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简论赋闲关注农村师资建设消除“名师赋闲”现象学士

最后更新时间:2024-03-31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5487 浏览:62091
论文导读:个“平民专家”同样有价值。在这种氛围中,名师才能真正“静下心来教书,潜下心来育人”。二要按照“激活存量、扩大总量、提高素质、优化结构、完善机制、营造环境”的工作目标,积极推进体制机制创新,想方设法拓展名师的发展空间。人才测评专家朱伦认为:人力资源管理的首要任务是“将合适的人匹配到合适的岗位上去,并设法
当前,在西部地区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过程中,有一个突出问题不容忽视:在广大农村中小学,一方面,紧缺名师资源,另一方面,却出现大量“名师闲置”现象。以笔者所在的甘肃省会宁县为例,一些农村学校,担当教育教学重任的多是执教时间不长的年轻教师,而那些有着丰富的教学经验,获得“高级教师”甚至“特级教师”荣誉称号的“名师”们,其工作却往往比较清闲。他们的工作状态普遍呈现为“三多三少”:任务性工作多,创新性工作少;经验性工作多,研究性工作少;业务上摆权威、发牢骚多,提建议、作指导少。

一、“名师赋闲”现象透析

笔者认为,造成”名师赋闲”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从表面看,最直接的原因应该是名师自身的主观因素:名师的工作能力已受到普遍肯定,待遇已获提高,即使他们付出再多的努力,其职称与待遇的上升空间也很小,甚至已经到顶,所以,他们不愿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教育教学中。而造成”名师赋闲”的最根本的深层次原因摘自:本科生毕业论文www.7ctime.com
是现行的教育体制和机制的不完善。

1. “官本位”思想的误导

很多工作成绩斐然的教师有了突出的业绩与声望后,往往会被上级“慧眼识英才”,安排到领导岗位上,以便让他们的价值得到更大的体现,这似乎暗合了“学而优则仕”的儒学传统。但冷静思考后不难看出,对优秀教师进行重点培养,决不是仅仅依靠“提拔”就能实现的。众所周知,名师之所以能成为名师,是因为他们立足于教书的本行,在与学生的相处之中闪现出了智慧的火花,在钻研教育教学艺术的过程中展现了才华。但是,当他们处于领导岗位时,却并不一定能够像站在讲台上一样“生辉”。更何况,通过被“提拔”这一途径来体现自身价值的毕竟只是名师资源中的极少数人,绝大多数名师没有这样的机会,这使大多数名师在工作中难以体验到自身价值实现的满足感、贡献社会的成就感和得到社会尊重的荣誉感。

2. 名师的心理枯竭导致严重的职业倦怠

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需面对几十甚至上百名学生,若想取得突出的成绩,获得职业发展,需要付出大量的情感和精力。随着班级人数的膨胀,较大的课时负荷,沉重的考试压力,教师的工作强度正在逐年增长。除了授课活动之外,教师还需面对学校的一些其他事务。从前是备课、上课、改作业、管理学生“四面出击”,现在加上交报表、迎检查、师培、开会,变成了“八面受敌”,俨然成了“事务型”教师。教师职业在辛苦之余,还必须承受巨大的心理压力。这种压力长期累积下来,就容易导致心理疾病的产生,其中最典型的一种表现就是心理枯竭。而已经成为名师的那些人作为教师队伍中的精英,在周而复始的工作中,其心理枯竭问题更为突出,从而主观上容易产生产生安于现状、不思进取的职业心态。

3. 用人机制不活,难以真正做到人岗匹配

目前的教师管理体制基本上还是“不到退休年龄不下,不犯错误不下”这种模式。提拔干部和职称晋升仍然是论资排辈,一些优秀的年轻教师长期被压制或埋没,由青年拖成中年,错过了人才的最佳使用期,造成了人才的浪费。同时,教师“进”“出”口不畅。一些急需的人才受编制、年龄、身份等客观条件限制,想进而进不来;一些年龄偏大、不到退休年龄的教师想出又出不去。在这样的体制机制环境下,不少名师“坐享其成”,四平八稳地“坐”等退休时间的到来。

二、解决“名师赋闲”现象的对策

造成”名师赋闲”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要解决”名师赋闲”问题,应当立足于农村中小学当前的实际情况,多策并举,综合治理。

