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探讨核心对高校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系统教育深思结论

最后更新时间:2024-04-04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35442 浏览:159531
论文导读:
摘要: 高校开展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是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重要内容。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要注重心理认同、价值取向和教育引导三个问题。开展教育的途径有:坚持正确的社会价值导向教育、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强化社会实践教育,大力弘扬红色文化。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意义;需要注重的问题;途径
1002-0845(2012)11-0132-02
“大学生是民族的希望,是祖国的未来”。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努力把他们培养成合格的建设者和可靠的接班人,历来是党和国家的重要工作之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我国社会主义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是构建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思想基础。面对当前社会多元化价值观的侵袭以及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形势,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越发显得紧迫和重要。

一、开展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意义

1.有助于青年大学生加强自我修养,锤炼优秀品质

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高校要“把学生培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内在精神之魂,作为社会道德基础的社会主义荣辱观,能使人们在面对社会纷繁复杂的现象时,分清是非、善恶、美丑,抵制精神污染、扫除妄念邪思,维护社会正义,自觉形成一个正确的道德取向。开展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为大学生加强自我修养、锤炼优秀品质、成为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指明了发展方向,提供了发展动力。

2.有助于青年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和社会价值观

“青年代表未来,青年创造未来。只有赢得青年,才能赢得未来”。大学生是青年中的佼佼者。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反映了我国社会主义的基本要求,具有鲜明的科学性、民族性、时代性和开放性,在所有社会主义价值目标中处于支配地位,是真正能够引领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价值体系。在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开展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将有助于青年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价值观、社会价值观,实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

3.有助于青年大学生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社会进入到“转型期”。社会转型期凸显的各种矛盾与人们价值观念的转变以及面对西方文化的强烈冲击,大学生的思想、价值观念也受到了强烈的震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从错综复杂的社会现象中看清本质,明确方向。开展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用主流意识形态引领大学生的思想,将有助于提高大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促进青年学生的健康成长。

二、开展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需要注重的三个问题

1.心理认同

当代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同和自觉践行,从一定意义上讲,将决定着中国的未来。自考论文www.7ctime.com
分析、调查与研究大学生政治、道德、社会心理,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进学生头脑的重要前提。“任何思想……如果不为人民群众所掌握,即使是最好的东西,即使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也是不起作用的”。“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将被动的认知转化为自觉的践行,“就会变成物质力量”。大学生由于知识积累的不足与实践经验的欠缺,尽管他们乐于思考,但是认识能力依然有限,鉴别能力不足。表现出分析事情时过于主观、片面或者过于自信、极端。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大学生心理认同相结合,可以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社会主义荣辱观作为大学生心理认同的突破口,达到大学生的心理认同。只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能得到大学生的心理认同,大学生才能真正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2.价值取向

从哲学的角度讲,价值揭示外部客观世界对于满足人的需要的意义关系,是指具有特定属性的客体对于主体需要的意义。不同的主体有着不同的客体目标,同一主体也有着不同的客体目标,不同的客体满足不同的主体需要,同一客体满足不同主体需要也是不尽相同的,也就是说同一客体对于不同主体会表现出不同的价值。虽然主体的价值取向多样化是客观的,但是放纵其多样化也是错误的,因为,“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一客体与大学生主体需要相结合,就需要处理好大学生个体主体需要与大学生群体主体需要的关系,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大学生的思潮,需要尊重大学生个体差异性,包容大学生群体的多样性,最大限度地形成大学生群体的思想共识。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从多样化的价值取向中提取出来,光大、强化、直至确立其主导地位,是对于信仰失重、理想错位、道德失范、心理失衡的错误价值选择和行为选择的有力回击。

3.教育引导

“一个学校能不能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的人才,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关键在教师”。思政教师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宣讲与传播的先驱和主力军。尤其是对于马克思主义,应该坚信“世界上赞成马克思主义的人会多起来的”,“马克思主义是打不倒的”。会多起来是“因为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打不倒的“并不是因为大本子多,而是因为马克思主义的真理颠扑不破”。思政教师要站在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的第一线,用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教育、引导学生。对于教师群体中一些受错误思潮影响的教师极力宣扬各种错误思潮,应当给予批评、教育,屡教不改的,要坚决严肃处理,决不能姑息养奸。教师要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践行者,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大学生的思想、行为朝着积极、健康、向上的方向发展。

