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试述凸显凸显数学进展实现认知提升

最后更新时间:2024-03-14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6521 浏览:71389
论文导读:
2011年版课标在教学设计方面着重于“为了学生的发展而教”,教学内容注重了知识的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目的是为了让学生“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以不同的发展”。因此,教师应立足于学生的“就近发展区”来设计数学课堂教学活动,面向全体学生,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认知基础,设计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活动场景,促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体验与感悟,发挥个体学习的积极性,形成解决问题策略和能力。

一、关注学生认知,着力于共情点

学生对于新知识的接受和纳入,都是立足于已有的数学认知结构的,教师应紧扣学生的原有的认知基础和生活经验,创设生动具体的数学活动情境,把教材内容和数学现实有机地结合起来,这样既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又充分地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内在需求,让学生通过经源于:论文写法www.7ctime.com
历和体验学习数学知识,帮助学生沟通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摒弃直接获取数学结论的灌输方法,培养学生科学的思考问题,自主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发展学生的数学情感与态度。
例如,教学人教版五年级下册“2的倍数的特征”时,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游戏,即学生任意说出一个数,让教师判断出这个数是不是2或5的倍数,学生惊叹教师神奇的判断力时,自然导入课题。教师运用课件出示教材主题图,学生观察后,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了解到电影院“双号”的概念,学生利用已学的因数和倍数概念,判断出座位号为2、4、6、8、10……这些双数都是2的倍数,教师继续引导学生观察座位号个位上的数的特点,学生发现到个位上是0、2、4、6、8的数都是2的倍数。教师提出:“我们班准备举行结对子活动,让一个学习较好的同学与另一个学习较差的同学,结成2人一组的对子,在学习活动中相互帮助,我班共有50人,可以结成几组对子呢?怎样列出算式?”学生带着问题进行列式探究,教师在黑板上根据学生回答依次列出:1×2=2(人);2×2=4(人);3×2=6(人);4×2=8(人);5×2=10(人)……25×2=50(人)。教师让学生观察以上算式,从中能发现到什么?学生在探究中发现结成对子的人数都是2的倍数,个位上的数是0、2、4、6、8,教师则让学生进行验证:判断一个数是不是2的倍数,只要看看这个数的个位是什么数。教师利用学生已有的实际经验,激发学生探究的需求,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观察、抽象与概括,体验与感悟出数学现象的共同特征,提炼出数学概念,掌握学习数学的基本方法。

二、注重问题引领,创预设促生成

新课标要求“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因此,教师要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和思维特点,创设富有思考价值的问题情境,努力做到由易到难、由浅及深,从形象深化到抽象,最大限度地启发每一个学生进行思考,锤炼学生数学思维,促使学生数学思维从未知区域走向最近发展区域,最终转化到已知区域。教师要关注学生学习过程,合理地改进预设,为师生创造性地教与学提供时空,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类比、归纳和推理的能力,有效地建构数学知识体系。
例如,教学人教版三年级下册“口算除法”时,怎样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以及乘除法之间的联系,让学生将掌握的口算乘法迁移到口算除法,力求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有一教师先出示:①6÷3=();②60÷3=(),要求学生独立思考这道题如何口算出来?学生经过探究交流后,一部分学生认为6÷3=2,所以60÷3=20;一部分学生想出先把60转化成6个十,由于6÷3=2,6个十除以3等于个2十,即20;另一部分学生认为把除法转化成乘法解决问题,也就是2×3=6,20×3=60,所以60÷3=20……教师通过合理预设,拓宽学生探究时空,引领问题解决过程,让学生通过积极自主探究,适时把转化这种数学思想方法渗透于解决问题当中,让不同水平的学生在自己思考的基础上弄清了算理,体现出算法的多样化。又如,教学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用字母表示数”时,有一教师先以生活实例导入课题,接着让学生利用学具袋中的小棒摆三角形,并列出式子,学生充分经历操作过程,体验与感悟到:摆一个三角形需要3根小棒,即1×3;摆2个三角形需要2个3根小棒,即2×3;摆3个三角形需要3个3根小棒,即3×3。教师提出:“如果要摆出n个三角形,需要多少根小棒?怎样列式?”学生探究后,得出:摆出n个三角形需要n×3小棒。学生经过具体形象地探究后,体会了摆出的三角形与所需小棒的个数之间联系,从具体的算式抽象到用字母表示的数量关系,实现从具体到抽象的探究过程。教师则出示例4第(1)题,引导学生探究其中蕴涵的字母式,并解决问题,理解了含有字母式子的数量关系和具体意义,让学生体会到由个别到一般的认识需要,培养了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

三、设计分层探究,提合作参与度

由于学生个性差异、能力高低的原因,要求教师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上进行分层教学,注重学生合作参与度,让学生通过对教材重难点及知识生长点着力合作探究,为每一个学生提供充分的数学探究条件和空间,有效地解决学生单独解决有困难或思考角度有不同异议之处,引导学生通过合作参与学习,实现相互影响、相互学习、共同进步和提高,又能充分发挥学生个性化学习能力,促进学生有效生成和建构数学模型。
例如,教学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时,教师根据教材内容实施了分层教学活动。课前,教师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收集、整理百分数的应用信息;课堂上,教师让学生展示收集到的百分数,相互交流各自是怎样收集的?学生在合作交流中体验到百分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激起进一步探究百分数的,从而揭示了课题。教师运用课件教材第77页的四幅插图,学生观察插图,寻找数学信息,从中找出百分数,让学生思考18%、50%、64.2%……等百分数的具体含义,然后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大胆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讨论、概括百分数表示什么?直至得出结论: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数就叫百分数。经过合作探讨后,学生了解了百分数与学过的相似数——分数之间的联系论文导读:读分子的方法掌握了百分数的读法,同桌互读评价。教师在这一课时中先以联系生活实际引出百分数,再理解百分数的具体含义,最后进行百分数的读写教学,通过这三个层次的分层探究,让学生积极参与合作学习,促进学生相互沟通、相互启发,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交流中都获得发展。上一页12
与区别。教师继续引导学生自学教材,学习怎样写百分数,再尝试写一写百分数,并相互评议;学生掌握百分数的写法后,教师又引导学生用先读分母,后读分子的方法掌握了百分数的读法,同桌互读评价。教师在这一课时中先以联系生活实际引出百分数,再理解百分数的具体含义,最后进行百分数的读写教学,通过这三个层次的分层探究,让学生积极参与合作学习,促进学生相互沟通、相互启发,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交流中都获得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