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阐释成因传统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有着理由及其原因

最后更新时间:2024-03-20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6839 浏览:20629
论文导读:,但实际上教师只重“教书”,“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3.平等、尊重、合作、探究的教学过程流于形式在课程的教学活动中,应建立、平等、友好、合作的师生关系,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扬教学。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给学生一定的自主选择的权利,使学生充分参与“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和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试验的进行,新课程理念已经深入人心。新课程要求全面提高每一个学生的科学素养,提倡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生本教育倡导一切为了儿童,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但新课程改革至今,基于“生本教育”理念下分析,高中政治课堂教学仍受着传统思想的影响。课堂教学还是以教师为中心,学生的主体地位受到重视程度不够。由于受升学考试的压力,教师在教学形式上仍以“应试教育模式”为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得不到培养;缺乏合作学习能力和探究精神;严重压抑学生的创造能力。本论文是在生本教育理论的指导下对传统高中政治课堂存在的而难题及其成因的分析。
关键词:传统思政课堂生本教育问题成因

一、传统高中思想政治课堂存在的问题

(一)传统课堂中学生学习存在误区

1.在新课程改革的今天,学生作为课堂教学主体关于思想政治的认识是存在误区的。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动力是学习效果的主观因素,二者存在在对立统一的关系,有良好的学习动机才能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课堂教学主体对政治学科认识上的偏差是影响政治课题效率的重要因素。
2.学生的学习存在两方面的问题:①对学习方式缺乏整合,有的不能合理安排学习方式;有的不能整合各学习方式的优势,实现新型学习方式与接受式学习方式的有机结合;还有的不能很好地处理点与面、有序与有效、教学活动与学生发展之间的关系;②部分学生未能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学习效率低下,思维惰性化,没有养成良好的深层次的思维习惯,依赖性强,缺乏学习的主动性,离开老师就不能独立解答问题,更不能发现和探究知识,当然无法体会学习的乐趣。

(二)传统课堂中“教师至上”根深蒂固

1. 至上的教师专业化发展滞后

①教师教学观念陈旧。在教学时不能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合理有效的教学目标,不能正确把握三维目标之间的关系,游离于知识与技能之外的过程与方法,为活动而活动;流于形式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空洞无力;过度关注知识的授受和技能的训练。
②教学内容缺乏整合。“教教材”的现象仍然存在,一些教师缺乏创造性使用教材的策略,不能将静态的教材与动态的学生学习过程相整合,教学实践中,过分拘泥于教科书,照本宣科的现象仍普遍存在。
③教学设计层次低下。在促进学习方面,不能高质量地完成教学设计,不能创造性地组织教学过程和选择使用适宜的教学方法和素材;在促进发展方面,缺乏针对学生发展的高层次教学,教学滞后于学生的发展水平和学习潜力,学生的思维和情感没有被激活。这些问题都与教师本人的素质以及对教材的研究处理不当有关。

2.教师本位教育中,师生关系严重失衡

首先,受“师道尊严”理念的制约,传统师生之间的地位是分明的,是一种不平等的关系。教师是教学过程的控制者,居高临下,是绝对的权威,学生的思路被教师的思路所代替。
其次,传统的师生关系是单向的,课堂上教师只重自身的“教”而轻视研究学生的“学”。忽视了学生的思维变化,对学生缺少思维方法的引导,“单向灌”阻碍了师生情感交流,压抑了学生的求知和好奇心,日久天长,学生失去了再学习的动力,甚至厌恶学习。
再次,传统的师生关系中,教师承担的职责往往是片面的,而非全面的。即:教师应承担“教书育人”的双项职责,但实际上教师只重“教书”,“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

