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浅论市场需求面向市场需求、突出行业特点自动化人才培养方式与实践

最后更新时间:2024-03-11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8710 浏览:24885
论文导读:教学平台,进一步创新实践教学模式。培养计划中实践环12下一页
基金项目:2012年辽宁省教育厅教育教学改革立项项目;2011年沈阳工业大学教育教学改革立项
摘 要:结合市场经济发展需求,明确自动化专业岗位的技能需求,通过与行业全方位深层次的合作,建立“3+1”模式的人才培养方案,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工程应用型人才。
关键词:行业特色 “3+1”模式 职业岗位能力
随着辽宁省产业结构调整和社会人才需求的发展变化,沈阳工业大学工程学院自动化专业根据自己的办学定位,坚持已有的专业优势,突出石油化工行业特色,推进高校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紧密结合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需要,通过与中石油、中石化等用人单位的密切联系,针对石油化工行业的需要,按照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的实际要求进行专业课程设置。
培养学生具备生产过程自动化系统的调试、运行和管理的基本方法和技能,应用计算机控制生产过程的能力,能够在生产过程自动化系统的领域,从事工程设计、技术开发、生产技术管理和科学研究等方面工作的高层次工程应用型技术人才。

一、“3+1”人才培养模式的开发

通过走访用人单位和深入企业对自动化专业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进行调查研究,确定自动化专业典型工作任务。打破原有课程体系,依据自动化专业能力要求,确定了“3+1”模式的自动化专业培养方案,形成以职业岗位能力培养为主线的课程体系。
“3+1”人才培养模式就是指学生前三年在学校完成公共课、基础课与专业理论知识的修读,辅之以实验、实习等实践性教学环节;第四年进行专业操作技能的实训或根据相关企业需求进行顶岗实习,同时结合生产实际选择毕业设计题目,并在学校、企业指导老师的共同指导下完成毕业设计,完成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学习实践任务。
实施“3+1”人才培养模式要求改革和创新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立高校与行业企业联合培养人才机制,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把“用户的需要”作为办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重视利用社会教育资源,通过学校和企业两个育人主体、两个育人环境,着力提高学生服务辽宁经济社会发展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缩短毕业生走上工作岗位后的适应期,使高等教育贴紧社会,贴紧用户。

二、形成以职业岗位能力培养为主线的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突出应用,强化技能,紧密结合行业技术现状,不断更新,及时增加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提高解决生产第一线技术问题的能力。
按照基本素质、基本技能、专业技能、综合技能的结构构建的新课程体系,将专业基础课与专业课进行科学整合,注重两者之间的内在联系,突出技术应用能力培养。将专业英语与专业课程融合为一体,突出专业英语的实用性。将职业道德课程与社会实践、生产实习、顶岗实习等教学模块结合,使职业道德形成具体化、真实化。
学科专业基础课的设置都是与专业技术的应用能力相适应的,课程以理论服务于能力培养为出发点,以循序渐进的原则优化课程内容,学科基础课程满足了学生应具备的专业基础知识,并达到“够用”的目的要求。包括自动控制原理、现代检测技术、电气控制技术、单片机原理及接口技术、电机与拖动、现代控制理论、PLC原理及应用、电气CAD、MATLAB仿真、计算机控制技术等课程。
专业课教学根据岗位技能要求,加强针对性和实用性,教学内容组织和安排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素质教育为一体,针对专业培养目标,通过工学结合,充实课程内涵,进行必要的课程结构整合重组,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深度融合,结合人才培养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的要求,突出行业特色,优化核心课程建设,包括化工测量仪表、控制仪表与装置、数调及集散控制系统、化工过程控制、现场总线技术、虚拟仪器。
专业选修课根据市场经济热门、应用性较强的情况,设置了组态软件、嵌入式系统、软测量技术及应用、智能仪表设计、DSP原理及应用等课程。

