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探讨心绞痛不同剂量氟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60例临床设计

最后更新时间:2024-03-22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8697 浏览:25588
论文导读:2结果2.1两组治疗前后血脂及hs-CRP水平治疗前,两组的hs-CRP、TC、TG、HDL-C以及LDL-C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hs-CRP、TC、LDL-C水平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的降低程度较对照组更为显著(P<0.05)。见表2。2.2两组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比较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
【摘要】 目的:分析不同剂量的氟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A)的疗效及安全性,探讨其对于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及心血管事件的影响。方法:将60例UA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在基础治疗上,观察组口服80 mg氟伐他汀缓释片,对照组口服40 mg氟伐他汀胶囊,疗程3个月。对比分析两组疗效、血清hs-CRP以及血脂谱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血清hs-CRP、血脂水平均有所下降,观察组下降更为显著(P<0.05),观察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均未发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UA早期口服氟伐他汀缓释片,能明显抑制UA的炎性反应,降低血清hs-CRP及血脂水平,降低心脏事件发生率,无明显不良反应,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关键词】 不稳定型心绞痛; 氟伐他汀缓释片; 高敏C反应蛋白; 血脂; 心血管事件
不稳定型心绞痛(UA)是介于急性心肌梗死和稳定型心绞痛之间的一组心绞痛综合征。UA的发生机制主要是炎症细胞所介导的斑块发生破裂,约90%以上的UA均是由不稳定斑块破裂所致。据相关研究表明,大量的炎症细胞浸润是导致斑块破裂的主要原因[1-3]。UA患者病情多较严重,且猝死率及心肌梗死率较高,及时合理的治疗对预后至关重要。本研究采用不同剂量氟伐他汀治疗UA,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5-8月期间,在本院住接受治疗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60例,均符合不稳定型心绞痛的诊断标准,均经血清心肌酶谱检测除外急性心肌梗死,男37例、女23例,年龄(62.6±10.8)岁。其中,12例合并糖尿病,26例合并高血压;10例患者有冠脉介入史,8例有心肌梗死史,21例吸烟,7例饮酒。排除有严重心、肝、肾功能不全,脑卒中以及使用降脂药物者。两组治疗前的一般资料如年龄、性别、合并症、吸烟史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1.2 方法

1.2.1 治疗方法 两组均于发病24 h内入院接受常规治疗,主要包括吸氧、予以拜阿司匹林、低分子肝素、给予氯吡格雷、硝酸酯类以及活血化瘀中药等。观察组在基础治疗的基础上口服80 mg氟伐他汀缓释片(诺华有限公司提供),1次/d;对照组在基础治疗的基础上口服40 mg氟伐他汀胶囊(诺华有限公司提供),每晚1次,两组均连服3个月。
1.2.2 检测方法 所有患者入院第2天以及治疗后3个月,分别晨取空腹静脉血进行血脂谱以及hs-CRP的测定。血脂谱测定采用酶法全自动生化仪进行测定,测定内容包括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 以及甘油三酯(TG)。hs-CRP的测定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法。治疗后2周、1个月、3个月进行肝肾功能以及肌酸激酶(CK)检测,并注意观察心血管时间的发生情况以及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如胃肠道反应、肌痛等。
停药指征:患者在服药期间如果出现谷丙转氮酶(ALT)超过3倍正常值、血肌酐(Scr)超过221 μmol/L、CK超过正常值的5倍时,应及时停止给药。
1.3 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数据采用SPSS 1l.5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 字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血脂及hs-CRP水平 治疗前,两组的hs-CRP、TC、TG、HDL-C以及LDL-C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两组的hs-CRP、TC、LDL-C水平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的降低程度较对照组更为显著 (P<0.05)。见表2。
