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简析过程中初中化学教学过程中生活化对策应用学术

最后更新时间:2024-03-01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7770 浏览:24682
论文导读:
1007-0745(2013)09-0039-01
摘要:化学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教学科目,同时也是一项与实际生活联系十分紧密的一项科目,在教学的过程中将化学教学与实际生活相联系,能够很好的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对于学生的化学知识运用、生活问题的解答也有很好的促进作用。《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对课程内容的选择突出了以下几个特点:重视学生的生活经验对科学过程的感受。不过分强调知识的逻辑顺序,在一定程度上体现生活性、实用性,以及初中学生的年龄特点。内容的选择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和社会实际,反映最新科技成果,并注重培养学生运用摘自:毕业论文结论怎么写www.7ctime.com
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就需要什么加强化学教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与学习素材,实现他们化学学习的有效进行。
关键词:初中化学生活教学联系策略

一、多用试验,加强生活素材与化学知识的联系

试验是化学教学过程中一项必不可少的教学项目,通过试验教学不仅能够有效的丰富课堂的素材,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对于学生的知识理解也有很好的帮助作用,另外通过试验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以及科学素养。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就要多为学生创设试验场景,来让他们进行化学知识的学习,同时在试验的过程中也尽量选取与学生实际生活联系紧密的案例,以便能够加强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实现教学的有效进行。比如教师就可以设计这样的试验:大家注意观察过牵牛花吗?牵牛花在一天之中会变好几种颜色(导入相关的图片),这是为什么呢?其实学习了化学之后,我们就能够很好的进行了解,甚至还可以通过不同的天气状况、时节来预测牵牛花的颜色!激发学生对于化学知识的学习兴趣。之后再引导学生进行相关的分析:1、牵牛花中的色素(花青素)会随着外界酸碱度的变化而变色,一般情况下,牵牛花遇碱会变蓝。当然,不同的条件可能会有不同的结果,因为在高浓度的酸碱作用下,花青素会发生水解。2、运用化学反应的角度讲,牵牛花有特殊的化学性质,和石蕊有点像,所以也会遇到酸变红,遇到碱变蓝。光照:花青素合成需要光诱导,强光下花青素合成旺盛;光质:对于牵牛之类的植物来说,紫外光有利于花青素合成;温度:低温有利于游离糖积累,促进花色素形成,会使花色变深;糖类:是合成花色素的能量来源,也有调节渗透压的左右。光合作用可能有利于糖积累;其它因素:如PH值较高时,花青素为蓝紫色,而PH较低时为紫红色,牵牛的花期大概就是一天,随着花的成熟PH会升高,颜色变深。通过这样的试验引导教学,让学生恍然大悟,原来小小的牵牛花也有这么多的化学原理啊!提升他们对于化学知识的学习兴趣,也激发他们在生活中发现化学、运用化学的习惯。

二、设置问题,通过生活现象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俗话说“学起于思,思起于疑”,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就需要通过问题来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带着目的进行学习,才能够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实现教学的有效进行。特别是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入一些生活中常见的现象,来引导学生进行分析。比如我们常见的油条,只是一点面,丢进油锅里面就变得又粗又长,这是什么原因呢?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自己去搜集相关的信息,自己分析其中的可能性,之后再引导学生进行研究。一个周后,学生就将各自的调查结果说了出来,有的说炸油条的面里面放的有碱,有的说里面放的有明矾,有的说放的有盐……在分析阶段,有些学生就说可能是热胀冷缩,面在油锅里受热,就膨胀了;有的学生说一般的面放进去也不会变的那么大啊,肯定是明矾和碱在发挥作用……看着学生的回答一步步接近正题,我也感觉问题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于是我就带领学生进行分析、学习:炸油条的生面里预先揉进了食碱和明矾,早点铺师傅说的“一碱二矾三盐”指的是,每七斤面配上一两食碱、二两明矾和三两盐,便成炸油条的生面了。这三种化学角色各有各的作用:盐使面有咸味并变得柔韧,明矾是硫酸铝钾,具有酸性,在滚烫的油锅里,它和食碱起化学反应,生成大量二氧化碳气泡,气泡受热急剧膨胀,使油条迅速胀大。一两食碱和二两明矾可以生成约14升二氧化碳气!沸油二百多度的高温,又使它的体积膨胀一倍多,所以,新炸的油条疏松多孔。通过问题来引导学生进行生活中化学现象的分析,既能够提升他论文导读:
们的调查实践能力,同时还能够更进一步拉近他们与化学的距离,让他们感受化学知识的丰富多彩,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

三、运用案例,通过时事新闻来让学生学习更多的化学知识

在笔者看来,素质教育追求的是学生的全面发展,所以在化学教学的过程中,我们也要注重对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教育培养。培养他们能够学以致用,将学习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再从实践中发现问题,通过实践与理论之间的矛盾来进一步深化他们对于知识的理解、学习。所以在教学中,笔者往往就喜欢给学生讲一些时事案例,在丰富学生知识积累、拉近学生与外界联系的同时,也让他们发现其中的化学原理与化学现象,再引导他们进行相关内容的分析,来达到更好的教育目的。例如,有一报纸报道:有一下水道发生了爆炸,所炸之处,下水道盖全部被炸开,并一直炸到一学校的校园内,并炸伤几名小学生及路人。据事后调查,这是一起严重事故:有一名从事灌装液化汽的人将罐内残留物倒入了下水道,后又遇到有人丢烟头掉进了下水道而发生了这起爆炸事故。学生阅读后,深感生活中化学知识无处不有,加深了点燃“一切可燃性气体或粉尘都应验纯”的这一知识点的认识,同时,也对我国很多煤矿发生瓦斯爆炸有一个清晰的了解。在这里,可以进行知识拓展,设计一个“点燃不纯H2”的爆炸实验,让学生对这一问题进行验证获得为什么会“爆炸”的原因,在此基础上,可以让学生分组进行探究活动,探究的内容是“怎样预防矿井的爆炸事故发生?”学生会感受到搞好矿井的安全是多么重要,也使学生对社会对人民增添了一份责任感。新闻报道中的内容,学生有一种新鲜感,阅读与了解其中内容的比较强,因此,从中选取相关的内容,创新情景,非常方便,而且教学效果好。让学生在了解时事政治之余也更好的学习到了一些化学知识,同时对于学生的相关的事故防范、灾难救急知识也是一个很好的教育途径。
参考文献:
徐西湘.初中化学教学与生活的联系《云南教育》,2007 第11Z期.
李发生,舒红群.初中化学教学情景创设策略《江西教育科研》,2006 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