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探讨信息技术在信息技术课堂中运用任务驱动法一点深思

最后更新时间:2024-03-25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7542 浏览:22263
论文导读:
摘要:新版的《信息技术》采用任务驱动法进行教学,“任务驱动”提供了一条由浅入深、逐步求精的教学思路,使学生具有很强的目标性和实践性,培养了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采用“任务驱动”法进行教学,教师不再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只是在必要时候的辅导者。
关键词:信息技术 任务驱动 建构主义
信息技术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它既需要学生掌握所学的知识点,又需要学生掌握相关的技能,这是信息技术学科与其他学科的区别。针对这样的特点,在实际课堂教学中,教师采用“任务驱动”法进行授课。“任务驱动” 的教学模式是建构主义中的一种,是指教师将本节课要讲解的内容隐含在一个或几个任务中,教师逐个展现任务,学生在老师的帮助下对各任务进行自主探索,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完成对各任务的学习。通过这种方法进行课堂教学,既解放了老师,又培养了学生自学的能力,对于个别自学能力相对弱一些的学生,教师和其他同学可以对其提供帮助,有利于教师提高课堂效率。
“任务驱动”教学法主要以一个个任务为主线,课堂中教师起主导作用,而学生才是课堂中的主体。在教师设计好任务后还需实施,这个过程更重要,让学生带着任务学习,为他们提供更广阔的空间。在信息技术课堂中,如何进行任务教学呢?

一、创设学习情境,逐个呈现任务

在一节课刚开始时,教师为学生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情况,让课堂教学在情境中开展,调动了学生参与课堂的源于:论文参考文献格式www.7ctime.com
积极性。此时,再将本节的任务逐条展现,学生带着一个个任务进行学习,学生带着问题学习,注意力会集中,有助于学生解决问题。当然,在该教学方法中,“任务”设计的好坏,直接影响了本节课的学习,在设计任务时,要注意阶梯性,难度太大就会打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遇到大部分同学都不会的问题,教师可以适当引导,调动学生探究的。信息技术课,以学生操作为主,对同一内容,不同的学生可能会有不同的效果,所以,在授课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多动手,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比如讲“贺卡制作”时,我先让学生观看一些网上的贺卡,并且每人发一张,请他们观察贺卡后出示相关任务:春节到了,你们想送朋友什么礼物呢?如果我们将祝福写在亲手制作的贺卡上送给他们,该是多好的一件事啊。这个任务一出示,既对学生进行相关的情感教育,又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了他们的动手,任务出示后,学生就开始思考贺卡主要的元素以及如何制作贺卡。

二、自主协作学习

给出任务后,让学生讨论、分析任务,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在课堂中,课堂的性质发生了变化,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课堂过程转变为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发现、自主探究、自主解决和运用的课堂。教师演示了一些操作,让学生同步进行模仿,理解新授内容,再转换下任务,实现他们对知识的迁移。信息技术是一门操作性很强的课程,对同一效果可能有很多操作方法。在学生完成任务后,鼓励他们进行创造性练习。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一些问题,教师不要直接讲解所有问题,可以提示有关解决问题的线索,引导、鼓励他们多与教师和同伴进行交流,大胆质疑,充分挖掘出学生的创造力,发现并解决问题,对课堂中的共性问题,教师可以示范讲解,对于易错的问题,教师要着重强调。
例如在学习制作移动的太阳动画时,太阳对象的编辑是本节课中的难点,教师出示该任务后发现很多学生在操作过程中都遇到了困难。此时,教师适当引导学生,并提醒学生修改成矢量图的注意点和删除外部白色背景的注意点,鼓励学生多和同伴进行交流,并让学生们相互帮助。经过不断尝试后,班上大部分学生都能独立完成该操作,理解了转换成矢量图的注意点,本节课的难点问题在师生的相互协作中得到了很好的解决,这样既帮助学生养成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又解放了教师,还提高了课堂实效,真是一举多得。

三、师生探讨交流

有时,教师在课堂中提出的问题,通过同学间的讨论不一定能解决,这时,就需要师生共同探究,加深对问题的理解,特别是一些课堂中的难点,需要师生共同探讨交流,以完成对该知识点的建构。课堂中,教师很注重师生的交流,笔者经常在学习完成一定的操作后,和学生一起回顾知识点,总结所学内容,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所学知识,让学生得到启发,这样,既能帮助学生复习所学内容,也能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不但近了论文导读:
师生距离,也很好地解决了教学中的重难点,达到了讲授基本技巧的目的。这样做,方便学生总结自己的得失,对不足的地方加以改进,大部分学生都能在课堂中完成相应的任务,实现课堂教学目标。

四、巩固、创新

学生在看了别人的作品后,会涌起再度尝试的,制作出更好的作品,更进一步地掌握所学知识。
一节课中,学生动手摸索的时间比较多,容易造成学生成绩两极分化,而且信息课这种情况更加明显。教师在巡视帮助学生解决困难时,仅靠教师一人的力量是很难面面俱到的,这时需要请那些任务完成得快的学生来做教师的助手,使学习能力差的学生通过学生和教师的帮助,跟上教师的教学进度,全面掌握知识点,达到教学要求。
“任务驱动”提供了一条由浅入深、逐步求精的教学思路,使学生具有很强的目标性和实践性,培养了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采用“任务驱动”法进行教学,教师不再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只是在必要的时候的辅导者。通过实践探索,我认为“任务驱动”法是我们实施信息技术教学的主要途径,结合其他的教学方法,如:范例演示法、讲授法、上机操练法、游戏教学法等,让我们的信息技术课堂更见实效、更具活力、更显生动。发展学生的“信息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是当前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主要任务,只有深入研究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方法和模式,精心培育信息技术课程之“花”,才能结出丰硕之“果”。
参考文献: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
王吉庆.信息技术课程中的“任务”设计.
[3]浅探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中的“任务”设计.
[4]教学设计课程学习网:http:///licb/IDindex.asp.
(责编 张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