2.2 两组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比较 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2.3 两组不良事件发生率 两组均无因ALT、AST、CK明显升高且超过正常值上限的3倍而停药者,观察组2例(6.3%)腹胀和食欲减退,对照组3例(10.0%),均经对症治疗症状消失,均未发现肌痛以及严重消化道不良反应等。两组不良反应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冠状动脉斑块内炎症反应以及高脂血症是冠心病高危因子[4]。不稳定心绞痛的病理基础为斑块不稳定、斑块破裂和血栓形成,其发生机制与冠状动脉内不稳定的粥样斑块有关。炎症反应的激活是导致粥样斑块不稳定的主要原因。hs-CRP是冠心病炎症反应的“金标志物”, UA患者往往有高表达的hs-CRP,降低血浆hs-CRP水平可有效减少心血管事论文导读::38-39.马和平.氟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86例疗效分析.医学信息(下旬刊),2009,1(7):114-115.李瑜,张向阳.他汀类药物的多效性在心血管疾病中的应用进展.心血管病学进展,2010,31(1):127-130.张长青.两种剂量氟伐他汀对不稳定型心绞痛C反应蛋白水平的影响.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0,18(8):1033-1034.热
件的发生率[5-7]。
他汀类药物能够抑制多种炎症细胞的生长、聚集以及活化等,从而直接抗动脉硬化。因此,他汀类调脂药物可有效改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预后,在预防心血管事件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近年来,临床采用氟伐他汀治疗UA,疗效满意。此外,氟伐他汀还具有抗炎、抗氧化、抗栓、稳定斑块以及调节血管内皮功能等非调脂性的作用[2,8]。氟伐他汀是羟戊二酰辅酶A(HMG-COA)还原酶抑制剂,竞争性抑制肝细胞TC合成,同时代偿性促进LDL-C受体合成,从而加速LDL-C的降解,因而有效地降低TC、LDL-C,并有降低TG的作用,氟伐他汀作为他汀类亦不例外,氟伐他汀通过改变剂型,为氟伐他汀缓释片,通过缓慢释放,避免波峰波谷的现象从而减小毒副作用等。血清hs-CRP是一种炎症标志物,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血清hs-CRP显著升高,且升高程度与治疗及预后显著相关,可作为斑块不稳定的重要指标。因此,血清hs-CRP监测对于不稳定心绞痛疗效的评价具有重要意义。相关研究结果显示[8-9],80 mg氟伐他汀缓释片的降脂效果明显优于40 mg氟伐他汀胶囊,与2粒氟伐他汀胶囊40 mg的降脂效果一致,且比口服氟伐他汀胶囊40 mg出现的肝功能损害、肌酸激酶升高的发生率低。
本研究分别对UA患者采用80 mg氟伐他汀缓释片以及40 mg氟伐他汀胶囊进行治疗,结果显示,两组患者的血清hs-CRP、TC、LDL-C水平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其中观察组的下降程度更为显著,且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显著更低,无严重不良反应。提示UA早期口服氟伐他汀缓释片,能明显抑制UA的炎性反应,降低血清hs-CRP及血脂水平,降低心脏事件发生率,且安全性好,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俞为银.不同剂量氟伐他汀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脂和hs-CRP水平的影响[J].健康必读(下旬刊),2012(9):388,380.
于娟,何文静,苏明浩,等.不同剂量氟伐他汀治疗高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60例[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1,31(4):690-691.
[3] 孙桂兰.他汀类药物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1,5(3):149源于:论文网www.7ctime.com
-150.
[4] 张香素,史彩萍,饶胜国,等.氟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观察[J].山东医药,2010,50(49):38-39.
[5] 马和平.氟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86例疗效分析[J].医学信息(下旬刊),2009,1(7):114-115.
[6] 李瑜,张向阳.他汀类药物的多效性在心血管疾病中的应用进展[J].心血管病学进展,2010,31(1):127-130.
[7] 张长青.两种剂量氟伐他汀对不稳定型心绞痛C反应蛋白水平的影响[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0,18(8):1033-1034.
[8] 热孜完古丽·艾热提,张秀芝.低分子肝素联合氟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分析[J].中外健康文摘,2011,8(20):6.
[9] 谢百福,赵继萍.氟伐他汀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高敏C反应蛋白的影响[J].中国实用医药,2008,3(15):112-113.
(收稿日期:2013-04-27) (本文编辑:陈丹云)
论文导读:上一页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