。
3.3.2 凡是与实践有关的课程,加强教学过程中的实践环节分数比重,均以实践考试作为评定成绩。
3.3.3 每学期的实训项目达到“良好”以上的成绩,则本学期的相应理论课程相对来说可以降低要求。
旅游人才培养是一个综合性的工程,除了要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还要培养学生的道德素质,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出具有较高的创新能力和管理能力的应用型人才,我们的旅游教育才能紧扣着社会的需求,适应旅游业蓬勃发展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