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探讨中学“以做中学”学年

最后更新时间:2024-04-05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5824 浏览:70216
论文导读:导学生“从做中学”。首先出示几种氨基酸结构式后,让学生进行思考并展开讨论:想一想怎样总结氨基酸的通式,如何巧记和方便理解氨基酸的学习?全班分几个小组积极讨论,再分小组进行汇报。本节课很欣赏以下这个案例:把C比喻成躯体,把R基比喻成头部,把氨基(-NH2)比喻成左手,把羧基(-COOH)比喻成右手,把H比喻成下肢。既形象又
杜威认为,“从做中学”也就是“从活动中学”、“从经验中学”使得学校里知识的获得与生活过程中的活动联系了起来。在进行“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合作学习的策略研究”的课题研究和生物教学实践中,课题小组成员尝试着把“从做中学”作为合作学习教学方法的组成部分,通过学生的自我学习、小组讨论、班级汇总的一般步骤,使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得到加强,让学生“从做中学”,能让教师更好地指导着学生,通过学生之间的合作、小组之间的相互依存,最终获取集体学习成果,使教学效果达到最优化,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和从集体智慧中擦出创新的火花。

1.活跃课堂气氛,帮助学生轻松学习。

在教学活动中设计并引导学生“从做中学”,有利于学生轻松学习。如在学习“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这一课题时,由于高一年学生没有有机化学知识作为基础,教师讲解很吃力,学生学习起来也显得很困难。因此,教师设计以下活动引导学生“从做中学”。
首先出示几种氨基酸结构式后,让学生进行思考并展开讨论:想一想怎样总结氨基酸的通式,如何巧记和方便理解氨基酸的学习?全班分几个小组积极讨论,再分小组进行汇报。本节课很欣赏以下这个案例:把C比喻成躯体,把R基比喻成头部,把氨基(-NH2)比喻成左手,把羧基(-COOH)比喻成右手,把H比喻成下肢。既形象又好记,并且容易理解R基不同,氨基酸种类不同,因为人与人的不同,主要是头的面部不同。于是顺理成章小结出:每种氨基酸都至少含有一个氨基(-NH2)和一个羧基(-COOH),并且都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氨基酸的种类由R基(侧链基团)决定。
其次让学生通过小组的活动来理解二肽的形成过程:两位同学手拉手,并且是一个人出左手,一个人出右手,旁边一位同学旁白:“两位同学手拉手,手心冒了汗,流出水了。”在快乐学习中,学生很快掌握:氨基酸通过脱水缩合形成二肽的过程,通过氨基(-NH2)和羧基(-COOH)结合产生水,而-NH和-CO形成肽键(-CO-NH-),由此引出了三肽、四肽、多肽的形成。当多位同学站在一起成一队列时,旁白:“看,是不是一条多肽链。”排成两队就相当两条多肽链。在快乐学习中,学生很快掌握:氨基酸通过脱水缩合形成多肽的过程,通过氨基(-NH2)和羧基(-COOH)的结合产生水,-NH和-CO形成肽键(-CO-NH-)、一条肽链至少含一个氨基(-NH2)和一个羧基(-COOH)、脱去的水分子数=形成肽键数=氨基酸数目-肽链。

2.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主动参与意识。

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变化比较抽象,难以理解,学习兴趣不浓。在教学过程中,笔者先利用多媒体展示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各个时期的特点,然后布置学生按小组分开讨论,如何应用触手可得的材料制作模型,并且方便操作其过程。学生们开动脑筋,讨论热烈,想出很多的方案,其中比较方便每一位同学动手操作的有如下制作方法:应用纸板和毛线来制作,不同颜色的毛线代表不同对同源染色体,短毛线(表示染色体)用长毛线(表示纺锤体)从中间,或偏于一侧绑住,绑住的地方打一个节表示着丝点。纸板两端各穿一个孔,长毛线从孔穿过,在后面打结,相同长短表示染色体的短毛线一边一个。用手从后面拉表示纺锤体长毛线:当两条短毛线并在一起,有四个臂,代表有染色单体的染色体。通过长毛线的牵引,可分别表示前期、中期染色体的行为特点,特别是当两条短毛线被牵引分开,表示着丝点一分为二,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各自形成一条染色体,分别向细胞两极的后期染色体的行为特点。这样由学生亲手制作和演示,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主动参与意识,大大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3.发挥学生主体性的探究。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

