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关于静脉炎PICC置管致机械性静脉炎理由分析及策略

最后更新时间:2024-04-08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2569 浏览:97792
论文导读:义。2结果经统计,2011年和2012年PICC置管发生机械性静脉炎的例数及发生率的12下一页
【摘要】目的:通过对PICC置管机械性静脉炎发生的原因进行分析,观察采取预防及治疗措施的效果。方法:采取前瞻性的护理干预,2011年对外周血管条件差的患者,置管前穿刺部位湿热敷15 min后,使血管充分扩张再进行操作。2012年在2011年采取的措施基础上,采用在置管后第1天起置管侧上臂进行湿热敷完毕后用喜辽妥软膏挤出2~3 cm涂抹上臂并轻轻环形按摸上至肩部及腋窝,使药膏充分渗透入皮肤。发生Ⅰ~Ⅱ级静脉炎,增加湿热敷和喜辽妥涂抹的次数,严重的静脉炎应采用综合疗法,使炎症尽早得到控制。结果:2011年采取的置管前及置管后预防措施后机械性静脉炎发生率控制较好,为18.6%。2012年采取的置管前及置管后预防措施后机械性静脉炎发生率较2011年再次下降,发生率为6.7%,取得比较满意的效果。2011年与2012年的例数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字2=9.58,P<0.005)。结论:PICC置管致机械性静脉炎重在预防,应有前瞻性的干预措施,尽量将机械性静脉炎的发生控制在最小范围内。对于已发生的静脉炎,应及早采取正确措施,使炎症得到控制,减轻患者的痛苦,更能体现出留置PICC的重要性、安全性、舒适性。
【关键词】PICC置管;静脉炎;原因分析;对策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

3.20.067

由于静脉治疗专科的出现和不断改进的静脉输液方法,根据患者输液治疗时间,为患者主动选择合适的输液器材,是目前静脉源于:论文www.7ctime.com
治疗必行的趋势。经外周静脉置入的中心静脉导管(PICC),具有使用方便,可中到长期留置,减轻患者静脉输液的痛苦,特别是用于肿瘤患者化疗中,危重患者的抢救工作中,静脉高营养治疗中,应用高危药物,高浓度药物及血管活性药物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不但减少了反复静脉穿刺给患者带来的痛苦,而且保证药物及时、足量的给予,延长了患者的生命,增加了静脉输液的安全性,越来越受到重视及得到广泛的应用。
随着PICC使用的日益增多,并发症预防和处理成为护理人员非常关注的课题 。文献报道,PICC置管机械性静脉炎的发生率为32.3%。PICC作为一种侵入性操作,穿刺后导管对静脉内膜,静脉瓣易造成物理性损伤,导致机械性静脉炎的发生[3]。本科自开展PICC置管以来,已留置PICC 1000多例,出现机械性静脉炎是一个不可避免的并发症。由于近2年来对机械性静脉炎进行了原因分析,在预防和处理上逐步积累了经验,使发生率逐年下降,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收集本科自2011年1月4日-2012年11月15日住院患者留置PICC共283例,其中留置美国BD Fiyst PICC 21例,德国CAFL PICC 217例,美国巴德单腔三腔瓣膜式PICC 45例,男129例,女174例,年龄最大88岁,最小32岁,平均年龄59.7岁,导管留置时间最长238 d,最短9 d,平均留置时间64.0 d。2011年置管118例,发生机械性静脉炎22例,按静脉炎分级:Ⅰ级14例,Ⅱ级7例,Ⅲ级1例,发生率18.6%。2012年置管165例,发生机械性静脉炎11例,按静脉炎分级:Ⅰ级9例,Ⅱ级2例,Ⅲ级 0例,发生率6.7%。
1.2方法既往PICC置管后机械性静脉炎的发生率较高,约30%左右。自2011年起,经过对PICC置管可能引起机械性静脉炎的原因进行分析,采取前瞻性的护理干预,对外周血管条件差的患者,置管前对穿刺部位包括上臂进行湿热敷15 min后,使血管充分扩张再进行操作;用穿刺鞘进行穿刺时,不按常规操作,(常规操作即穿刺见回血再进少许后将外套管全部送入,退出针芯,再接导管送入),而是穿刺见回血沿血管走向直接再进1~1.5 cm,退出针芯,再接导管送入;置管后第1天起置管侧上臂进行湿热敷每天2次,每次15~20 min,连续3 d;置管侧手掌握弹力球挤压,每天3~4次,每次30~40下,连续3 d。2012年在2011年采取的措施基础上,采用在置管后第1天起置管侧上臂进行湿热敷完毕后用喜辽妥软膏挤出2~3 cm涂抹上臂并轻轻环形按摸上至肩部及腋窝,使药膏充分渗透入皮肤。
1.3观察方法观察PICC置管近两年来经采用预防措施后,发生机械性静脉炎逐年的例数及发生率下降情况。
1.4统计学处理采用PEMS 3.1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 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经统计,2011年和2012年PICC置管发生机械性静脉炎的例数及发生率的论文导读:,为18.6%。2012年采取的置管前及置管后预防措施后机械性静脉炎发生率较2011年再次下降,发生率为6.7%,取得比较满意的效果。表12011年与2012年的例数比较组别静脉炎(例)无静脉炎(例)置管(例)静脉炎发生率(%)2011年229611818.62012年111541656.7合计332502831

