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试述幼儿教师专家型与新手型幼儿教师日常教学评价行为比较

最后更新时间:2024-04-17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1037 浏览:38448
论文导读:2下一页
摘要:目前,对于专家型与新手型幼儿教师的探讨有着两方面的不足。第一,对于两类教师的比较探讨是较多的,但是探讨只是局限在小学以上,涉及幼儿领域就凤毛麟角,然而在幼儿教师评价行为的领域更是少之又少;第二,在两类教师的探讨中,只注重以教师的角度比较,却忽略以教育者对受教育者的影响这一角度去浅析。针对这两大不足,本论文首先是对新手——专家型教师和日常教学评价行为进行综述,以幼儿教师日常教学评价行为的角度,以广州市10名新手型幼儿教师和10名专家型幼儿教师为探讨对象,利用观察表、访谈问卷对幼儿教师日常教学评价行为进行调查。通过数据整理浅析,笔者发现专家型幼儿教师和新手型教师在评价行为某些维度上差别显著,在评价语言的运用上和引起幼儿反应的个别方面的也有着显著差别。论文的基本框架包括四部分。第一部分:绪论,介绍探讨的缘起、文献综述、探讨作用、核心概念、论述基础、探讨设计等。第二部分:结果与浅析,结合观察记录以及访谈资料对两类幼儿教师日常教学评价的性质、评价的内容、评价的特点等方面进行比较,得出两类教师在评价行为的性质、某些维度、特点、效果、语言上均有着差别。第三部分:讨论与倡议,专家型幼儿教师和新手型幼儿教师在评价行为、效果、语言上呈现差别的理由,为新手型教师成长提供倡议。第四部分:结论和不足,总结两类教师评价行为的差别和探讨的不足。关键词:教学评价行为论文专家型幼儿教师论文新手型幼儿教师论文比较探讨论文
本论文由www.7ctime.com,需要论文可以联系人员哦。摘要5-6
Abstract6-11
1 绪论11-25

1.1 探讨缘起11-12

1.1 幼儿教师专业化进展的现实需要11-12

1.2 探讨者的探讨基础12

1.2 文献综述12-18

1.2.1 专家型与新手型教师的探讨12-14

1.2.2 教师日常教学评价行为探讨14-17

1.2.3 已有探讨的不足17-18

1.3 探讨作用18-19

1.4 核心概念界定19-21

1.4.1 专家型幼儿教师19-20

1.4.2 新手型幼儿教师20-21

1.4.3 幼儿教师日常教学评价行为的界定21

1.5 探讨设计21-25

1.5.1 探讨目的21

1.5.2 探讨假设21-22

1.5.3 探讨思路22

1.5.4 探讨策略22

1.5.5 被试选取22-23

1.5.6 探讨工具23

1.5.7 探讨历程23-24

1.5.8 数据浅析24-25

2 结果与浅析25-35

2.1 新手型与专家型幼儿教师日常教学评价行为的基本情况25-28

2.

1.1 新手型与专家型幼儿教师日常积极评价行为的比较26-27

2.

1.2 新手型与专家型幼儿教师日常消极评价行为的比较27-28

2.2 新手型与专家型幼儿教师日常评价行为特点的比较28-29

2.3 新手型与专家型幼儿教师日常评价行为丰富性的比较29-30

2.4 新手型与专家型幼儿教师日常评价行为评价效果的比较30-32

2.5 新手型与专家型幼儿教师日常教学评价语言的比较32-35

2.5.1 两类教师有声评价语言的比较33-34

2.5.2 两类教师的形体语言比较34-35

3 讨论与倡议35-49

3.1 两类幼儿教师日常教学评价行为的基本情况35-38

3.

1.1 两类教师经验和评价风格的不同35-36

3.

1.2 内部动机与外部动机36-37

3.

1.3 表面与深刻37-38

3.2 两类幼儿教师日常教学评价行为特点38-39

3.3 两类幼儿教师日常教学评价效果39-40

3.4 专家型与新手型教师日常教学评价语言40-45

3.4.1 专家型教师具有更强的语言评价能力40-42

3.4.2 新手型教师评价语言的公平性与具体性42-45

3.5 倡议45-48

3.5.1 自我反思,提升新手型幼儿教师评价水平45-46

3.5.2 赋权增能,建构新手型幼儿教师的话语权46-47

3.5.3 新手型幼儿教师评价语言对策的有效运用47

3.5.4 自我认同,增强新手型幼儿教师评价艺术性47-48

3.6 本章小结48-49

4 结论和不足49-52

4.1 探讨主要结论49

4.2 探讨历程的不足49-52

4.

2.1 探讨对象的类型50

4.

2.2 探讨对象代表性50

4论文导读:.2.3探讨资料的收集504.2.4后续探讨不足50-52附录52-56参考文献56-61后记61上一页12
.

2.3 探讨资料的收集50

4.

2.4 后续探讨不足50-52

附录52-56 参考文献56-61
后记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