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豪恩斯坦情感目标理论及其在化学教学中应用-

最后更新时间:2024-01-14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6721 浏览:20768
论文导读:
摘要:介绍了豪恩斯坦在布卢姆等人的“教育目标分类学”的基础上将情感领域目标置于整个教学完成的系统中来考量,提出每一个教学体系都可以看成由“输入”、“学习(过程)”、“输出”、“评价性反馈”等部分组成。主要探讨豪恩斯坦情感目标分类理论的价值及其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以期为三维目标的全面落实提供可借鉴的范例。
关键词:豪恩斯坦;情感目标;化学教学;目标分类
文章编号:1005–6629(2012)7–0005–03:B
高中新课程改革以来,“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二维目标的研究开展得可谓扎扎实实、轰轰烈烈,各家的研究深入而具体,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是,三维目标中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维度却触及甚少,其研究成果也寥若星辰。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我们认识局限性的原因,也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本身的模糊性、缺乏落实的可操作性等原因。本文主要探讨豪恩斯坦情感目标分类理论的价值及其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以期为三维目标的全面落实提供可供借鉴的范例。
1 豪恩斯坦情感目标的分类理论简介
布卢姆(Bloom,B.C)、克拉斯沃(KrathwohlD.B)等人在其著作《教育目标分类学第二分册:情感领域》把情感领域目标归入课程目标系统,可谓是开创了情感领域目标研究的新纪元。1986年,布卢姆等人的《教育目标分类学》被我国教育界普遍接受。教育部正式颁布实施的《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稿)》等各学科的课程标准中都相应地提出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然而,正如我们以上分析的那样,由于诸多原因再加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涉及的内容较为复杂且难以评价,“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落实问题已困扰教育界多年。
美国教育家豪恩斯坦(Hauenstein,A.D)教授在其著作《教育目标的一种概念架构——对传统分类学的整合》中,对布卢姆等人的“教育目标分类学”作了十分透彻的分析与评述,并在此基础上将情感领域目标置于整个教学系统中来考量,提出每一个教学体系都可以看成由“输入(import)”、“学习(learning process)”、“输出(export)”、“评价性反馈(evaluative feedback)”等部分组成。“符号性信息(symbolic information)”、“处方性信息(prescriptive information)”是情感目标落实的主要路径,发挥着规范的“应然”功能,最终使学习者成为一个有摘自:7彩论文网毕业论文的格式www.7ctime.com
“素质(disposition)”的人。豪恩斯坦情感目标分类理论的深层剖析如表1所示。
2 豪恩斯坦情感目标分类理论的价值分析
豪恩斯坦情感目标分类理论对我国当今化学新课程改革三维教学目标的落实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2.1 豪恩斯坦情感目标分类学的理论价值

豪恩斯坦将情感教育目标置于整个教学系统中来考量,这是豪恩斯坦教育目标分类理论相对于布鲁姆、赖格卢特[3]、马扎诺(Marzano,R.J)[4]等人的教育目标分类学的一大突破,或者说是一大创新。豪恩斯坦明确地指出,所有的学习系统都可以看成是由输入、学习(过程)、输出和评价性反馈等环节构成的闭合系统。在这个闭合的系统中,经过符号性信息、处方性信息的输入过程,再经过学习者的体验、积累、沉淀的学习过程,最后输出学习结果——成为有“素质”的人。与此同时,根据对输入、学习(过程)、输出结果的监控、分析、比较、判断后,对其效果给出评价性反馈,以此实现这个闭合系统的不断完善。
豪恩斯坦情感目标分类理论把情感领域目标划分为若干个子类目标,这样的划分既有利于统筹兼顾,又降低了教育目标种类的数量,使以往过于抽象、模糊、笼统的情感领域目标变得具体、实在,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豪恩斯坦情感目标分类理认为,“知识与技能”是媒介,“过程与方法”是系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结果,“评价性反馈”是完善。学生通过“知识与技能”的学习获得感性基础信息,再通过“过程与方法”的中间系统,分析、思考、加工、判断、筛选、“评价性反馈”逐步确立自己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种学习的动力系统。豪恩斯坦情感目标分类理论扩大了情感目标的范畴,其本质上相当于我国新课程改革所提倡的三维课程目标。该理论为我们落实三维课程目标,特别是落实“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提供了十分有力的理论武器。