在学习高中生物“DNA分子的结构”的内容时,特别是学到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构建成的科学史,激发了学生强烈的学习愿望和认知的冲动性以及思维的活跃性,也想亲手制作DNA分子的结构的模型。但是,根据什么原理、采用什么材料等等的问题摆在学生面前。这时教师要巧妙引导。
第一让学生理解DNA分子的结构。让学生通过学习小组活动的形式来积极思考以下问题:DNA是由几条链构成的?它具有怎样的立体结构?DNA的基本骨架是由哪些物质组成的?它们分别位于DNA的什么部位呢?DNA中的碱基是如何配对的?它们位于DNA的什么部位?
小组成员积极讨论,总论文导读:
结DNA分子的结构特点如下:
(1)20世纪30年代,科学家认识到:组成DNA分子的基本单位是脱氧核苷酸。
(2)DNA是由许多个脱氧核苷酸连接而成的长链。(注意结合位点)
(3)奥地利著名生物化学家查哥夫研究得出:腺嘌呤(A)的量总是等于胸腺嘧啶(T)的量(A=T),鸟嘌呤(G)的量总是等于胞嘧啶(C)的量(G=C)。(找到了正确的碱基配对的方式,这种配对方式使得DNA的两条基本骨架的距离保持恒定,DNA分子具有稳定的直径。)
(4)1951年,英国科学家威尔金斯和富兰克林提供了DNA的X射线衍射图谱。(模型与衍射照片对比,完全符合,确立DNA为双螺旋结构。)
第二让学生动手制作模型。学生在讨论中,领悟了DNA分子的结构特点后,教师引导学生思考用什么比较环保的材料来制作模型呢?下面介绍学生制作比较成功的模型:把家里包装用过的纸板剪出圆形表示磷酸、五边形表示脱氧核糖、根据课本图3-11DNA分子的结构模式图的提示剪出表示组成DNA的碱基A、T、G、C四种图形,在用订书钉装订时,不同的小组还用不一样长的订书钉来表示磷酸二酯键、氢键。并且能表示出每个DNA分子由2条脱氧核苷酸长链反向平行盘旋成双螺旋结构,外侧是磷酸和脱氧核糖交替链接,碱基对排在内侧。
第三让学生展示成果。让每一小组推荐一位主讲代表进行介绍模型制作过程,让不同的同学分享制作时的经验和体会,当发言的同学分析不到位,或有需要补充的内容时,其他成员进行补充,让学生自己来讲,更容易引起共鸣。同时让学生比较不同组的DNA模型有什么不同。
通过设计这一系列的活动,让学生认识到课堂不再是唯一的交流平台,作为自然学科的生物学教育,我们希望尽可能的利用课内、课外活动的实践与探索,引领学生去质疑,去观察,去探究,去思考…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的探究,更能丰富学生的学科知识与情感体验。为学生形成主动学习的摘自:毕业论文下载www.7ctime.com
习惯打下基础。
让学生在“从做中学”,能让教师很好的指导着学生,在多元的互动中,学生的见解,教师的知识阅历,学生的生活经验,个体的独特感受,小组合作学习交织在一起,就能使教学效果达到最优化,从而达成课堂的教学目标。也有助于因材施教,可弥补一个教师难于面向有差异的众多学生的不足,从而真正实现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的目标。又由于有学习者的积极参与,高密度的交互作用和积极的自我概念,使教学过程远远不只是一个认知过程,同时还是一个交往和审美的过程,并且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不断高涨,自主创新能力也在不断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