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研讨远程教育基于CLP视角远程教育教学方式

最后更新时间:2024-04-03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6369 浏览:19772
论文导读:阿尔托中心(PARC)首席科学家马克·魏瑟(MarkWeiser)首的PARC计算机科学实验室(CSL)在“ScientificAmerican”的“TheComputerforthe21stCentury”中提出:“更小、更轻、更易用”的”无处不在计算”将带领人们进入“宁静技术”时代,使技术无缝地融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而不是让人们时时感受到技术的恐惧和压迫感,让技术处
【摘要】以便携式终端设备为平台的用户端程序(简称CLP)是新媒体时代必然的衍生现象,这一程序通过远程教育与新媒体技术的有机结合,给远程教育带来了革命性的变革,改变了远程教育的教学模式、学习环境和技术环境,实现有效的和泛化的远程教育。
【关键词】新媒体技术;便携式终端设备;现代远程教育;教学模式
现代远程教育是以现代远程教育手段为主,兼容面授、函授和自学等传统教学形式,多种媒体优化组合的教育方式。无论是印刷媒体、广播媒体、电视媒体还是网络媒体,每一种新媒体的诞生都标志着一次具有革新意义的教育变革。新媒体的运用也必然会对远程教育产生更为深刻的影响,极大地促进远程教育的发展,为远程教育的发展提供良好机会。本文试图为新媒体在远程教育领域带来的变革做一探讨和把握。

一、远程教育与新媒体的结合

研究新媒体时代语境下远程教育教学模式的革新,首先对新媒体做一内涵上的阐释,是最关键的问题之一。新媒体这一概念的提出可以追溯到近40年前。1967年,美国NTSC电视制式的发明者P·戈尔德马克(P·G源于:硕士毕业论文www.7ctime.com
oldmark),发表了一份关于开发EVR(电子录像Electronic Video Recording)商品的计划,其中第一次提出了“新媒体”(New Media)一词。关于新媒体的定义,专家、学者以及业界的工作人员都做过不少的定义。
鉴于各种关于新媒体的定义,笔者认为新媒体的定义应该从媒体型态发展角度看,“就其内涵而言,新媒体是指20世纪后期在世界科学技术发生巨大进步的背景下,在社会信息传播领域出现的在数字技术基础上的能使传播信息大大扩展、传播速度大大加快、传播方式大大丰富、与传统媒体迥然相异的新型媒体。就其外延而言,新媒体主要包括光纤电缆通信网、大型电脑数据库通信系统、通信卫星和卫星直播电视系统、高清晰度电视、互联网、手机短信和多媒体信息的互动平台、多媒体技术以及利用数字技术播放的广播网等等。”
本研究拟选取以便携式终端设备为平台的用户端程序(ClientProgram,以下简称CLP)的开发和普及应用为突破口,将新媒体和远程教育串联起来做一探索和引申。
尼葛洛庞帝(Nicholas Negroponte)1995年在《数字化生存》一书中指出:“信息技术的发展将变革人类的学习方式、工作方式、娱乐方式,一句话,将变革人们的生存方式。” 社会发展的目标是最大限度地满足每个个体的需求,也就是充分地尊重个性,充分地承认差异。以个人为信息的接收和发送终端,恰恰是在这个层面的进步和发展。新媒体技术能够将不同链接的媒体内容归整, CLP可以通过新媒体技术的这一功能改变远程教育的学习环境和技术环境,进而给远程教育带来了革命性的变革,实现有效的和泛化的远程教育。

二、CLP与远程教育的融合

CLP带来了一种全新的媒体应用方式,也创造了全新的媒体交互环境,而这种传播方式则不可避免地会对人类的思考方式和行为方式产生影响。远程教育作为与媒体息息相关的一个领域自然要收到前所未有的影响并由此产生巨大的变革。
远程教育应属于一种高度独立的自主学习,学习者的高度责任感和自我控制能力在远程教育中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但现实中远程教育学生的实际情况恰好相反,大多数远程学习者不具备较强的学习“自主性和独立性”, 是学习的“弱势群体”。
以CLP为代表的新媒体时代,远程教育可以实现虚拟世界和现实世界进行无缝对接,以扩展人们的教与学的交互活动场域,也为个人空间和他人空间的沟通提供了渠道。学习者不仅可以同社会化的人、现实世界中的对象进行交互,而且还能与虚拟空间中的人工制品进行日常交互。相应地,在学与教过程中有六种不同的交互方式:人与人之间的交互、人与对象之间的交互、人与人工制品之间的交互、对象与对象之间的交互、人工制品与人工制品之间的交互。
而且,生活中,人们往往根据双方的“距离”来决定传播内容和方式[3]。CLP将网络技术与计算机技术无缝地融合入学习环境之中,形成了独有的情境感知的特性。可以透过学习者所在的位置、所处的环境信息、学习者的情形及任务需求来提供最有效能的学习环境,让学习者在不受时空的限制环境下更加便利地获取资源,同环境进行自然交互。麦克卢汉认为:“言语是我们决定人体距离的主要手段。人体距离不仅是物质的,而且是情绪的和文化的距离。我们对听不懂自己母语的人说话时,不由自主地提高了嗓门。”[4]CLP语境下,技术可以“消失”在人的视线中,能够不为人所察觉,在时间、空间和社会文化心理上处于准永久性分离状态的师生,完全在虚拟空间里进行的教育可以在新媒体语境下实现自然融合。

