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有关于浅谈建筑鉴赏与素质教育结论

最后更新时间:2024-02-21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1264 浏览:45760
论文导读:
建筑学科具有极大的综合性,各类学生都能在其中找到与本专业互补的内容,对于提高个人综合素养具有很大帮助。建筑教育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建筑普及化教育,以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为目标,培养大学生的建筑鉴赏力,是大学生素质教育的有效方式之一。
素质教育被动受教愉悦受教个性化发展

一、关于素质教育

大约于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基于对以中高考为指挥棒,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反思和批判,素质教育的提法逐渐形成。李岚清副总理曾明确指出:“素质教育从本质来说,就是以提高国民素质为目标的教育。”国家教委《关于当前积极推进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若干意见》中也作了明确解释:“素质教育是以提高民族素质为宗旨的教育。它是依据《教育法》规定的国家教育方针,着眼于受教育者及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宗旨,以注重培养受教育者的态度、能力、促进他们在德智体等方面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
素质教育不仅是中小学的事,也是更为大众所必须的指向教育本质的东西。素质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面向学生的人生全过程,面向个体的整体综合素质培养,而不是偏废任何一方。1999年6月发布的《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明确提出实施素质教育应当贯穿于幼儿教育、中小学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高等教育等各级各类教育,应当贯穿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等各个方面。自此,我国素质教育改革不断深化,已由最初的中小学素质教育扩展到包括大学在内的全民素质教育。
素质的培养是多方面、综合性的。广义的素质指的是教育学意义上的素质概念,指“人在先天生理的基础上在后天通过环境影响和教育训练所获得的、内在的、相对稳定的、长期发挥作用的身心特征及其基本品质结构,通常又称为素养。主要包括人的道德素质、智力素质、身体素质、审美素质、劳动技能素质等”。素质教育中的素质,指的就是广义素质。

二、大学教育的特点

今天人们对素质教育谈论的最多的是中小学素质教育,殊不知素质教育应该贯穿整个学习过程,在大学推行素质教育比中小学阶段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一方面,学生终于摆脱高考这根指挥棒,不再有应试心理的负担。另一方面,大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已逐渐形成,智力方面的培养也达到一个高峰,更有可能培养个性化的健全的个人素养。以人为本,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个人成长的初期,自我意识尚不健全,缺乏独立的判断能力,受教育的过程更多表现出被动受教的特源于:论文范文格式www.7ctime.com
点。随着个体成长,不断积累知识,不断提高学习技能,有了更深刻的自醒能力,这时主动受教逐渐取代被动受教。主动受教表现出更高的学习自主性、自律性和积极性,在个人素养上无疑是一次巨大的飞跃。
大学教育有别于中学教育,如果说中小学时代的学生尚未形成个人价值观,还属于是被动受教的话,那么大学生应该有充分的条件和可能转变为主动受教。大学教育已经从教育体制上剥离了应试教育,至此学习才有可能真正成为人的基本需要,成为一种生活常态。可惜的是还有很多学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过深,常常不由自主地陷入应试思维。我们要做的是逐步引导学生走出应试思维模式,进入一个自主学习、自由发展的学习新境界。
高校素质教育,是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张扬为目的,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使其知识和能力,身体和心理全面和谐发展,进而为社会培养全面发展、整体素质优化的、多样化的复合型人才。

三、建筑学学科特点

开设公共选修课,已经成为我国高校实现“素质教育”重要途径。建筑鉴赏课首先是一门通识教育课程,又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有着密切联系。我们希望通过开设建筑鉴赏课,向学生普及一定建筑知识,提高学生建筑鉴赏能力,理解在文化、艺术与技术三者共同塑造出的优秀的建筑作品。
为真正落实素质教育,我们主张强化普及意识,淡化选拔意识,将目标指向更本质的需求而非建立在他人的评价体系上。或者说要将自我需求和社会评价标准统一协调起来。
建筑学作为一门学科,既不是单纯的人文学科,也不是单纯的理工学科,它综合了人文、自然、艺术三者特点。而且“建筑教育与人类文化同步,无时无刻不在演进之中。”在建筑界大概还有一个优点,对于各种学说、流派通常是宽容接纳的,而极少固步自封。建筑学是一门兼容并论文导读:
蓄的学科,当今建筑界有足够的度量接纳各种批评,思潮涌动,百家争鸣,正所谓“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建筑艺术不同于文学、影视艺术,通常一个建筑作品即使拥有一个美好的形象,也只是一种抽象的建筑语言,表现出来的情感也是抽象的情感,而优秀的建筑作品在时空上往往表现出厚重的历史感和坚实的体量感。所以相比其他艺术作品建筑常常显得更加深刻而内在,拥有跨越时空的巨大感染力,成为一部“刻在石头上的史书”,记录着人类社会的兴衰变迁。
正如萧默先生所说:“建筑是一门艰难的艺术,既难于创作也难于欣赏。……建筑是一种抽象性艺术,一种表现性艺术,比起那些比较直白的艺术品种来说,需要欣赏者更多的主观参与,更高的艺术和美学修养,和一个更为晶莹的美的心灵。所以虽然如上所说,似乎人人都可以本能地受到它的感染,但要真正深刻地理解它,深入到它的内心世界,却不是那么容易的一件事。”
由于建筑语言的抽象性,建筑对人的感染是深沉而缓慢的,导致人们一方面认同建筑的崇高性,另一方面又因对它产生疏离,形成了巨大的反差。这就要求我们向更广泛的人群介绍建筑,解读建筑深层内涵,以全面提高人群的建筑审美修养。
建筑是复杂的综合体,一些东西是有形的,另一些则是无形的,表象的后面是更深刻的意识形态,建筑学必然涉及社会学的诸多问题。从学科上讲,建筑学对历史、哲学、美学等人文学科均有涉及,同时还涉及力学、结构、材料、构造等理工学科。
建筑的技术性。从古至今,建筑的发展就离不开技术的支持,人们总是尽其所能使用当时当地最先进的技术来创造建筑。建筑不断地挑战跨度、高度的极限,至今热情不减,不断地涌现各种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新结构体系。摘自:毕业论文提纲www.7ctim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