3.平等、尊重、合作、探究的教学过程流于形式

在课程的教学活动中,应建立、平等、友好、合作的师生关系,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扬教学。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给学生一定的自主选择的权利,使学生充分参与“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活动中,充分表现自己的才能,展现自己的个性。教师要成为学生数学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合作者。
综观许多教学公开课,常常都是热热闹闹,你说我说,其中用得最多的环节是合作讨论。但这种看似的讨论却常常流于形式,讨论只是供听课者的一种摆设,讨论不是学生在学习中自发性的愿望和要求,而是教师为展示课堂,体现学生主体而预先设定的。并且常有教师不明确讨论目的,对讨论不作任何指点,讨论时间安排太短,学生才开始,这边就叫停。这样的讨论无疑是浮于表面的,像水上浮萍,如摘自:毕业论文格式范文www.7ctime.com
过堂风。久而久之,这种无效论文导读:
讨论会让学生反感,教师也乏味。这样的课堂教学模式其实并没有真正实现教学,又谈何合作与探究?

(三)传统课堂未达到新课改条件下对政治课程的要求

1.未能突出生活主题 传统的思想政治课往往从知、情、意、行四个方面入手,力图使学生在短短的一堂课上形成正确的思想认识,激发强烈的思想情感,培养正确的道德行为。整堂课的教学都是由外向内、自上而下的一种灌输。学生认为,课就是课,生活就是生活,完全是两码事。
2.没有重视实践活动“实践性”是高中政治课程的一个亮点。它“要引领学生在认识社会、适应社会、融入社会的实践活动中,感受经济、政治、文化各个领域应用知识的价值和理性思考的意义”。新教材的四门必修课每个单元最后都设计了活动课,但都并未得到重视。
3.传统课堂较为封闭思想政治课无论是教学内容还是教学形式、教学时间、教学地点、教学评价、教学资源等都是开放性的,旨在努力引导学生感受生活、亲自体验、主动探究,在学习活动中发展,在发展中学习。而传统课堂在这些方面显然存在着严重的不足。

(四)传统课程成绩评定忽视学生全面发展

要落实生本理念,做到以生为本,实现生本化的课堂,评价改革是重要的配套措施,尤其是考试改革。各种主体如:教育行政管理者、校长、家长、教师,尽管他们处于课程改革的不同层次,扮演着不同的角色,但大家共同关注的一个问题即是考试。考试作为一个指挥棒,对于生本课堂的构建已经构成一个巨大的羁绊与束缚。社会与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如何评价学校,学校如何评价教师,教师如何评价学生,都从一定程度上制约着生本理念落实的程度。当一切都以升学率为中心的时候,那以生为本只能在教室外徘徊,难以进行实质性的变革。现实情况是只要国家的中考和高考仍然保持原来的取向,学校、教师就不可能真正贯彻落实以生为本的精神,生本课堂也就难以实现。当前,要真正构建以生为本的政治课堂,一个非常重要的举措是在考试的目标上如何体现多元性,即兼顾学生的基础知识、基本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全面评价,注重学生自身的需求和全面发展。

二、传统高中思想政治课堂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学生的原因:学生自身主体性意识淡薄

不难发现在传统的政治课堂中,绝大多数的学生学习政治不是因为学习思想政治课对自身的成长具有重大意义或对思想政治课感兴趣,而是在应试教育的压力下,在某种程度上完全是应付性地学习,学习的动机大部分来自外部动机,看重的就是学习结果是什么,分数是多少。

(二)教师的原因:教师的专业发展滞后于时代的步伐

传统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师,习惯性地把教学大纲中一个个知识点揉碎为标准答案强加于学生。近几年来,传统课堂教学也开始使用了多种方法,如讨论法、活动法、发现法、探究法、对话式教学等。尽管一大部分的教师承认每种教学方法都拥有其各自的优势,但目前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占统治地位的还是传授法。教学过程本应是教学的教和学生的学的双边活动过程,现在却变成了教师教的单边活动,只重教师主导作用,轻学生主体作用。这种教育仅仅把学生当作一种工具来培养,这样就在一定程度上把人降到了物的层面,忽视了人的独立自主、自觉能动、积极创造的本质特征,致使学生不善于独立思考、习惯与循规蹈矩,缺乏主动参与理解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所以学生根本无法积极、主动参与教学过程。
没有教师专业化的发展,没有教师主体的自我实践反思意识和能力的增强,构建生本课堂的成效必然是不理想的。传统师资培养只重视职前的学科知识的学习和职后教学技能的掌握,使教师仍然处于一个学习者和教书匠的境地。

