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浅析嬗变1919-1937:海外推介与中外对话中戏曲艺术

最后更新时间:2024-04-04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7547 浏览:23950
论文导读:
摘要:以1919到1937年近二十年间,是中国戏曲艺术开始主动向非华人圈的异文化世界进行大力推介,积极寻求世界回应与对话的自觉期与期。特定时代思想氛围中的喧哗众声却形成了推动、加速戏曲走向更广阔世界的合力,海外公演、对外书刊中的介绍宣传和舞台剧目译介都超越了以往的规模和影响。相较于之前古典戏曲经典文本域外传播和海外华人圈中戏曲演出的历史,这一时期寻求回应与对话诉求之主动和强烈,异文化世界介入、发声之积极,以及在关注对象上对当行剧目、舞台艺术层面和剧坛进展近况之倚重,也都使得在各种交流对话的互动场域内,更具现实影响力的言说得以形成。这些围绕着戏曲艺术的中外言说,既有着各异的表达立场与动机,也必定经历了信息传递与接收历程中种种有意无意的处理。它们的形成、聚焦、争鸣与被选择加工的历史,不仅反映了多元语境之下,被视为传统文化代表的戏曲艺术正在嬗变中的复杂混合面貌及其背后各种认识与深思的斗争,同时也对戏曲艺术现代嬗变的历史进程本身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其范围涵盖了剧目文本、戏曲文化价值的判断与定位、实践层面的舞台艺术语汇及其呈现,以及戏曲艺术论述的构建和表达等方方面面。今天我们关于戏曲传统观、戏曲艺术特点一些看似基本的认识,都曾在这样一个重要的知识生产场域中经历了不乏曲折的塑造。长期以来,除了其中少数演出事件及其引发的一部分讨论受到关注之外,这段历史中还有大量言论尚待挖掘、译介与整理,如何尽可能全面地回顾梳理这段历史、尽量客观地理解其中的历史之因果,是我们今天在对戏曲艺术现代化进程的反思中无法绕开的一个重要不足。本论文以“海外推介和中外对话中的戏曲艺术”为探讨对象,结合社会思想文化史的考察,浅析二三十年代戏曲海外推介形成的多重理由,回到20世纪戏曲艺术海外推介、交流的第一个自觉期与期的具体历史情境中来展现代兴之际的剧界景观。同时,挖掘考察此时期关于戏曲艺术的推介言论与中外对话,提炼其中的焦点不足,在对言说动机与接受立场的观照中,看待这场对话与作为其结果之一的戏曲艺术的现代嬗变之间的联系。在此基础上,对戏曲近代以来进展进程中的“西方化”、“国粹化”与戏曲的现代性等不足做出回应,对1919-1937年间戏曲海外推介与交流的影响、历史作用和价值,做出评价、提出新见。关键词:海外推介论文中外对话论文戏曲艺术论文传统认知论文现代嬗变论文
本论文由www.7ctime.com,需要论文可以联系人员哦。中文摘要4-5
Abstract5-9
引言9-17
第一节 选题作用与探讨目的9-11
第二节 文献综述11-15
第三节 论文结构15-17
第一章 众声喧哗与殊途同归:时代大潮中的戏曲海外推介热及其推动者17-71
第一节 主要事件与中心人物概述17-24
第二节 时代性的期待:投向戏曲的别样视线24-34

一、戏曲界中的世界主义24-29

二、作为心灵镜像的戏曲:精神乡土的乌托邦想象29-34

第三节 发声之窗:对外书刊中的戏曲推介人34-63

一、被遗忘的剧界“权威”梁社乾及其于西人报刊中的戏曲推介34-49

二、《天下》与中国双语知识分子的对外戏曲推介49-54

三、“中国通”们与“巨龙之眼”54-63

(一) 阿灵敦55-58

(二) 佐科58-60

(三) 辻听花与波多野乾一60-63

第四节 另一种推动:“新文化”阵营的批判与剧界文化人的应激63-71
第二章 编码重组:剧目的越境之旅71-120
第一节 活态剧目译介的特点71-75
第二节 中外译剧者的两次对话:《打渔杀家》与《奇双会》75-91

