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试议生活浅谈如何实现《品德与生活》课程生活性

最后更新时间:2024-03-11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32465 浏览:146694
论文导读:传授者,不是"教"教材的人,而是学生活动的支持着、合作者、指导者。教师是引导、激发和深化学生生活的人。教学不应局限于教室,应扩展到家庭社会和其他生活空间。尽量把学生的目光引导课本以外的生活世界中去,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学习做人,把道德寓于学生的生活中,使良好的品德在学生的生活中形成。

二、活用教材,理论联系

《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指出: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一门以小学低年级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具有良好品德与行为习惯、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本课程具有生活性、活动性综合性的基本特征。它从儿童的生活经验出发,认识社会,认知生活,培养道德情感,发展道德感悟能力,从而将自己的认知、体检、感悟渗透在生活中。内容极为广泛,涉及到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直接地反映了儿童的现实生活。

一、 课内课外结合,寓道德教育于生活之中

学生的世界不仅精彩,而且充满童真。然而,他们在现实生活中经常会发现一些和书本上、老师讲的相矛盾的现象,进而产生许多困惑。我们应该帮助学生解决他们遇到的生活问题、情感问题,实现品德教育的真正价值。在认识这些生活问题的过程中,教师应走进儿童的世界,听一听他们说的,看一看他们做的,想一想他们有什么困惑,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等。如在教学《爱护我们生活的环境》一课时,不少同学会提出诸如"既然环境如此重要,人们为什么还疯狂地去破坏环境""大沙河这么美丽,为什么还要肆无忌惮地去挖沙,不去爱护它"之类的问题。其实,学生们提出了一个深层次的问题,这正是我们国家当今环境保护的问题所在,作为老师尽量做到把人们的环保意识淡薄,利益驱动等方面的原因深入浅出地去讲,并且告诉同学们我们的国家也在不断加强环保方面的力度。
课程目标主要是通过学生直接参与活动和行为实践以及间接获得经验实现的。在这样的教学中,教师不再是知识的传授者,不是"教"教材的人,而是学生活动的支持着、合作者、指导者。教师是引导、激发和深化学生生活的人。教学不应局限于教室,应扩展到家庭社会和其他生活空间。尽量把学生的目光引导课本以外的生活世界中去,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学习做人,把道德寓于学生的生活中,使良好的品德在学生的生活中形成。

二、 活用教材,理论联系生活

传统的书本教学让学生成为知识的仓库,却缺乏情感的体验。我们需让学生用心去经历、用心去体验,体验生活的酸甜苦辣,体验人生的美好,体验他人的奋斗和幸福......从而真正丰富他们的内心世界,丰富他们的情感世界,提升他们的心灵体验。我们应为学生的学习、活动创设条件,引导学生投入活动。
体验是品德与生活教学的三个基本教学环节之一。强化是增强小学品德与生活教育的重要途径。只有通过亲身参与和直接体验,学生才能在自主学习过程中的感悟。例如:《保护牙齿》一课中,为了让学生学会正确的刷牙方法,我让学生们把牙具带到学校,让他们亲自体验正确的刷牙方法。体验式教学是学生们喜闻乐见的,学生在这一活动过程中是主动的、积极的。可见,体验在品德与生活教学过程中是很重要的。

三、 在生活中树立正确的是非观,构建正确道德标准。

我们的教学必须向生活开放,向现实开放,让学生到生活中去实践,去认识。不要教教材,而要用教材。但有时学生在认识生活的过程中会遭受挫折,例如学了遵守社会公德,乘坐公共汽车时不拥挤,给老弱病残的人让座。可是在现实社会中也会遇到一些人争抢座位,对老弱病残的人视而不见,这些让学生产生了困惑。我们要正视这种社会现实,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念。并亲自去体验,感受人们的评价,构建起自己的内心道德标准。
以儿童的现实生活为课堂内容的主要源泉,以密切联系儿童生活的主题活动或实践活动为载体,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这是品德与生活课程显著的特点。所以在教学中,我们必须统筹把握,综合、动态地实现对儿童及其活动的支持、合作与指导。注重让学生在课前收集信息,课上展示,交流信息,通过学生之间的合作讨论,并结合游戏、活动、表演等形式丰富儿童的感知世界,强化体验。
总之,品德与生活课"回归生活"是立足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的。课堂与生活应紧密联系,以促进学生知情意行的统

一、才能充分实现它的生活性。 源于:论文大纲怎么写www.7ctim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