三、CLP为进入远程教育设立新的通道和尺码

加拿大著名传播学者麦克卢汉说过:媒介即讯息。麦氏的这一观点是指任何媒介(即人的延伸)对任何个人和社会的影响,都是根源于不同于过去的新的标准,我们的任何一种延伸(或曰任何一种新技术),都要在我们的“affairs”(事物)中引进一种新的尺度。 因此,在远程教育中同样会产生与媒介相关的标准和方法,这种标准和方式是由新媒体本身的性质决定的,也是由新媒体在远程教育中引入的尺度,速度和模式的变化所决定的。[5]
1991年以美国施乐(Xerox)公司帕罗·阿尔托中心(PARC)首席科学家马克·魏瑟(Mark Weiser)首的PARC计算机科学实验室(CSL)在“ScientificAmerican”的“The Computer for the 21st Century”中提出:“更小、更轻、更易用”的”无处不在计算”将带领人们进入“宁静技术”时代,使技术无缝地融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而不是让人们时时感受到技术的恐惧和压迫感,让技术处于非妨碍的状态,无须人们分散精力进行干预。[6]
CLP的出现将这一点变成了现实。CLP从根本上减轻了人们的认知负荷,增强人们的感觉通道与动作通道的能力。CLP给了远程学习者和教育者不同以往的信息获取模式:远程教育的论文导读:
学习者不需要想以前那样输入特定,只需要轻轻的点击和回应就可以得到自己想要的、正确的东西。受新媒体技术驱使的远程教育学习者通过简单瞬间的点击就可以进入学习,这一简化使得学习者对环境信息具有高度的可感知性,而且交互更加自然。远程教育中的迷路现象正在逐渐消失。CLP所建立的大众和传媒的交互方式和内容获取途径,就是一种新的尺码(scale)。对于远程教育来说,这种尺码的重要意义不但体现在互动性、自主性两方面的突破,更具有革命性意义的是在远程教育领域中将以前出现的林林总总的媒体形态设定了一种统一的法则来进入其界面的,如此极大地丰富了远程教育的媒体接触形态,极大地简化了技术层面上的操作。在远程教育的超阅读以及大量的多媒体学习资源面前犹如坠入五里雾之中的学习者来说,这一简化,使其认知负载如释重负。

四、远程教育成为新媒体的内容融入人们的生活

麦克卢汉的媒介即信息还有一层含义即:一种媒介是另一种媒介的内容。据此,远程教育是新媒体的内容。新媒体语境下,远程教育最终会成为CLP的内容之一进入大众的眼球,思想,最后成为一种类似人们每天要看新闻一样的生活习惯。根据最近一次由美国公司尼尔森对近12000拥有联网终端的用户的调研结果,70%的平板电脑用户和68%的智能手机用户,在看电视的时候会同时使用他们的终端与电视进行即时互动,而CLP已经毫不意外地成为了嫁接其中的“通道”。某些潜移默化的演变和网络界习惯的形成会为远程教育的教学模式树立新的尺度。CLP 在无形中已经为远程教育带来革命性变革和影响,进而为远程教育实现有效的学习和教学提供了坚实的保证。
远程教育的这种新模式可以概括为:CLP的“应用”简化了获取信息的路径;强化了专业化服务;以开放的方式促进了“长尾”需求的满足;有助于固化受众的习惯,最终自然过渡到自主有效的学习。
五、结语
作为基于电脑和手机开发的客户端技术,CLP为远程教育带来了一种新的塑造力和整合力,它不再只是承载内容的一个入口或通道,从麦氏以上两种解释来看,远程教育本身就是内容,与载体不可分离。CLP排除了之前新媒体样态的某种杂乱性,又实现了媒体技术的超越,作为新媒体语境下远程教育发展的里程碑令人鼓舞。
【注释】
吴小坤;吴信训.国际视野下新媒介研究的沿革与动向[J].新闻与传播研究,201

1.028.

李卢

一、郑燕林.泛在学习环境的概念模型[J].中国电化教育,2006(12)9-12.

[3]张景云.大众传播距离论一种心理学视角[M].北京: 新华出版社,2009.5

3、88-104.

[4](加)埃里克·麦克卢汉 弗兰克·秦格龙麦克卢汉精粹[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0.424.
[5][加]马歇尔·麦克卢汉著 何道宽译.理解媒介—论人的延伸[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34.
[6]李四达.交互设计概论[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9.71-73.
【参考文献】
张景云.大众传播距离论—一种心理学视角[M].北京: 新华出版社,2009.
尹韵公.中国新媒体发展报告[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
[3]吴信训.新媒体与传媒经济[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8.
[4]陆地,高菲.新媒体的强制性传播研究[M].人民出版社,2010.摘自:毕业论文工作总结www.7ctime.com
[5]王建磊.密苏里大学新闻学院媒体融合教育考察记.新闻记者,2010(6).
[6]杨彦军,郭绍青.E-Learning学习资源的交互设计研究[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 2012(01).
[7]闫志明.多媒体学习生成理论及其定律—对理查德.E.迈耶多媒体学习研究的综述[J].电化教育研究, 2005(6).
[8]张伟远.创建第三代网络教学[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