1. 以制度创新为根本,优化名师发展环境,拓展名师的发展空间

一要彻底根除“官本位”的思想观念,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思想观念。尽管“官本位”思想在农村中小学教师心中根深蒂固,但现代社会已是“条条大路通罗马”,并非只有“仕途”一条发展道路。实践证明,在名师队伍建设过程中,只要灵活采用政策措施,给予名师多种鼓励,让其价值得到真正体现,转变名师头脑中的“官本位”思想,引导更多的名师钻研业务,在更适合自己的教育教学岗位上找准定位,让教师真切地感受到不戴“乌纱帽”而做个“平民专家”同样有价值。在这种氛围中,名师才能真正“静下心来教书,潜下心来育人”。
二要按照“激活存量、扩大总量、提高素质、优化结构、完善机制、营造环境”的工作目标,积极推进体制机制创新,想方设法拓展名师的发展空间。人才测评专家朱伦认为:人力资源管理的首要任务是“将合适的人匹配到合适的岗位上去,并设法激励他们。”为此,积极推进体制机制创新,首先要进一步改进和完善名师聘任制度,使名师真正做到人岗匹配,充分发挥名师的引领和示范作用;其次要进一步改进和完善薪酬激励机制,建立公平有效的薪酬激励机制。对于绝大多数中小学教师来说,薪酬福利毫无疑问是决定敬业精神的最重要、最直接的因素。当名师的付出产生较好绩效而得不到相对公平的薪酬回报时,职业倦怠在所难免,更有甚者,想方设法,“远走高飞”;第三要改进和完善考核制度,建立公平合理的考核制度,帮助绩效差的名师提高绩效,促使绩效好的名师获取更加卓越的绩效,令其有成就感;第四要积极探索名师职称制度改革。众所周知,名师一般都是特级教师或高级教师,职称“封顶”是许多名师安于现状、不思进取的重要原因之一。如果允许工作业绩突出的中小学高级教师,还可晋升更高一级的职称,必将拓展名师的发展空间,极大地调动名师的工作积极性。

2. 以完善制度建设为突破口,消除名师职业倦怠,激活名师工作内在动力

马斯洛的需要层级理论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有生理、安全、归属和爱、尊重、自我实现等渐次提高的需要。在这五个需求层级中,后三个需要对名师尤为重要。单调机械的工作导致了名师的心理疲劳,制约这种疲劳的最好的方法就是用新的惊奇激活原有的工作节奏,不断满足名师的心理需求。
一要改进学校领导方式,切实强化学校领导的肯定性评价。这就要求管理者改变原有的管理方式,变终端评价、终端奖励为阶段性评价奖励,为工作过程中的赞许。名师工作的结果固然重要,但如果领导者能够给予教育教学过程更多关注和引导,对名师的激励作用是巨大持久的。管理者必须把自己的工作重心下移,提高对名师工作的关注程度和参与程度,不仅是监督,更主要是服务,想名师所想、忧名师所忧。具体而言,可以采用提供进修机会、树立典型、派出参观学习、物质奖励等多种形式,不断给名师添加“情绪饮料”,给名师以事业成功的感觉,从而把领导的要求、期望转变为名师工作的内驱力。
二要尊重名师的劳动成果,给予名师最大限度的心理满足。心理满足是一个人进取的源动力,尊重名师的这种需求,有助于其工作情绪的调动和工作态度的端正,在摆脱平庸的过程中增强自信、展示才华、创造成绩。正如教师做学生工作时应多寻找学生身上的闪光点一样,学校领导也应该不吝啬对名师业绩的赞誉,有时甚至要搭台帮助名师去创造业绩。对名师的进步和成绩,学校领导应该以“不患荣誉多,只愁业绩少”的态度,让名师在拼搏之后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精神的欢娱、情感的满足,也可通过举办师德报告会、优秀教师事迹报告会等形式,激发名师持久的上进意识。
三要创建学习型学校,激发名师“学然后知不足”的动力之源。知识经济时代,学习已经成为现代人的生存和发展方式,更应该是名师生存发展的常态。为满足名师学习成长的需要,学校应创建学习型组织,让名师在学习过程中认识到自身的不足,用对论文导读:知识的渴求、对事业成功的渴望来弥补心理缺憾,从而形成一种“现在我还不是最优秀的,但我一定要做最优秀的”良好心理竞技品质。学校可以采取“送出去学,请进来教,坐下来研讨”等多种方式,为名师学历进修提供方便,为名师技能提升提供指导。责任编辑:赵春燕上一页12
知识的渴求、对事业成功的渴望来弥补心理缺憾,从而形成一种“现在我还不是最优秀的,但我一定要做最优秀的”良好心理竞技品质。学校可以采取“送出去学,请进来教,坐下来研讨”等多种方式,为名师学历进修提供方便,为名师技能提升提供指导。
责任编辑:赵春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