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浅谈本族语本族语与非本族语英语教师课堂提问目前状况调查与设计

最后更新时间:2024-01-29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7340 浏览:18641
论文导读:llDomain},需要论文可以联系人员哦。中文摘要4-6ABSTRACT6-11第一章引言11-15一、论文的探讨背景11-13二、探讨目的13-14三、论文结构14-15第二章文献综述15-28一、概念界定15-21(一)提问的定义15

(二)课堂提问的定义15-16(三)课堂提问的分类16-18(四)提

摘要:教师提问,作为教师话语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是学生语言输入的一种重要来源,而且为学生提供了语言输出和反馈纠错的机会,探讨表明,课堂上教师提问和学生回答的话语量占课堂总话语量的70%(Tsui,1985)。由此,一直是语言教学所关注的一个焦点。早在1912年,美国的史蒂文斯第一次对教师提问进行了系统性的探讨。他发现,教师提问和学生回答大约占去了普通学日的80%,教师在讲课历程中,每分钟约问2-4个不足。提问被视为“有效教学的核心”(金传宝,1997:54)。自史蒂文斯的系统探讨开始,教育探讨工作者对教师提问进行了大量观察和探讨。然而国内在这方面的探讨起步较晚,直到90年代末才有探讨者对大学英语教师的课堂提问进行实证性探讨,并且调查探讨对象仅仅局限于非本族语英语教师,而忽略了另外一支高校外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本族语英语教师。鉴于此,本论文将探讨对象锁定大学本族语和非本族语英语教师,调查和浅析其课堂提问近况,旨在推动中外教师之间的教学交流,为高校新进教师提供参考和借鉴。本论文主要以克拉申的可理解输入论述,迈克郎的互动假说,斯万的输出假说为论述框架,以内蒙古三所高校的五位本族语教师和五位非本族语教师以及他们所带班级的学生为探讨对象,通过课堂录音,调查问卷以及访谈,就课堂提问四个重要方面(课堂提问的类型,课堂提问的对策,课堂提问的等待时间,课堂提问的教师反馈)的情况进行调查和浅析,以期通过比较,互通有无。同时,本论文提出一些建设性的倡议,希望能够不断改善教师课堂提问进而推动外语教学的进展。调查结果显示,本族语和非本族语的英语教师的课堂提问具有以下的特点:(1)他们在课堂提问时,展示性不足都多于参考性不足;但本族语教师参考性不足的提问数量是非本族语英语教师两倍之多;(2)他们都采取各种提问对策,帮助学生修正错误,启发学生思维,激发学生更多的参与课堂。但非本族语教师在各种提问对策中,偏爱提示对策;本族语教师常用转移对策;(3)他们对参考性不足的等待时间都多于展示性不足,但本族语教师的等待时间要显著多于非本族语英语教师;(4)他们在课堂提问中,给予学生的积极反馈都显著多于消极反馈;在学生给出错误答案时,都能够首先采取引导学生自我修正的方式。总之,两组教师,都面对处在相同文化语境下的中国学生,他们的提问各有特点,也不乏相似之处,中外教师在教学中应该相互借鉴,提升教师提问质量,推动教与学的积极互动。基于以上调查数据,笔者就本族语和非本族语教师的课堂提问提出了一些倡议,如:中国教师应转换思维,由强调过多的语言知识转为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推动学生的语言输出;在课堂提问时,中外教师应将情感过滤因素考虑进去,适当调整等待时间,及反馈方式;外籍教师在兼顾公平的同时,应该了解学生的学习水平,及性格特点,适当调整提问对象等等。本论文对大学本族语和非本族语英语教师的课堂提问的调查浅析,是在前人探讨的基础上,作为一个全新的视角,以真实的数据浅析,再现了当今大学英语课堂提问的近况。相信为大学教师了解课堂提问,深思自身的课堂提问技艺,以及为其他学者的后续探讨能够提供一定的参考。关键词:课堂提问论文本族语和非本族语英语教师论文提问类型论文提问对策论文等待时间论文反馈论文
本论文由www.7ctime.com,需要论文可以联系人员哦。中文摘要4-6
ABSTRACT6-11
第一章 引言11-15

一、 论文的探讨背景11-13

二、 探讨目的13-14

三、 论文结构14-15

第二章 文献综述15-28

一、 概念界定15-21

(一) 提问的定义15

(二) 课堂提问的定义15-16

(三) 课堂提问的分类16-18

(四) 提问待时18-19

(五) 教师反馈19-20

(六) 提问对策20

(七) 教师提问的作用和功能20-21

二、 相关论述介绍21-24

(一) Krashen 的可理解输入假设22

(二) Swain 的输出假说22-23

(三) Long 的交互假设23-24

三、 课堂提问的国内外探讨近况24-28

(一) 国外探讨近况24-26

(二) 国内探讨近况26-28

第三章 探讨的设计与历程28-31

一、 探讨不足28

二、 探讨对象28-29

三、 探讨工具29-30

四、 数据的收集30

五、 数据的浅析30-31

第四章 探讨结果与讨论31-45

一、 课堂提问数量和类型的探讨结果与讨论31-35

二、 课堂提问对策的探讨结果与讨论35-40

三、 课堂提问反馈方式的探讨结果与讨论40-42

四、 课堂提问待时的探讨结果与讨论42-45

第五章 探讨结论与倡议45-49

一、 探讨结论45-46

二、 本探讨对课堂提问的教学启迪46-47

三论文导读:、探讨的局限性47-48四、对未来探讨该课题的倡议48五、总结48-49参考文献49-52附录一教师问卷52-63附录二学生问卷63-71附录三访谈71-72附录四课堂听课录音文字转述72-79致谢79-80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80上一页12
、 探讨的局限性47-48

四、 对未来探讨该课题的倡议48

五、 总结48-49

参考文献49-52
附录

一、教师问卷52-63

附录

二、学生问卷63-71

附录

三、访谈71-72

附录

四、课堂听课录音文字转述72-79

致谢79-80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