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谈述素质教育论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重要量结论

最后更新时间:2024-04-14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2700 浏览:98496
论文导读:
摘要:高职教育是培养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素质高、动手能力强的技能型人才,需要具有坚定理想信念、爱国主义情感、强烈事业心、责任感及团队合作精神的新型人才。因此,加强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促进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融合,培养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事业心的高素质人才,是切实加强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的关键所在。
关键词: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重要性
近年,随着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规模迅速扩大,高职院校的数量已经占据了高等院校总数的半壁江山。针对高职院校人文教育面临的诸多问题及高职院校学生的特点,我们应紧密结合时代特征,高度重视人文教育,科学合理安排课程教学任务,改变传统的教育模式,以科学发展的眼光和改革创新的精神全面推进人文教育工作,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一、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的现状

高等职业技术院校是近年蓬勃兴起的一支高等教育生力军,同样是传承人类文明,人文素质的培养也应该作为它的基本任务。但是,我国高职院校人文教育的现状却令人担忧。

1.课程内容设置重复

高职院校学生的构成比较复杂,不仅有高考统招生,还有一部分“三校生”,这在教学上形成一定的难度。首先,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学习过政治课,但对知识的把握程度却不尽相同,而教材又是全国“一本通”。其次,总体来讲,教学的内容从中学到大学是不断丰富、深化和发展的,但部分内容重复也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再次,人文课程不同于其他专业课程,既有很强的思想逻辑性,又通俗易懂。诸多方面的原因造成了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不重视或不感兴趣。

2.教育教学观念落后,本本主义比较严重

我国高职院校史较短,教育教学模式仍处于探索阶段。受传统观念的误导,许多高职院校的人文教育依然采取单一的教学法,教师只要把书本上的知识讲授给学生,不管书本上的知识是否适应摘自:本科毕业论文结论www.7ctime.com
时代的要求,也不管它是否适合高职学生的学习要求。这种模式使高职生擅长形象思维、实践动手能力强的特点无法得到发挥,严重地抑制了高职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创新的意识。

3.教学方法陈旧,教学手段单一

许多教师仍是采取“讲学”的形式授课,其教学工作还在遵循传统的模式,只是一味地“我说你听、我问你答、我写你记”。学生听到的都是教师嘴里说出来的书本上的东西,看到的都是教师写在黑板上的字迹,完全没有新意。

二、制约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发展的深层因素分析

高职教育重视的是技能型、应用型、实用型、实践型、职业型教育,在课程安排上,理论教学时间要比本科教育短得多,实训实习时间比较长,虽然说是三年学制,但学生的实际在校时间加起来最多也只有两年。这就使得人文素质教育在实施的过程中首先存在时间上的不足,怎样在比较短的时间内达到人文素质教育的效果,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道难题。但是问题的本质并不在于此,而在于对高职教育理念的理解上存在着诸多误区,这是制约人文素质教育的深层次原因。

1.对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的理解存在误区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一定理论知识和较强实践能力的实用型、技能型专门人才。但是人们对这个培养目标的理解存在着功利倾向,往往只注重对某一方面操作技能的培养,而忽视对学生基本素质的培养,把高职教育当成了某种特定职业的专业技能培训,而没有看成是人成长过程中的一种素质培养,使得人文素质教育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在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世界变得更加和平美好,然而,在这一历史走向的背后,日益暴露出来的各种各样的问题,和我们盲目追求科学技术的发展而轻视人文素质教育有着密切的关系。

2.把专业技能教育和人文素质教育对立起来的误区

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既具有较高岗位职业能力,又具有较高社会适应能力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在这种背景下,我们习惯于把专业技能教育之外的课程称作人文素质教育课,似乎人文素质教育是专业技能教育之外的某种添加成分,而没有把人文素质教育当作贯穿全部教育教学活动之中的根本原则和教育理念,似乎人文素质教育只是文化基础课教师的任务,而没有看成是全体教师的共同责任。

三、人文素质教育的内涵

人文素质教育就是培养人文精神的教育。人文素质教育的内涵就是通过人文学科的教育教学使学生具备基本层次、发展层次和高境界层次的人文素养。基本层次的人文素养主要表现为珍惜生命,有同情心、羞耻感、责任感,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愿帮助人,有一定的自制力,做事比较认真,能顺利运用母语,思维顺畅、清楚,有逻辑性和个人见解,言行基本得体,懂得一些文艺基本知识等。发展层次的人文素养表现为积极、乐观、自信,崇尚仁善,热情助人,热爱生活,懂得感恩,有较强的责任感,有明确的奋斗目标和较强的自制力,做事认真,能准确、流畅地运用母语,思维清晰、灵活,逻辑严密,有独到见解,言行得体,有一定文艺特长,会品评高雅艺术等。高境界层次的人文素养则表现为关爱所有生命和自然,有高度的使命感,百折不挠,奋斗不息,能优雅、生动、自如地运用母语和熟练地掌握一门外语,思维敏捷,善于创新,言行得体且优雅、有魅力,对艺术有较高的悟性等。

