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谈述浅谈浅谈如何调动小学生语文学习情绪小结

最后更新时间:2024-04-06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7292 浏览:121696
论文导读: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小学生,特别是六年级的学生,年龄在十一二岁左右,他们爱嬉闹,喜活动,好奇心和好胜心都很强。要把这群具有独特性格的学生吸引到语文学习中来,充分发挥他们的各种能力并不容易。教师必须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情绪,使学生振奋起来。那么,如何才能做到这一点呢?

一、明确师生定位

教师必须从观念上给自己定好位,即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教师只起一个“导”的作用。虽然只是一个“导”字,却向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要处理好师生关系,把课堂时间交给学生,让学生真正动起来,这样学生的学习情绪才能高涨,才能始终处于积极思考之中,成为课堂的主人。

二、加强课前导入

1.课堂竞赛法

小学生好奇心和好胜心强,教师在教学中应抓住这一心理特点,结合语文教学内容,在授课前进行小竞赛,或听写,或默写,或朗读,每次都限定时间,当场互相打分并报告成绩。教师应对学习能力较差但偶尔会取得好成绩的学生大加表扬,让他们也有机会展示自己的才能,坚定学习的信心。有时课中需要朗读时,教师应让多个学生进行朗读,然后评出最佳朗读者。这样,节课多半时间都处于竞赛氛围之中,学习的积极性会大大提高。竞赛时一般以个人为单位,有时也可以以小组为单位。在竞赛中既复习了旧知识,又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给学生创造了一种积极思维的情境。

2.朗读调动法

阅读在语文教学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多阅读和朗读既可以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又可以促进学生对文章的分析理解,对学生记忆能力的培养也大有好处。为集中学生的听课注意力,在课前可以安排几分钟朗读,朗读的内容要与本课教学内容相关。如讲《大自然,心中最美的诗》一文时,我看到网上有一首宗白华的诗《我生命的流》写得很好,对启迪学生思维会很有帮助,于是课前就让两名学生朗读这首诗。读者有声有色,听者津津有味。学生说:“在网上浏览时根本没注意到宗白华的这首诗,原来写得这么好。”学生理解了这首诗,之后再学习宗白华的《大自然,心中最美的诗》就容易多了。一节课下来,学生既学习了知识,又提高了阅读、理解、分析等能力,可谓一举多得。

3.知识积累法

如今课堂教学改革越来越注重学生能力的发展,培养学生的能力更需要教师从多个角度关注学生。语文教学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能起到很大作用。在语文学习中,学生仅仅掌握教材里的一些知识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从课外积累一些有关文学、历史、天文、地理等知识。这些知识需要学生在课下进行搜集、整理并及时交流。教师可引导学生搜集一些诗句、名言、成语故事、文学常识、历史佳话、历史典故等,然后有选择地将其写在小黑板上,并在课前到讲台上讲给其他学生听,每次至多五分钟,每天一人,一天一换,最后以小组为单位评出优秀讲解者。要求学生每天都把所讲内容用记录本记下来,这样日积月累收获会很大。这种做法,能在很大程度上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学生在课堂上会乐于提出问题,增强学习的主动性。

三、创新教学方式

针对学生表现强的特点,有些简单的自读文章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讲。先让学生自学,而后其他学生提问题,“老师”解答,最后再评议“老师”的优缺点(评价以肯定为主)。这样做学生感到很有趣,都争着当“老师”。在这种形式的教学中,许多学生提出的问题都超出了教师的思维,既拓展了学生的思路,又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效果很好。当然,这种做法也有一定的局限性,有些问题“老师”答不出来,容易出现尴尬的场面,耽误课堂时间。
语文课本中有些文章有CD盘、PPT课件等,教师可以给学生观赏,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另外,我还鼓励学生自绘图片、自制教具,学生很感兴趣。如学习《揠苗助长》时,学生手工绘制了故事图,虽显稚嫩,但色彩浓淡适宜,人物神态逼真;又如,学习《科学家阿基米德》时,学生做了各式各样的反光镜,表现出浓厚的学习热情。 总之,课堂教学中抓住学生的情绪,营造浓厚的学习气氛,是上好一节课的重要保证。教师要加强个人思想修养,不带消极情绪进入课堂;要把“教”与“学”结合在一起,注意观察学生的学习情绪,及时调整教学行为,给学生创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气氛;要不断论文导读:提高教学能力,扩大知识面以便更好地引导学生。只有这样,教师才能更好地把知识传授给学生,学生才能更好地接源于:论文怎么写www.7ctime.com受和理解所学知识。上一页12
提高教学能力,扩大知识面以便更好地引导学生。只有这样,教师才能更好地把知识传授给学生,学生才能更好地接源于:论文怎么写www.7ctime.com
受和理解所学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