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试谈教育教学以博客平台实践教育教学生

最后更新时间:2024-03-09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4822 浏览:12875
论文导读:
摘 要:新课程改革要求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以学生为中心,力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基于博客的记录与交流特性,以博客为平台,进行教育教学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也促使教育教学观念和方式发生了转变。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博客;教育教学
博客是信息社会中,网络上的一种流水记录形式,也称为“网络日志”。笔者以博客为平台,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进行了实践尝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并促使自己教育教学观念和方式发生了
转变。

一、博客平台的教育教学功能

我认为博客在教学中可有以下作用:(1)网络交互共享。虚拟教室功能提供了教师、学生交流的场所;作为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研究性学习和协作学习的平台。(2)添加内容。作为个人电子文档系统,它可以写日记、收集资料、写灵感录、写读书笔记,既可以作为学生的电子书包,又可以是教师的电子备课本等。(3)日志归档处理。博客可以作为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评价的工具;可以作为课程信息的管理工具;也可以作为教学的反思工具。

二、教育教学博客平台构成

笔者所处的是一所示范性重点中学,拥有完备的校园网络。绝大部分学生家庭开通了互联网,为博客平台中实践教育教学提供
了条件。
我的博客平台由两部分构成。
第一部分是班级教育管理。具体内容为:(1)班级概况。主要有信息技术课堂公约、班级学习小组成员介绍、班级激励性语言等。
(2)班级公告。主要有各学习小组成员作业完成通报、通知等,学生和家长可以经常上网查询。(3)成长足迹。如班级各小组学习信息技术后制作的作品展示。(4)荣誉之光。主要是同学间对作品的评价。(5)心语心事。这是一个私人的聊天空间,可与学生单个地交流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困难等。(6)家校互动。通过博客迅速交流孩子在校和在家的情况。
第二部分是课程教学管理,涉及教学中的各环节。具体板块
为:(1)学案下载,主要是对学生的学法进行指导。(2)重难点,即上传各章节重难点及解决办法,引导学生注意焦点。(3)知识体系,构建各章节知识框架结构,便于学生理解掌握。(4)有问必答,这是与学生交流答疑的平台。(5)拓展知识面,上传与课程相关的各种资料,拓展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6)拓展探究,设置与课程相关的主题,由学生查阅资料,进行探究性学习。
实践证明,博客平台在我的教育教学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
用,并取得了一些意想不到的收获,带来了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和方式。

三、以博客平台实践教育教学的经验

我试从学生、教师两方面谈博客的影响。
首先对学生学习的影响主要包括:(1)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学生在博客预示的学习体系中将成为真正的主人,能控制自己的进度,拥有更丰富多彩的学习资源,自由选择。通过反思、管理、调整,发展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对自己的整个学习进行认知水平的思考。(2)学习共同体范围增大。在博客预示的学习系统中,学习共同体可以是不同领域、不同专业、不同年代的人,来自各方面的激发,将有利于提高学习者处理复杂意见的能力,有助于学习者在讨论、交流中发展自己的认知。随着博客的出现和丰富,学生可以从中找到很多同类专家博客,进行对比学习同一课题知识。学生拥有了更多发展的可能性。(3)学生和教师间的角色淡化。所以学生表述机会与方式的增加和丰富,使知识的共享和互相启发的隐性传递
增多,在这个意义上更适合某些内向、不善交际的学生,反而更能体现新课程改革的教育内涵,这在笔者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案例很源于:职称论文www.7ctime.com
多。另一方面,学生和教师的角色不再固定在具体的时间、空间范围内,而只是按照思考水平、知识水平来划分;一个人可以同时成为学习者和传授者,两者间的界限越来越淡化。
其次对教师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1)面授者和非面授
者。现有的学习形式中,最有效的是面对面的传授,其他传授形式不能超越面授之处为:很难表现传授者思考的动态性,很难表现传授者的非教材部分。但是,博客在这两项上都有很大的推进。博客随时记录特点基本保留了传授者的思考动态性,学生可以对每个思考片段提出自己的思考和想法,传授者再针对学习者的问题展开讨论,不断发展形成了一个教师和学生交互的动态记录。传授者的思维动态性通过博客得到了保留和展现。于是在课堂教学中未能及时掌握知识的学生有了再次学习的机会。(2)教师教育教学更加个性化。教师能按照自己的理解和认识,个性化地表达某方面的知识体系,这时有个性、有独特思想的博客才能被人察觉、确认其价值。随着博客在这方面的不断进展,因材施教和个性化学习就可以逐渐变成现实。
总之,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以博客平台进行教育教学实践的不断尝试中,笔者认为,不能仅以此为唯一,要将该平台与课堂结合起来设计与实践。从提供学习资源、搭建学习平台、设计学习活动、实施新的学习评价等角度入手,建构起不同于传统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框架。
参考文献:
李克东.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黎加厚.博客与教育:体验生命历程共享[J].北京:信息教育技术,2004(02).
(作者单位 重庆市江津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