1.7注:字2=9.58,P<0.0053讨论

比较见表1。2011年采取的置管前及置管后预防措施后机械性静脉炎发生率控制较好,为18.6%。2012年采取的置管前及置管后预防措施后机械性静脉炎发生率较2011年再次下降,发生率为6.7%,取得比较满意的效果。
表12011年与2012年的例数比较
组别静脉炎(例)无静脉炎(例)置管(例)静脉炎发生率(%)
2011年229611818.6
2012年111541656.7
合计3325028311.7
注: 字2=9.58,P<0.005
3讨论
3.1原因分析机械性静脉炎发生原因:由于PICC穿刺置管,导致对静脉壁的损伤,可激活其凝血系统,纤溶系统,补体及激肽,这些物质的激活可以减慢血流,介导局部的炎症,从而发生血管损伤,周围皮肤红肿疼痛的反应,病变的血管变成暗红色,局部疼痛,触之呈条索状。
穿刺鞘穿刺血管是PICC置入的通道,而穿刺鞘外套管的材料大多数为聚乙烯,比较僵硬,穿刺后外套管的送入极易损伤血管内膜;置管对象大多数是中老年人,老年人的血管壁较薄,血管弹性较差,导管的置入也极易造成血管损伤;置管过程中个别出现送管困难,经反复退管及送管,再加上边按摩上臂边送管,也易造成血管损伤;PICC是侵入性操作,导管留置在血管中,对敏感的血管壁可出现不同程度的刺激,易导致炎症介导,引起静脉炎。
3.2静脉炎的分级:根据IMS静脉炎分级标准:0级:无临床表现。Ⅰ级:伴或不伴有疼痛的发红,可能出现肿胀,也可能误肿胀,无“红线”样改变。Ⅱ级:伴或不伴有疼痛的发红,可能出现肿胀,也可能没有肿胀,“红线”样改变。Ⅲ级:伴或不伴有疼痛的发红,可能出现肿胀,也可能没有肿胀,“红线”样改变,触之有条索状改变。Ⅳ级:同Ⅲ级加上脓液渗出[4]。
3.3对策
3.3.1预防在PICC置管致机械性静脉炎的护理上要有前瞻性的干预措施,有效的预防达到尽可能控制静脉炎的发生。本科在预防上采取以下措施。
3.3.

1.1选择合适的血管及合适的导管型号,使导管与血管的比例合适。

3.3.1.2做好患者的心理疏导,安抚患者,给予信心,使其减少紧张,焦虑心理,放松情绪,配合操作,同时操作者也要表现出自信,稳重,给患者安全感。尽可能使患者处于置管的最佳心理状态,同时将患者处于置管的最合适体位,尽量争取送管一次成功。
3.3.1.3对外周血管条件差的患者,置管前对穿刺部位包括上臂进行湿热敷15 min后,使血管充分扩张再进行操作;用穿刺鞘进行穿刺时,不按常规操作,而是穿刺见回血沿血管走向直接再进1~1.5 cm,退出针芯,再接导管送入,避免穿刺鞘送入过深容易损伤血管内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