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探讨意蕴浅谈3D电影视觉文化和美学意蕴

最后更新时间:2024-02-21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4279 浏览:108874
论文导读:
摘自:毕业论文下载www.7ctime.com
[摘 要] 3D技术的进步为电影产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探究3D电影的视觉文化和美学意蕴,对将科学技术转化为艺术生产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以分析3D电影的特质为切入点,结合电影产业的发展趋势,探讨了3D电影视觉文化的形成及表现,并从文艺美学、艺术美学及接受美学等方面浅析了3D电影的美学意蕴。
[关键词] 3D电影;视觉文化;美学意蕴
在人类灿烂文明的进程中,电影以其特有的语言叙事艺术和画面表现艺术在历经一百多个春秋的风霜洗礼后,呈现出勃勃的时代气息,电影产业逐步走向成熟、丰富的产品结构体系。与此同时,电影产业的蓬勃发展预示着支撑其发展的科学技术亦在探索与开发中不断登峰造极。21世纪,以多媒体计算机、数字技术和互联网络为代表的传播手段的发展,使不同媒介的功能在电影制作中得以融合,3D技术应运而生,再一次将电影产业的发展推向。3D时代,电影的制作是在特定的多维时空中,以画面与音响为媒介,通过银幕塑造直观的视听形象,带给观众“身临其境”的视听体验。其影像的叙事功能、意境的营造功能和造型的空间传播功能使之集视觉文化之大成和美学意蕴之所长,形成3D电影独特的艺术魅力。

一、3D电影的特质

3D电影,其成像效果在于通过现代科技将现实生活的平面场景,在观众佩戴3D眼镜后,观看到立体空间、立体人物和立体景物,从而产生新兴的感官体验。从电影传播学角度来看,3D电影与传统电影同属一个艺术门类,即通过银幕向受众传播电影塑造出的形象和观念。然而,在传播效果上,相对于传统电影,3D电影表现出明显的特质。

(一)立体视听

3D多维立体成像彻底突破了传统影像技术的局限,通过使用长焦和大光圈的摄影技术,营造出立体多维空间,使画面更加鲜明生动,创造出置身场景中的体验。并通过多声道立体声进行空间纵深感模拟,从听觉上加以强化,大大加强了电影的可欣赏性美感。

(二)虚实相生

将实物与其周围虚空环境的联系进行艺术地再现,是传达电影灵动气韵的必要途径。3D技术是在虚拟现实的基础上增加了真实环境,营造的影像空间为人物动作提供了炫动的依据,给人以虚幻的真实和真实的虚幻,虚实相生,创造出最新的镜头语言,给观众带来全新的体验。

(三)激发想象

3D电影通过新兴的拍摄技术和画面制作技术,使虚拟的影像拥有了体积,打开了人们的视觉感受空间,使观众眼睛能看到对影像的形、意、神,进一步通过惯例和经验对可视影像进行文化心理层面的完形和还原,打造“造梦”空间,从而激发人们无限的想象力。

