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简析互动学校小组工作多样性互动策略实践

最后更新时间:2024-02-20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6967 浏览:121332
论文导读:1.1互动媒介的利用:寻找对话桥梁33-343.1.2城市拼图的设计:链接个体与环境34-353.1.3老生返校的触动:激发成长热望35-363.2有机组合学校资源36-393.2.1空间的利用:寻找成长空间36-373.2.2人力的争取:搭建社会联系37-383.2.3文化的渲染:营造成长氛围38-393.3全面激活学生资源39-473.3.1网络互动出奇效:外展是有效的介
摘要:青少年处于生命成长的关键时期,学校作为其主要活动场所,是不容忽略的重要成长区域,于是,协助青少年成长的学校社会工作开始进入人们的视野。学校小组工作作为学校社会工作三大策略之一,主要针对共性需要和进展需求,较符合青少年的成长特点,加之工作形式富有实践性、趣味性、创造性和活动性,尤为适合青少年人群。但是,在具体的小组工作实践历程中出现个体与环境层面的挑战:学生主观感受表达隐性化,成员资格模糊,助人联系中角色定位的误解,学校场域中资源的争夺引发小组工作的时空局限,以及现代社会互动方式对传统小组工作提出新要求。受以上因素的影响,小组互动实际受限,工作的实际效果与论述描述差距较大。相对于实践,笔者搜索中国知网等知名期刊发现以往对小组工作互动策略方面的探讨少之甚少。由此,笔者浅析与反思所获得的一手资料,尝试以优势视角论述为指导,以个体内在力量和外在资源两个角度解读小组工作实践面对的挑战。然后,在实践基础上,以社会、学校、学生和社工四个角度探讨适合学生的学校小组工作互动策略。最后,笔者以学校、学生和社工三者的角度,对实际的探讨进行效果的呈现。本探讨尝试以一个专业的社会工作者角度,借助对学校小组工作互动策略的实际探讨,推进小组成员间及小组社工与成员间的平等互动联系,确立学生的主体性地位,为青少年的进展与成长提供有力的支持。关键词:学校小组工作论文互动策略论文优势视角论文
本论文由www.7ctime.com,需要论文可以联系人员哦。中文摘要4-5
ABSTRACT5-9
第一章 绪论9-19

1.1 探讨缘起及探讨对象9-10

1.1 探讨缘起:青少年表达感受的“隐性化”9-10

1.2 探讨对象:Hz中学与JT学校部分学生10

1.2 探讨目的、作用与策略10-14

1.2.1 探讨目的及作用:结合时代背景,改善社会l工作实践策略10-12

1.2.2 探讨策略:以参与式观察为主的质性探讨12-14

1.3 探讨回顾:学校小组工作的基本探讨14-19

1.3.1 小组工作与学校社会工作概述14-16

1.3.2 学校小组工作的基本概述16-19

第二章 优势视角论述引入学校小组工作实践19-32

2.1 学校小组工作面对的挑战:环境层面19-23

2.

1.1 现代互动方式对传统小组工作提出新要求19

2.

1.2 学校环境中的资源争夺引发小组工作的时空受限19-22

2.

1.3 师生角色为助人历程中角色定位带来误解22-23

2.2 学校小组工作面对的挑战:个体层面23-24

2.1 “隐性化”表达是青少年抗逆力的一种体现23-24

2.2 成员资格的模糊影响自我能力的肯定和安全需要的满足24

2.3 优势视角论述的概述与引入24-32

2.3.1 优势视角:一种关注人的内在力量和优势资源的视角25

2.3.2 优势视角中的个人力量与外在资源25-30

2.3.3 优势视角论述浅析不足需注意的三个环节30-32

第三章 学校小组工作多样性互动策略的实践探讨32-54

3.1 充分利用社会资源33-36

3.

1.1 互动媒介的利用:寻找对话桥梁33-34

3.

1.2 城市拼图的设计:链接个体与环境34-35

3.

1.3 老生返校的触动:激发成长热望35-36

3.2 有机组合学校资源36-39
3.

2.1 空间的利用:寻找成长空间36-37

3.

2.2 人力的争取:搭建社会联系37-38

3.

2.3 文化的渲染:营造成长氛围38-39

3.3 全面激活学生资源39-47

3.1 网络互动出奇效:外展是有效的介入方式39-42

3.2 电话交流增感情:平等对话,察觉优势亮光42-44

3.3 生生交往促成长:巩固优势44-47

3.4 主动施展社工资源47-54

3.4.1 社工扮演多种角色:复元和优势的推动者47-49

3.4.2 社工架构多种平台:创造成长机会49-51

3.4.3 社工整合多种资源:建构社会支持网络51-54

第四章 学校小组工作多样性互动策略的效果呈现54-62

4.1 学校的转变54-57

4.

1.1 HZ中学为例:学校和老师态度的转变54-56

4.

1.2 JT学校为例:学校领导的认可56-57

4.2 学生的跟进发现57-60
4.

2.1 HZ中学学生:学业显著提升57-59

4.

2.2 JT学校学生:成长状态显著改善59-60

4.3 社工的反映60-62
4.

3.1 学生在陪伴中成长60-61

4.

3.2 社工在反思中成长61-62

结语 反思与倡议62-64

1. 反思:在不足中成长62

2. 倡议62-64

参考文献64-67
致谢6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