三、建立基于工作过程的全方位、多层次的实践教学体系

新方案实施后,如何确保“3+1”模式不流于形式,实验、实训和实习、顶岗实训的教学突出校内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紧密联系行业企业,真正起到实现工程应用型人才和创新型人才培养的作用,使成为当前必须解决的问题。
1.优化培养方案,构建创新型实践教学体系。突出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搭建开放的实践教学平台,进一步创新实践教学模式。培养计划中实践环论文导读:专业技能实训与鉴定又能进行自动化专业产品生产、应用技术研发、新技术培训推广,在建设过程中突出石油化工特色,强化专业实验设备的研发能力。该实验平台可集教学、科研和生产经营等多种功能于一体,打破封闭教学实验室的传统模式,建立一个开放性的教学、科研和生产一体化运作的新模式,可实现
节的学分占32%以上,构建递进式实践教学体系,工程实践教学四年不断线,形成“基础实验认识实习专业实验生产实习工程实训毕业设计”的递进式的实践能力培养过程。突出面向工程的,具有行业特色、学科优势的创新性实验,仿真模拟训练,重点强化以集散控制系统为核心的过程控制系统工程实训、以PLC为核心的电气控制工程实训和以单片机为核心的计算机控制系统实训。
利用已有的集散控制系统实验装置,现场总线实验装置和化工过程仿真系统,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尤其是具有石油化工过程控制系统的设计安装调试与集成投运维护能力。
培养学生以可编程控制器(PLC)应用技术为核心,精通三菱FX2、西门子S7-200机型,熟悉欧姆龙、松下等机型,熟练掌握以PLC为核心的控制系统及设备的开发、改造、维修、操作技能。
以MSP430联合实验室为依托,学生应具备运用单片机技术、电子技术、检测技术等完成计算机控制系统的设计、制造与调试的能力。
同时,引入企业全面质量管理思想和方法来评价实训教学质量,包括对产品质量的检验和教学效果评价两个方面,并将二者有机结合,综合进行质量管理和评价。

2.整合资源、优化配置,搭建全校共享、学科交叉的创新应用型实验教学平台

通过结构优化和资源整合,采取设备购置与自制结合的方法,在现有实职称论文范文www.7ctime.com
验室的基础上,建立以化工过程控制工程实训室、PLC变频电气控制实训室、计算机控制技术实验室为核心的自动化实验教学平台。该实验平台即能在工业自动化领域进行学生专业技能实训与鉴定又能进行自动化专业产品生产、应用技术研发、新技术培训推广,在建设过程中突出石油化工特色,强化专业实验设备的研发能力。该实验平台可集教学、科研和生产经营等多种功能于一体,打破封闭教学实验室的传统模式,建立一个开放性的教学、科研和生产一体化运作的新模式,可实现以产养教、以科养教摘自:毕业论文模板www.7ctime.com
,是实验室自我建设、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的有效途径,可以形成产学研互为促进、共同发展的有机整体。
几年来已为中海油乐金(LG)、大连石化等企业进行多轮次、多工种企业员工岗位技能培训;承接了辽宁省多家企业的自动控制系统研发与制造合同。

3.充分利用区位优势,以行业为背景,加强校企合作

我校位于辽阳市,置于国家芳烃及精细化工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这一独特地理环境之中,依托国有特大型企业中石油辽阳石化分公司,彰显石油化工行业特色,建立与企业长期稳定的产学研合作关系。与专业对口企业签订合作项目,以项目为驱动使学生校外实习更有保障,学校在培养人才时也更具有针对性,聘请企业一线的人员任指导教师。
专任教师根据需要不定期到企业通过调研学习、合作开发等方式,了解石油化工企业的生产现场的状况和自动化技术需求,相应地调整人才培养方案,及时修订课程体系。

四、大力倡导职业能力培养与职业资格结合

积极引进行业标准,确保实践教学内容、训练条件与国家职业技能鉴定全面接轨,使学生在获得书的同时,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引入国家职业资格认证制度,建立职业技能培训与鉴定中心,开展中、高级电工、工业自动化仪器仪表与装置装配工、高低压开关板柜装配工等重点职业技能培训、鉴定工作。
五、结束语
通过调研分析辽宁石油化工行业对自动化专业高素质技能型人才需求,确定和建立本专业知识、技能和素质标准,通过与行业全方位深层次的合作,建立工学结合素质与技能并重的“3+1”人才培养模式。按照岗位群技能需求,改革课程体系,加强课程之间内在联系,强化技术应用能力培养,强化解决工程现场实际问题的能力,实现毕业与就业的“零距离”。
参考文献:
叶洪涛,周梅芳,曾文波.高校特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广西工学院自动化专业为例[J].高教论坛,2012,(7):23-24.
梁礼明,张振利,王祖麟.地方性高校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体系探讨[J].江西理工大学学报,2012,(12):102-105.
[3]张向锋,刘军.技术应用型本科教育自动化专业核心能力培养研究[C].
作者简介:佟维妍(1981- ),女,辽宁辽阳人,沈阳工业大学工程学院自动化系,讲师,工学硕士,研究方向: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