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关于政治课探讨中学政治课性学习中教师指导对策中国

最后更新时间:2024-03-13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6912 浏览:19971
论文导读:
【摘 要】本文在阐述研究性学习概念的基础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探讨了在选题、实施、结题以及评价等中学政治课研究性学习的各个环节中教师的指导方法,旨在为指导教师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研究性学习;思想政治课;教师指导
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自身的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方式。
研究性学习突出的是实践性、开放性、自主性和过程性。学生的学习行为不再只停留在书本知识上,而是通过不断的提出问题,并经过社会实践不断地解决问题来实现学习目的的。在政治单科教学中,教师在学生面前是专业知识的权威,是知识的传授者;而在研究性学习中“教师是一个学习者、组织者、协作者、参与者、指导者”。因此,教师角色的转变,教学理念的更新,是教师在实施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发挥主导作用的前提条件。

一、选题过程中的教师指导

选题是研究性学习的起始阶段,是整个研究性学习过程中的一个极为重要的步骤,是研究性学习成功的关键。首先,把握课题方向,培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当前高中学生获取信息渠道多、知识面广、反映灵敏,但心理成熟程度并不高,社会阅历肤浅,看问题好走极端。这时教师应该发挥政治学科优势,加以疏导。
其次,把学生的兴趣爱好与课题研究的价值结合起来。研究性学习的选题方式灵活多样,可以由学生自行确定。但无论是何种方式都要把学生的兴趣爱好和课题的价值结合起来。
再次,选题要源于教材,但也不能仅仅着眼于书本知识的掌握,更要注重学生主体精神的发挥和科学研究方法的掌握。针对不同年级的学生在课题范围、难易程度等方面要有所区别,因人而宜。同时,选题要找准切入口,题目范围适中。选题太大,不容易找准切入口,研究课题时会出现面面俱到而无法突出重点,讲透问题的现象;选题太小,则范围受到局限,资料少,内容少,课题就有可能无法进行下去。

二、实施过程中的教师指导

1.指导学生获取有价值的资料。“有价值的资料”就是能解决问题和支持结论的资料。此时要注意学生是否按预定实施方案进行有针对性的搜索,资料的搜集是否与研究活动密切相关。学生搜集来的资料是原始的、零散的、无序的,教师在融入了学生的思考后,要引导学生在资料“为我所用”的基础上使其得以升华,提炼出学生自己的观点。
2.指导学生选择科学合理的研究方法。在研究性课题实施过程中,常用的研究方法有调查法、实验法、比较法、文献法等。哪种是“最合适的研究方法”,取决于研究的内容形式、学生的自身素质和具体的研究过程。
3.指导学生发挥团队精神。教师要指导组内学生各司其职,扬长避短,优势互补。在课程评价体制中要把个人成绩的高低与集体成果结合起来,促使每个学生在研究活动中更多地考虑课题小组的团体利益。使学生感到团结才有力量,让学生在思维碰撞中学会理解,宽容他人,在集体成果中体会合作的快乐。

三、结题过程中的教师指导

1.指导理分析资料,提炼总结观点。指导教师,要充分发挥专业特长,利用严密的逻辑思维方式和辩证思维方法,引导学生对材料进行辨别、筛选,通过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的分析,把感性材料上升为学生的理性认识,为总结研究成果,撰写结题报告奠定坚实的基础。
2.指导学生总结研究成果,撰写结题报告。研究成果的表达形式具体分文字和实物两大类。文字类包括调查报告、实验报告、小论文等;实物类包括实物模拟、有关图片、多媒体课件等。结题报告就是研究成果的书面表达形式。在以思想政治课为主的研究性课题中,一般以结题报告的形式来表现研究成果。
3.研究成果的展示和答辩的指导。第一,让学生明白展示和答辩的基本程序。第二,演示课题研究过程和研究结果时,材料的展示要充分、直观,材料与观点要高度统一,对相关的科学术语要用自己的语言加以阐述。第三,在答辩阶段要鼓励学生充满自信,仔细听清专家的问题有针对性的回答,以免由于紧张而出现答非所问的现象。
4.做好结题后的反思工作。首先,教师站在更高的角度引导学生“通过这一课题的研究已成功地解决了哪些问题”,“哪些问题还没有解决”,“在已解决问题的基础上还能引发出哪些新课题”等。其次,对操作过程的反思。比如引导学生从选题的可行性、计划的合理性、组员的团结协作、访问调查、资料收集等方面回顾优点,总结失误的地方,以提高学生研究性学论文导读:
习能力。

四、指导教师的评价源于:免费论文网站www.7ctime.com

研究性学习不是将知识目标放在首位,而是比较强调创造素质目标。研究性学习关注的不仅是研究成果,学术水平的高低,还有学习内容的丰富性和研究方法的多样性。对研究性学习的评价应重过程,轻结果。教师应从学生参与活动的认识和态度、学生在研究活动中的收获体验、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等四个方面进行评价。
参考文献:
霍益萍.研究性学习教师导读[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2002.
国家基础教育课程项目“研究性学习’课题组.研究性学习指导手册[M].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1.
[3]徐玉珍.校本课程开发的理论与案例[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