二、3D电影的视觉文化

视觉文化是人们通过观看,同时结合其他感觉体验,把人们的注意力引离正式的、结构完善的观看场所,而引向日常视觉经验积累的中心,加以整合而形成的视觉能力。视觉文化的形成不但标志着一种文化意识形态的形成,而且意味着人们思维方式的转换,即语言的中心地位逐渐被图像所颠覆,读图时代已然崛起。在视觉文化语境中,3D电影正是充分利用视觉在人们感觉中的特殊引领作用,按逻辑顺序将不同的画面呈多维空间组合排列起来,建构起人与周围事物的空间感、关系感和功利感,进而形成强烈的视觉冲击,带给观众刺激的感官体验和深刻的视觉共鸣,进而在人们心中形成一定的视觉意识。
视觉文化在3D电影影像设计艺术中的得以良好的发挥,首先,在分析艺术与现实关系和人的视觉体验与影像构图关系的基础上,综合图像艺术、造型艺术、视觉艺术构成影像,形成初步感官体验。然后,借助特效技术实现影像的纵深构图,使镜头中的前景和背景处于清晰的焦点位置,呈现出上下、左右、前后的三维影像,使观众清晰地看到影像的第三向度,进而形成感官刺激。最后,利用夸张、变形、拟人等创作手法对电影影像进行“奇观”创作,给观众带来了巨大想象的空间和奇特的视觉美感。在电影弥散的景观影像中,对传统电影中观众日益熟悉的见惯不惊的景观接受思维进行挑战,形成一种由生理视角的感觉向心理视觉的知觉,再向文化心理结构发展的过程。进而在长期的影像视觉经验积累、视觉意识和观念塑造中,构建出与该影像相适应的精神观念和意识形态,进而形成3D电影特定意义的视觉文化。
例如:风靡全球的3D影视大片《阿凡达》,突破了传统电影的表演方式,设计的场景异常具有传奇色彩和富有想象力论文导读:例如:3D电影《画皮2》,很多观众被它的唯美画面深深地吸引,特别是霍心镇守边疆的场景,湛蓝的天空、绿色的湖水美轮美奂。3D技术借助与CGI技术,在俯拍的大远景下,境内群山争秀、河川竞流、高山峻岭连绵起伏,气势磅礴,云雾缭
,如树木像垂柳般发出荧光,人踩在地上就像感应器被触发一般有晶莹的蓝光发出,山体与树枝古藤皆飘浮在空中,似乎人间天堂般美轮美奂的场景展现在人们眼前,无不令人称奇,极度唯美的场景给影片增添了无限的魅力。而3D立体空间的展现,更接近于人的真实体验。这种强烈的视觉冲击,突破了眼睛的视觉局限性,将眼睛的视觉功能极大地扩充和延伸了,带给观众新兴的感官刺激。这种感官刺激,由视觉而进入五官综合整体的统觉和通觉,通过人们日常视觉积累,对这梦幻般的视觉对象进行补充和丰富,以此强化视觉效果的同时,在观众的整体意识中形成与该美景相适应的精神观念。

三、3D电影的美学意蕴

电影作为一门综合性的艺术,以其具有的深度意义的影像,成为读图时代人们的审美救赎之一。电影美学艺术本源建立在文学、绘画、音乐、戏剧、摄影等艺术门类之上,具有严密的语法规则和逻辑结构。21世纪的今天,3D电影以其多维立体的视听特征和界于虚拟与真实之间的叙事特征,塑造出鲜明生动的个性特征,反映了一定社会本质的审美观和艺术观,发展了当代电影的美学特征与美学意蕴。

(一)文艺美学——意境美

“意境”作为我国古典文艺美学的重要范畴,是艺术追求的至高境界。电影是一门时空综合性视听艺术,更是一门蒙太奇的艺术。为更好地表达创作者的思想意图,它要求创作者通过塑造画面、声音、造型等,融影像的直观有限性与意蕴的无限丰富性为一体。因此,中国电影产业在一百多年的发展中,对电影的意境美有着强烈的追求,创作中其影像的构图形式和景致内容,以传统文化为底蕴,继承中国传统艺术的空间意境的营造手法,构成电影独特的意境审美。相对于传统电影技术,3D电影技术从光影角度中增加了一个维度,从而形成声画同步和声画分立的视听效果,在打开观众视觉和听觉空间局限的同时亦扩大了想象空间。电影通过意境的营造,变静态为动态,变抽象为具体,真实、形象地再现客观环境,营造了更加唯美的“拟态环境”, 使读者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在传达影片主旨的同时,营造出独特的意境美。 例如:3D电影《画皮2》,很多观众被它的唯美画面深深地吸引,特别是霍心镇守边疆的场景,湛蓝的天空、绿色的湖水美轮美奂。3D技术借助与CGI技术,在俯拍的大远景下,境内群山争秀、河川竞流、高山峻岭连绵起伏,气势磅礴,云雾缭绕,宛如仙境,唯美异常,调动观众本身所拥有的审美经验去参与、体悟、接受画面的虚灵之域,仿佛身临其境,穿行于崇山峻岭之间,置身领略大自然千种风情时进而产生万般意念。同时,3D的立体效果在边疆的场景制作中,近景轮廓清晰,远景虚化淡远,人与空间融成一片,整个画面充满了虚无、空灵的韵味,观众不再受制于单一的视点,他们可以随意地改变自己与空间的关系,产生互动,引发观众无限联想,电影的主旨精神和意境之美相得益彰。

