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论创设创设多种理由情境培养乐学兴趣学位

最后更新时间:2024-02-23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9322 浏览:34294
论文导读:
兴趣是最好老师,问题情境则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源泉。新课程教材在阐述教学中的知识时,都是以一个生动有趣的问题情景来展开的。用精美的卡通漫画,拟人化的动物插图,和谐有趣的对话等方式呈现在儿童面前,利于教师创设引人入胜的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热爱学习的良好习惯。那么在新课程的理念指导下,教师应如何充分运用好教材,创设多种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对此,笔者谈几点不成熟的做法。
1. 将问题情境“故事化”,增强乐学趣味性 学生都爱听故事,特别是一些童话、寓言故事,教师要善于将问题情境故事化,把教学内容转化为学生喜闻乐见的故事情节,让学生在听故事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学到知识。例如我在组织练习苏教版第三册教科书(3-4页)平均分的时候。首先出示课件《狗妈妈分骨头》。教师讲述:“小猴吃完桃子后,高高兴兴地下山玩了。半路上正好遇见黑狗、白狗、花狗3只狗妈妈在商量事情。原来3只狗妈妈各获得12根骨头。黑狗妈妈有两个孩子,白狗妈妈有3个孩子。花狗妈妈有4个孩子。你们愿意帮3只狗妈妈把骨头平均分给他们的孩子吗?”“愿意”,学生回答。说着有的拿出小棒代替骨头,有的画出图片,用各自喜欢的方法分了起来。接着出示课件《替小熊分食物》。教师讲述:告别狗妈妈,小猴蹦蹦跳跳地继续往山下走。路过亚马逊餐厅时被熊大婶叫住了。原来今天服务员有事请假了。熊大婶一个人忙得不可开交。客人们都等着服务员给他们平均分配食物呢!小朋友,你们愿意用今天学到的知识,帮帮熊大婶的忙吗?同学们的情绪一下子又高涨起来,齐声回答:“愿意”。“那我们先来看看餐厅里来了哪些客人?他们各有多少食物。”教师讲述。课件出示第4页的“想想做做”第1题。每人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解决。教师边出示课件边问。同学们有的连线,有的画图,有的用学具分。在分的时候适时组织进行汇报交流,在思维碰撞的过程中,学生受到了智慧的启迪,巩固了本课所学的知识。丰富感人的故事情境,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达到事半而功倍的效果。
2. 将问题情境“活动化”提高乐学有效性 “学生的智慧都集中在他们的手指尖上”,儿童的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看到的不易记,听到的容易忘,只有动手做才能学得会,记得牢。”教学内容单靠教师讲,学生难以理解,也难以接受,因为学生总是相信自己亲身体验过的东西,因此只有让他们动手做,才能真正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根据教学内容,运用操作,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参与学习过程,以“动”促“思”,使学生享受到学习的快乐,,领悟知识的情趣。例如我在教学苏教版第一册《认识钟表》一课时,通过设计拨一拨(拨时间)、画一画(画指针)、连一连(制订小明一天的作息时间表)等活动,为学生提供动手实践的机会,让学生手脑并用,在操作中掌握知识,引导学生乐学善学。又如在教学苏教版第一册《认识物体时》,通过创设“摆一摆”、“分一分”、“摸一摸”等操作情境,使学生获得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鲜明表象。并为以后学生利用这些物体拼搭玩具时,运用这些特征进行创造性想象,作好厚实的铺垫。
这样使学生在课堂中能手脑并用,充分活动,达到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提高学习的有效性。
3. 将问题情境“生活化”,养成乐学习惯“生活是思维的源泉”。教师应该让学生体验到知识就在生活中,关心学生日常生活和学习,以学生熟悉的景与物,人和事,学习与生活作为载体,使学生的学习带来了浓厚的感情摘自:毕业论文提纲范文www.7ctime.com
色彩。熟悉的情景能使他们尽快地投入知识活动得以全面展开。例如我在教完苏教版第一册《分类》这一知识时,布置学生完成家务劳动,把家中的鞋子进行分类。有的孩子按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的顺序排放,有的按房里穿的,出门穿的归类,有的按女式的、男式的、大人的、小孩的、冬天的和不是冬天的进行分类。这样教师把生活与教学沟通起来。让学生们在劳动中体验到数学的价值,意识到数学知识就在自己身边,从而使学生产生亲切感,产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激发他们求知的情感,养成喜欢数学、应用数学的习惯。又如在教学苏教版第一册《0的认识》时,首先(出示0的卡通形象)“0”的自我介绍。小朋友,我的名字叫做零,我神通广大,无处不在,你想想在哪儿见过我呢?学生尽情地回答:“我家的电话号吗是6481053。我家的门牌号是40……”。“0”又说:那么你们知道我还可以表示哪些意思吗?让学生自己说说对零的认识。这样“0”对小朋友来说并不是完全陌生的,教师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让学生在对生活经验再现的过程中初步感受0,体会0的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