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探讨课堂教学思想品德课堂教学

最后更新时间:2024-02-21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8336 浏览:32458
论文导读:生活实践,促进思想品德的知行统一。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讲究策略,挖掘生活资源,创设生活情境,引导学生参与生活实践,从而实现思品教学的目的。几年来,我对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生活化的操作模式进行了一些探索。一、挖掘生活资源,精选生活化的教学教育家卢梭认为:“教师的职责不在于教给学生各种知识和灌输各种观念,
“教育回归生活”是新课程改革提出的基本理念,“把生活作为本源,以生活为本”,这必将引起德育课堂的重新回归。这就要求老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关注学生的实际生活,并力求让学生带着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带着他们主动探索生活的兴趣走向品德课堂,鼓励学生进行自主探究,通过学生的道德实践和生活实践,促进思想品德的知行统一。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讲究策略,挖掘生活资源,创设生活情境,引导学生参与生活实践,从而实现思品教学的目的。几年来,我对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生活化的操作模式进行了一些探索。

一、挖掘生活资源,精选生活化的教学

教育家卢梭认为:“教师的职责不在于教给学生各种知识和灌输各种观念,而在于引导学生直接从外界事物和周围事物环境中进行学习,同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从而使他们获得有用的知识”。因此,实施生活化教学策略,必须要重视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身边的生活琐事,寻找教学的切入点和联系点,以求理论与实际的最佳结合,从而提高思品课堂的教学实效。
1、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生活资源。现行教材有很多资料经过再加工创造,完全可以作为营造生活化的教学氛围的载体。例如:教材《做一个有正义感的人》一节中,有一段“邓亚萍赢得国人及外国人尊敬的事例”材料,这是一个当时引起强烈反响的典型事例,我认为这个活生生的事例正是对学生进行规则意识、做一个有正义感的人教育的最好的生活化资源。在上课过程中我从网上下载了很多关于这一事件的讨论内容,包括反面材料,并设计了一系列问题让学生思考讨论,课本中一段平淡的文字材料经过挖掘激活了学生思维,大大提高了课堂实效。
2、汲取时事热点作为生活化的教学资源。在新课程理念下,树立新的教材观,教学内容不应该只限于教材,教师要充分利用和发掘教材以外的时事教学资源,把最新的生活信息带给学生。例如:在七年级教材《生命属于我们只有一次》这一课时中,我在上课时选取了中的几个具有震撼力的真实事例,让学生充分体会到人最宝贵的是生命,我们要珍惜生命、热爱父母,爱护我们的家园。
3、利用乡土资源,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任何地方都有其独特而浓厚的地方特色资源,这些乡土资源也是生活化教学的最好素材。例如在讲《民族文化》时,我向同学充分介绍了阳城驿、商南茶叶、金丝峡等地方资源,不仅让学生充分体会了民族文化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更主要是激发了学生热爱家乡的美好感情。社会生活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鲜活的教材,如同源源不断的活水,保证了思品教学内容的时代性、真实性,教学过程中开发利用好这些资源,让学生感受到书中的道理其实就在社会生活于中。

二、创设生活情境,促使教学内容生活化

课堂教学生活化主要是指教学内容的生活化,而创设生活情景是实现课堂教学生活化的一个有效手段。通过创设贴近学生实际的生活情境,把生活搬进课堂,用生活情景再现教学内容,让学生再次体验生活,使学生在情绪上受到感染,情感上产生共鸣,从而拨动学生的心弦,引发学生的体验。那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呢?
1、创设情境所选用的材料必须是真实的、典型的,而且是具有代表性的,并且摘自:毕业论文下载www.7ctime.com
与课堂教学的内容有着内在的联系的。例如,在讲《做个聪明的消费者》时设置了这样一个情境:“某商场搞活动购物狂送,满600送168,满1200送368……某生妈妈在商家的活动中狂购三双皮鞋、四件毛衣、八件衬衫……回家发现这些东西原来都是多余的……”学生从这个情境中明白了消费者要警惕游戏、陷阱,做个理智而成熟的消费者。
2、材料的选用必须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不能拔得过高、过深,否则,就会影响其上课的兴趣,从而影响思品课教学效果。例如,在讲《学会与父母沟通》这一课时,我以某位学生为例,将他一天生活分成几个片段,包括早晨、上课、中午、晚上等,在课堂上展现这位学生在每一个片段中如何与父母、老师、同学相处或交往,让学生从中发现问题,感悟道理,比教师单纯的说教增强了说服力,感染力,使学生自觉接受了教材讲述的道理。再次,根据初中生的某些特点,我们可以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小品表演等多种形式,创设生活化的情境,把学生的兴趣和思维迅速地吸引到课堂教学之中。例如,在《感受大自然之美》一课中,我让学生扮演成各地导游,向游客介绍当地风土人情,还让学生表演各民族不同的交往习惯,风俗礼仪,引起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事实证明,类似真实生活情境的运用,以及学生在生活情境中的体验和感悟,也使得思品课走近生活,大大提高了思品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因此在教学中创设生活化的情境是激发学生求知欲和内在兴趣的有效方法和手段。

三、参与生活实践,布置生活化的课后社会实践活动

思想品德课的每一课课后都设置了课后探究活动,以往课堂教学中对此要么避而不谈,要么就是纸上谈兵,还有部分老师把它当书面作业来做。探究活动课的目的是为了鼓励全体学生的参与社会生活,通过活动增加学生的情感体验,从而真正达到影响全体学生心理健康的目的。古人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课后探究是课堂教学生活化的延伸和拓展,是指导学生从课堂回归生活,用掌握的知识指导现实生活的和桥梁。课后探究也是让学生用生活印证知识,深化认识的有效手段。因此,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好课后探究这一栏目,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让课堂教学再次回归生活,使学生在生活中发现问题,利用掌握的知识指导自己解决问题。
如教学《依法保护人类共有的家园》一课后,我布置学生开展课外拓展活动:去调查你所生活的村庄或社区有哪些卫生死角?找找存在问题的原因?想想解决问题的方法?并设计出实施方案。后来,组织学生进行课堂交流,从中我发现学生设计出了许多方案:有充分利用街道宣传栏进行环保宣传的,有一起合作写环保倡议书的,有写给当地养鸡、养猪专业户的信,信中诚恳指出危害的……通过参与社会生活,不仅使学生的认识得到了深化,而且还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何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思品课堂教学生活化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理念,实施生活化的教学策略,使学生的课堂学习与社会生活实践紧密结合起来,一方面拓展了学习的时空,另一方面把学习生活置于社会生活的大背景下,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生活中,与社会相融,使他们在学习中生活,在生活中学习,成为真正的社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