(二)艺术美学——虚拟美

虚拟艺术是一门随欣赏者沉浸和体验而不断丰富的“生成艺术”。其文化形态的本质特点是通过人们现实生活的虚拟,来满足人们主观缺憾的慰藉需求和情感器官的行为需求而创造出的虚拟文化现象,我们称之为虚拟艺术。3D电影制作的数字化手段改变了传统的电影制作方式,融合了影像现实主义的制作美学和虚拟现实主义的制作美学,通过增强型的立体视频眼镜,在观众头与眼的方向、角度变换的同时,虚拟场景的影像与视角亦在变换,并通过电影情节对观众情绪的影响,实现观众与虚拟世界进行交流,以消除观众和影像空间之间的界限,建构了一个观众无法逃避的充满活力的虚拟领域。在对现实的拟与不拟之间,将虚与实实存在与人类的想象力和探寻之中,把电影奇观推到了一个新的境界,营造一种虚拟美。
例如:3D电影《泰坦尼克号》,片中的航船场面成为一个新的特写,以精确的深度和广度,把原来的摄影画面制作成立体图像,远景中船上的旅客、海中的海豚,船行进中激起的浪花乃至远天的背景都是虚拟而成,镜头沿船的右舷向后移动,论文导读:
忽而穿过桅杆漫入烟囱里电脑合成的黑烟中,然后自然落到船的右侧,镜头下落中急速后撤,将泰坦尼克巨轮的整个身躯跳进画面,渐渐渐远离……而当观众在银幕上这一唯美场景时,却不会对这些从未真实存在过的景象感到怀疑。这种“境生象外”的虚拟美景,把观众带入画面,而观者在欣赏时就要充分调动自己的心去拟想、去体悟、去想象,让虚拟画面中内在的、含蓄的美延伸到观者的内心深处,用自然的方式与虚拟世界中的事物进行交互,达到视、听、触等感官与虚拟世界交互的感知体验,从而产生身临其境的感受,这种震撼的感觉决非其他艺术形式所能替代的。

(三)接受美学——叙事美

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德国理论家姚斯和伊塞尔创立了文学接受美学理论,深入研究审美活动的具体性和接受者的作用。文学接受美学是在肯定读者接受意识决定作品意义的前提下,对读者的生活经历、文化修养、欣赏水平、艺术趣味等综合考虑,创作出一个阅读的“期待视野”,让读者“接受”。接受美学的完整体系为电影接受美学中的叙事美提供了理论基础。同时,电影观众的审美接受是电影是否符合时代审美需求的重要研究客体,因此,从接受美学角度来研究电影叙事中的美学视点问题,是当代世界电影理论研究的走向和趋势所致。所谓电影叙事美,是以文学叙事学或符号学原理为理论依据,来研究电影语言、电影思维、情节安排、行动动机、人物性格和技巧层次等电影审美形态的一门学科。
3D电影以其前所未有的立体性图像与虚真性情节挑战了观众由传统电影树立起来的接受定势思维,同时以其“视觉热点”调动了观众的参与性与互动性,诱发观众接受视觉刺激的,营造出美学实践所产生的叙事美。主要体现在:(1)虚实相生的情节安排。在3D电影制作中,其虚实相生的景观给观众带来史无前例的观影感受,将观众带入一个超越想象的梦幻世界。同时,将人们的心绪和意识通过虚拟性的动态影像和夸张性的叙事场景带入一种奇特的审美情景之中,产生虚实相生、情景交融的精神意象。(2)视觉突破的创作思维。3D技术的支撑,使得3D 电影的创作思维多半来自它的立体成像效果而产生的“视觉焦点”, 比如选择故事和题材时,要包含许多能造成“视觉焦点”的画面设置思维、动作构图思维,更注重纵深场面调度和视点置换营造出视觉冲击。因此,3D电影更利于导演运用纵深场面调度的视点置换,来进行电影的创作,突破思维定式。
四、结 语
3D电影的发展对促进电影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通过对3D电影视觉文化的美学意蕴的分析,不仅丰富了电影的审美形态,提升了电影的艺术品格,并可加强观众对3D电影意识形态的接受和艺术审美的理解,更好地欣赏电影作品。
[参考文献]
张超.3D电影持续燃烧的美学价值[J].魅力中国,2011(21).
胡奕颢.3D电影美学初探[J].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09(04).
[3]赵洪义.视觉文化语境中武侠电影的景观化特征[J].电影文学,2008(04).
[4]汪曙华.论电影艺术的审美接受[J].东南传播,201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