(三)学校的原因:学校本位教育的功利性造成学生主体性丧失

长久以来人们总是习惯性的把教育理解为上对下,成年人对儿童的有目的、有意识地施加影响的活动。强调的是教育对个体的摘自:毕业论文范例www.7ctime.com
社会化功能,即按照社会的需要来培养人、塑造人,学校作为专门的社会组织,对学生的影响和作用,在很大程度上是带有强迫性的。学校所承担的主要是对社会成员的筛选功能,忽视了对个体发展的促进功能。由此,造成了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弊端;学习成为与学生个人的兴趣无关的额外负担,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丧失。
学校传授的是经久不变的知识和真理,学生的任务就是去记忆那些固定不变的东西,而不需论文导读:
要创造性地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独立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学生受到的是机械记忆的技能技巧的训练,而不是分析能力和批判精神的培养。总的来说,从学校的教育目的,教育内容,以及教育教学活动的组织实施等方面来分析,学生的个体生命及身心的全面发展,并没有受到应有的理解与尊重。

(四)家庭的原因:家长的教育方式出现偏差

现阶段高中学生的父母正是被“”影响的那一代,他们未实现的希望和梦想全都寄托在自己的子女身上,对子女往往只抓学习,过分关注他们的考试分数,希望他们考上名牌大学,其它的都一味迁就,使他们在生活中缺乏责任心和做事的坚持性及自制力,表现在学习上也是责任心不强、情绪忽高忽低、毅力不够等等。

(五)社会的原因:教育评价机制不够健全

目前高中思想政治课的考试形式仍旧是会考实行开卷,高考实行闭卷,这种单纯用考分来衡量评价学生和教师的评价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学生的发展。高中思想政治课和其他课程最大的不同在于:不仅要传授给学生知识,培养学生考试并不是不可取。但以一次考试成绩的优劣就决定终身命运的招生制度、用人制度和以学生考试成绩的优劣而不是以其素质的高低来评价学生,乃至评价老师和学校的陈旧的传统观念,是不可取的。考试绝对化,分数压倒一切,这对教学的负面影响不可低估。不仅学校围着考试转,教师盯着分数教,而且教育行政部衡量学校工作,社会舆论评价学校优劣,也无不以“考”为法宝,以“率”为标准,以“分”为导向,甚至以行政命令给学校、给班级下达升学指标。再加上望子成龙的家长及社会舆论,往往是以升学考试的成败论英雄,给教师和学校都造成很大的社会压力。正如陶行知先生说的,不要让考试“毁灭了中华民族的生命力”,不要让它变成“变相的科举”和“和杀人的制度”。“教育等于读书,读书等于赶考。”学生赶考,“把有意义的人生赶跑了”,“把中华民族的前途赶跑了”。其实考试只是手段,让学生在主动参与中,发展能力,提高素质才是目的。

(六)家庭、学校、社会教育难合一

广大的家长都“望子成龙、盼女成凤”,寄厚望于通过升学之道使自己的子女成才,特别是他们对学校衡量只牢牢把握“升学”这把铁尺子,别的什么不仅无兴趣,而且还大加指责。在农村,千方百计让自己的孩子早日脱农皮,跳农门,升中专、考大学,已成为家长们的“最大政治”。有的学校全面贯彻教育方针,走“不求人人升学,但求个个成才”之办学正道,却常常遭到家长的非议和责难。加之,社会各界对学校的支持、奖励大都看升学,这些来自家庭、社会的外部强大攻势和压力,迫使学校不得不集中力量抓升学。本来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应形成正向合力,建成教育同盟,但由于现实的压力和阻力,使三者很难形成合力,在这种氛围中,素质教育、以生为本岂能不流产、落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