三、开展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途径

1.坚持正确的社会价值导向教育,促进大学生的心理认同根据世界国家现代化进程规律,在人均GDP达到1000~3000美元的时候,经济社会发展进入一个从低收入国家向中等收入国家迈进的时期。这个时期经济容易失调、社会容易失序、人们心理容易失衡、社会矛盾突出。论文导读:政治理论课教师要采取多种方法手段,如灌输式、研究式、启发式、专题式、参与式、体验式等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育融入到课堂教学、实践教学内容中去,以理服人。早在20世纪50年代就讲过:“崇拜美国人说美国科学和工业都很发达,了不起,什么都好,甚至有人说美国的月亮也比中国的好。后来经过慢慢说服,他们知道美国的月亮
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正处在这样的关键时期,借鉴世界其他国家现代化进程的经验与教训,我国社会要大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之风,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之风来引领社会思潮。

2.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主渠道作用,促进大学生理论认知

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程性质,决定了它在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四个方面的基本内容是贯穿各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线。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帮助他们树立马克思主义科学思想,提高认识、改造思想,引导他们将个人理想与社会共同理想相结合,个人理想服从共同理想,教育他们传承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实现他们践行“八荣八耻”的正确价值判断,从一定意义上讲,关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目标的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采取多种方法手段,如灌输式、研究式、启发式、专题式、参与式、体验式等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育融入到课堂教学、实践教学内容中去,以理服人。早在20世纪50年代就讲过:“崇拜美国人说美国科学和工业都很发达,了不起,什么都好,甚至有人说美国的月亮也比中国的好。后来经过慢慢说服,他们知道美国的月亮也不一定好,也许中国的月亮还好一点。”

3.强化社会实践教育,促进大学生情感体验

“你要有知识,你就得参加变革现实的实践。你要知道梨子的滋味,你就得变革梨子,亲口吃一吃”。社会实践是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践行能力的重要体现。校园内的实践一方面要贯彻“以人为本”思想,将其体现到大学生的日常生活、活动中去,体现在科学管理中、热情高效的服务中、厚重人文的关怀中,让他们感受到中国社会发展进步给他们带来的实惠,增加他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感。另一方面还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容和要求贯彻到和谐校园文化的营造之中,让大学生时时处处都能感受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感染力,接受先进文化的熏陶。“引导大学生走出校门、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实际”的校园外社会实践形式是多样的,社会调查、志愿服务、公益活动、生产劳动、科技发明对于大学生提升社会责任感、锻炼意志品质、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强化社会主义价值观、坚定社会主义荣辱观是极其有效的手段。

4.大力弘扬红色文化,促进大学生心灵感应

红色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源于:论文例文www.7ctime.com
系的源头。红色文化包括中国新主义革命的遗址、遗物、纪念物等物质文化和在这一革命过程中孕育出来的革命历史、革命精神、革命文学艺术,包括人民领袖、将军、烈士及老区广大人民群众的革命事迹等非物质文化两种形态。红色文化提炼和凝聚了中国人的革命精神,它体现了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爱国主义的高尚情操和马克思主义的精神、革命的乐观主义态度和艰苦奋斗的作风。红色文化资源极为丰富,唱红歌、读红书、看红、写红色励志格言都是大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用高质量的精神文化产品生动形象地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才能进入大学生心灵,使其产生心灵感应。
参考文献: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选集:第

1、4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

1.

[3]文选:第3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4]、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Z].中发[2004]16号.
[5]、文明办、教育部、共青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意见[Z]. 中青联发[2005]3号.
[6]、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 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Z]. 教社政[2005]5号.
[7]刘云山.建设和谐文化,巩固社会和谐的思想道德基础[N]. 人民日报,2006-10-24.
[8]康厚德.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实效性的路径探讨[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7(3).
[9]赵清文.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能力的培养[J]. 思想政治教育导刊,2009(6).
[10]李平.弘扬红色文化,抵制“三俗”之风[N].光明日报,2010-09-03.
〔责任编辑:姚 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