一、《打渔杀家》(《庆顶珠》)75-81

(一) 剧目的选择:复仇反抗主题的不同诠释76-78

(二) 指南读本与“在场性”:翻译对策的差别比较78-81

二、《奇双会》81-91

(一) 误会与机缘:流行剧目与传统典范81-83

(二) 戏曲“情致”精髓的翻译传达83-91

第三节 奇特的改译:以《红鬃烈马》到《宝川夫人》91-108

一、语言:聪明尽显与令人生疑的“英式”文风93-97

二、译者的提示:对舞台与表演形式异质性的强调97-101

三、内容的改写101-108

(一) 怪力乱神的删减与中国风情的美化101-102

(二) 王允的“去论文导读:166(一)文明对立感的深刻化:东方传统能够被理解吗?147-149(二)中方“指南”的提供:公演宣传册中的戏曲传统149-154(三)“原始”的传统:以“野蛮的婴儿期”到“天真稚拙”的“杰出生气”154-157(四)“成熟”的传统:“业已完成”的精美艺术与“古典精神”之反思157-163

(五)余响:熊式一的两重天163-166第三节海外舆论与戏

政治化”改写:以国到家102-104

(三) 隐喻式结局:中国礼仪与欧美文明的“大登殿”104-108

第四节 对外公演的剧目选择与改编108-120

一、剧目的选择108-115

(一) 剧目行当109-110

(二) 表演类型110-111

(三) 剧种比例111-112

(四) 新编剧目与传统剧目112-115

二、剧目的包装与改编115-120

第三章 中外对话中的话语焦点

(一):嬗变中的戏曲传统120-171

第一节 认知障碍:陌生与多维度的传统120-128

一、遥远的戏曲传统:公演之前的海外舆论120-123

二、传统的复兴与“再创”123-128

第二节 海外观演评论中的戏曲传统认知128-166

一、1919:对于“再造传统”及其“现代性”的正反之议128-136

(一) “与时代和世界走势相适应”的“东西合璧”129-132

(二) 脱离昆曲传统、有技无艺的“沙上楼阁”132-136

二、20年代中期:传统与近代剧风审视的新参照系136-142

(一) “新意图”的再次确认136-139

(二) 舆论“转向”:新参照系的出现139-142

三、1928:京昆对立的深化与传统代言人的“更正”142-147

(一) “换位”的梅、韩评价142-144

(二) 对于韩世昌“代言人”身份合法性的强调对策及其背后144-147

四、30年代:“原始”与“成熟”之间:传统想象的强化与反思147-166

(一) 文明对立感的深刻化:东方传统能够被理解吗?147-149

(二) 中方“指南”的提供:公演宣传册中的戏曲传统149-154

(三) “原始”的传统:以“野蛮的婴儿期”到“天真稚拙”的“杰出生气”154-157

(四) “成熟”的传统:“业已完成”的精美艺术与“古典精神”之反思157-163

(五) 余响:熊式一的两重天163-166

第三节 海外舆论与戏曲本土“国粹化”历程的历史互动166-171
第四章 中外对话中的话语焦点

(二):围绕戏曲艺术本体特点的讨论及其影响171-212

第一节 关于中国戏曲“主导成份”的言说171-181

一、“听”的第一性表述171-175

二、“芭蕾”与“哑剧”:纯形象化的定位走势175-179

三、感官世界的近代变革:说不尽的“听”与“看”179-181

第二节 关于戏曲的体现形式与真实性的讨论181-206

一、“形”与“技”:戏曲程式认知中的误解与启迪182-187

二、重勘“真实”的疆域:关于现实主义的再审思187-198

(一) 对话的深思基点187-189

(二) 发掘诗的真实:作为“现实主义的戏曲”189-198

三、围绕“象征主义”的争论198-206

(一) 海内外舆论对于戏曲“象征性”与“象征主义”的认定198-199

(二) “真正的”象征主义:以梅兰芳访苏前夕鲁迅与田汉的文章说起199-204

(三) 以“象征主义”到“样式主义”和“写意”204-206

第三节 影响与实践:“剧学”之兴、科学话语与剧场新尝试206-212
结语 历史之镜212-216
参考文献216-225
在校期间发表的论文、科研成果等225-226
致谢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