2.2 豪恩斯坦情感目标分类理论的实践价值

对比研究豪恩斯坦情感目标分类理论与《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可以发现,化学新课程教学改革所提出的三维课程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5]与豪恩斯坦情感目标分类理论有着很高的一致性与关联性。其中,三维课程目标中的“知识与技能”目标与豪氏的“输入符号性信息、处方性信息”相一致;“过程与方法”与豪氏的“学习(过程)”相接近;“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符合豪氏的“输出”理论。
在我国,也有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认识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课程目标中的重要作用。如叶澜教授强调“要使课堂教学成为师生生命历程中有意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课堂教学在目标上应该关注生命的全面发展,即认知与情感的协调发展。”[6]郝京华教授也认为,很多时候,决定一个人成就大小的不仅仅是“知识与技能”,而且还有他们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可见,豪恩斯坦情感目标分类理论对于化学教学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落实具有其实践价值。
3 豪恩斯坦情感目标理论在化学中的应用
钟启泉教授认为,课堂教学改革必须从推进“三维目标链”的教学设计做起,……“三维目标链”教学设计的框架有助于我国中小学的学科教学提升到“人的学习”的高度[7]。很显然,他这里谈到“三维目标”当然包括“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而且,他进一步指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应该是“四层冰山模型”中深埋水下的、起支撑作用的那三层。到目前为止,可以基本得出这样一个结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对学习者的成长与发展有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然而,对武汉市部分学校化学教师的调查显示,在中学教学活动中大约有69%的化学教师认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缺乏具体的可操作性达成方法,使得“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难于落到实处。而且,“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评价很多时候也是教育者主观的判断,并没有一个客观的、普遍认同的标准,更没有具体的实施方案。
本文现以豪恩斯坦情感目标分类理论为指导,尝试用该理论对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1(必修)“二氧化硫”一节课进行教学设计(如表2所示)。
总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达成始终是个输入-学习(过程)-输出与评价性反馈相结合的过程。脱离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也会落入一个空洞说教的俗套。利用豪恩斯坦情感目标分类理论,在化学教学中把三维目标看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去落实,才能最终达成全面的课程目标。
参考文献:
L.W.Anderson&D.R.Krathwohl. A taxonomy for learning,tea论文导读:sing——arevisionofBloom’staxonomyofeducationalobjectives.NewYork,NY:Longman2001:36~48.A.DeanHauenstein.Aconceptualframeworkforeducationalobjective:aholisticapproachtotraditionaltaxonomises.Lanham,Md.:UniversityPressofAmerica,1998:12~29.CharlesM.Reigeluth(ed.1999)In
ching,and assessing——a revision of Bloom’s taxonomy of educational objectives[M].New York,NY:Longman2001:36~48.
A.DeanHauenstein. A conceptual framework for educational objective:a holistic approach to traditional taxonomises[M].Lanham,Md.:University Press of America,1998:12~29.
[3] Charles M.Reigeluth(ed.1999)Instructional Design Theories and Models:A New Paradigm of Instructional Theory Vol.2 [M].LEA Publishers:48~59.
[4] Robert Marzano(2000).Designing a New Taxonomy of Educational Objectives[M].Corwin Press:9~16.
[5].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稿[S].北京: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7~8.
[6]叶源于:7彩论文网毕业www.7ctime.com
澜.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论中小学教学改革的深化[J].教育研究,1997,(9):1~9.
[7]钟启泉.“三维目标”论[J].教育研究,2011,(9):6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