四、高职院校加强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意义及必要性

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离不开科技教育和人文素质教育两个方面。在我国,高校人文理论教育课程承担着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和形势政策教育的任务,同时也是塑造高素质的社会财富的创造者、精神文明的建设者、政治文明的促进者的重要平台,其实际教学效果和学习质量直接影响到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趋向。加强和改进高职院校人文教育,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对于全面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确保我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始终立于不败之地,确保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宏伟目标,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后继有人,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现代社会需要的是高素质的、身心和谐发展的人才,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文学艺术素质和身体心理素质的形成均依赖于人文学科的教育、教学。新时期,激烈的国际竞争对高职人论文导读:
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要有较高的人文素养与良好的心理状态。要具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和深厚的民族感情,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具有团队精神与合作能力,具有现代竞争意识和积极开拓创新的能力。其次,知识结构上的立体交叉整合。以扎实的文化、科学知识为基础,以专业理论为主干,以与国际文化接轨所需的各种知识为分支;既有较深的专业造诣,又有较宽的综合知识面;既精通专业与管理,又熟悉国际惯例和法规;既具备国际经贸、商务行情、国际金融等方面的知识,又了解有关国际礼仪、风土人情、人文地理、政治经济等方面的知识。再次,能力结构上的多元复合。国际市场的竞争,要求参与者具有较强的综合开发创业和实践应用能力,具有灵活的应变能力和果断的决策能力,具有熟练的外语会话、公关和谈判能力,具有运用现代技术进行信息处理、分析、设计的能力。不管哪类人才,都必须具备人文素质和科学素质。因此,促进高职院校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融合,培养有责任感的创新型人才,对培养应用型人才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

五、高职院校加强人文素质教育的方法措施

1.提高教师综合素质,促进高职院校的人文素质教育

教师要努力提高业务素质和能力素质,加强教改,创新教学,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教师肩负着传播文明、开发智慧、塑造灵魂的使命,影响着人的未来。只有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的教师,才能对学生进行启发式教育;只有自身具有高尚道德品质和意识及法制观念的教师,才能够对学生进行健全的人格培养。实行感化教育和情感教育,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可使教师良好的健康情感转变为学生自觉行动的源泉。俗话说:“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要想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首先要提高教师素质。学校是人才的熔炉、育人的沃土,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综合素质如何与教师自身素质和能力的高低有着非常直接的关系。教与学是一个互动的过程,教师在讲课中应跳出书本,注重学生思维的开发与能力的培养,将学生的思维由课堂向课外延伸。俗话说:要做到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必须有一桶水。而教师要具备一桶水,就要不断地学习、学习、再学习,只有具备广博的知识,教学时才能游刃有余,论理充分,有血有肉,从而达到最佳的效果。

2.科学文化教育和人文素质教育并举,促进两种文化整合

所谓科学文化教育,就是指以征服自然、改造自然,促进物质财富增长和社会发展为目的,向人们传授自然科学技术知识,开发人的智力的教育,它体现的主要是以社会发展需要为标准的教育价值观。人文素质教育重视人性的完善,努力提升人的道德精神价值,使人理解人生的意义和目的,它在更大程度上体现了教育的本质和根本目的之所在。中国积极参与国际市场的竞争,要立于不败之地,必须拥有大量具有涉外知识,能面向国际市场,适应国际竞争,富于开拓精神的高素质的外向型、整合型、实践应用型高等职业技术专门人才。因此,通过科学文化教育和人文素质教育在高层次、全方位的整合,力图使科学人文化,使人文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最高目标。

3.确立人文素质的策略,建立人文教育模式

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各高校已开始实行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这种评价体系既有摘自:学术论文格式模板www.7ctime.com
利于学生自觉地把人文教育变成自我教育,又有利于学生自觉提高人文素质。该评价体系应包括思想道德素质、专业素质、科技素质、文化素质、身心素质、能力水平等指标,其中文化素质、思想道德素质、身心素质等都与人文素质有着明显的联系。建立提高大学生人文素质的教育模式,应拟出教学计划,开设人文课程,要在各学科教学过程中渗透人文教育。教学内容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提高学生人文素质单靠几门人文课程是难以奏效的,不论是社会科学学科还是自然科学学科,都可以结合传授知识进行人文教育。
总之,提高现代人文精神是高等职业院校的立校之基,发展之本。人文精神是维系一个民族长盛不衰的支柱。加强高职院校人文精神的教育,促使大学生“精神成人”是新形势下全面贯彻教育方针的需要,是当今世界多元文化激烈冲突中使中华民族精神得以保持和发扬的重要手段,也是使我们中华民族继续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基础性工作。
参考文献:
纪宝成.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趋势的政策选择[J].中国高等教育,2000,(24).
于天罡.高职人才培养模式与素质教育[J].职业技术教育,2001,(22).
[3]衣俊卿.高等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难点和出路[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1,(1).
[4]黎琳.中国大学素质教育回顾与展望[J].人大资料中心高等教育,2001,(2).
[5]肖锋.论科学与人文的当代融通[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2.
[6]黄东桂.高校网络道德教育[J].广西大学学报(哲社版),2004,(12).
责编:晓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