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简论立体电影当代立体电影美学

最后更新时间:2024-02-20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0891 浏览:94211
论文导读:
[摘 要] 当代立体电影拓展了电影美学特征,除革新了技术美学,还有纵深立体性、创真性等特点,它发展了当代电影美学,迎合了现代观众审美需求。发展中的当代立体电影存在的美学缺陷同样值得关注,立体电影不仅需要具有视觉奇观的技术美,同样需要加强艺术人文思想的韵味,这样立体电影才能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视觉奇观;技术美学;纵深立体性;创真性
立体电影是指利用人双眼的视角差和会聚功能制作的,在电影银幕上看到的图像具有纵深立体效果的电影类型,一般也直译为3D电影。虽然立体电影直到2009年《阿凡达》的爆棚后才被国内观众熟知,但它却并不是新鲜事物。早在20世纪50年代立体电影就曾有过短暂的辉煌。当代立体电影的复兴被多数人认为是从2003年在IMAX影院上映的《极地特快》开始的,近十年在一些立体动画电影的带动下才渐入佳境,直至《阿凡达》的华丽现身,立体电影才真正意义上进入了全新的时期。
立体电影创造了视觉奇观,吸引并紧紧抓牢了观众的感官神经,在选择观看一部电影的3D和2D不同两个版本时,虽然前者贵,更多的人会选择3D版本。立体电影的出现把更多的观众从电脑电视前拉回到电影院,提高电影与电视、网络媒体的竞争力。立体电影大有取代传统电影成为观影主流之势。我们不禁要追问立体电影的美学魅力究竟在哪?它何以吸引亿万观众争相追捧?从电影美学层面上分析,立体电影有区别于传统电影的美学特征,独特的美学视知觉也大大发展了当代电影美学。

一、立体电影的审美心理

观众甘愿消费更多的钱观看立体电影,除去一些赶时髦的从众心理外,更多地表现为一种深层的审美心理。
审美心理首先表现为寻求视觉快感。观看立体电影的视觉快感表现在三维立体视觉的产生打破了传统二维平面电影在视觉和心理上的某种平衡和规则,如当电影中飞出的物件仿佛真的将砸中你时,紧张感会转化为振奋精神、激发情绪的快乐感觉。立体电影给人带来了新的视觉迷恋,大部源于:论文www.7ctime.com
分观众在第一次观看立体电影就会产生这种寻求视觉快感的迷恋。这也是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人推崇喜爱立体电影的原因之一。
立体电影的审美心理还表现为一种创新期待。创新期待是人类共有的,创新意识实际上是人类更内在、更深层的愿望与倾向。“当代艺术心理学认为,人的深层心理中还有一种探索内驱力,它表现为一种探索新事物、新因素的愿望,用朴素的话来说,就是好奇心。”①观众的审美趣味有变异性和创新性的倾向,富有视觉冲击力的立体电影更容易吸引观众的审美注意,能获得从未有过的审美体验和更加独特的审美认识。新奇的视觉感克服了审美惰性,锐化了审美感兴力。
如今时代高科技、新奇的事物不断涌现,很多传统认知被多元化的不断改变。高科技与视觉文化的紧密结合,锻造着消费时代大众的审美趣味。立体电影正是满足了人们的这种审美心理,被观众极力推崇。

二、当代立体电影美学的特征

立体电影被认为是当代电影的一次重要变革,相对于传统电影而言,其电影美学特征在共性中有了明显的差异,这种差异性体现的某种优势发展了电影美学,给电影美学理论注入了新鲜的血液。

(一)技术美学的革新

电影诞生之初,谈不上什么艺术层面,严格来说是一种技术发明,一种视觉奇观。立体电影为了追求视听的奇观效果,对技术创新的依赖格外强烈。
立体电影彰显了技术进步的伟大之美。从红绿分色技术到偏振光分光技术到裸眼3D技术,放映设备的技术进步使观众在观看立体电影时更轻松,观看到的画面更清晰。
当代立体电影相比于早期立体电影在技术美学上的最大的革新除了在放映设备上的进步外,数字技术的运用则是体现技术美学进步的另一亮点。数字技术的运用强化了当代立体电影影像奇观化的倾向,电影影像画面更精致化。电脑图像技术(CGI)是最有代表性的,它打破了电影成像都需要摄影机完成,通过软件制作的数字角色和场景模型可以代替电影画面的整体或局部,电影影像可以全部在电脑中设计完成,那些“凭空臆造”的角色和场景在银幕上栩栩如生,让观众大开眼界。电脑图形技术在当代电影中已普遍运用,当代立体电影也依靠此技术克服了早期立体电影成像模糊,立体感不强等弊病。“不断加快的技术研发节奏使观众逐步看到数码时代前任何技术都达不到的特效画面,体验到前所未有的冲击感。”
立体动画电影完全是依靠电脑图像技术制造的,以2011年上映的立体动画电影《功夫熊猫2》为例,阿宝这个完全电脑制造的美式英雄立体的活灵活现地站在了观众面前,逼真的毛发加上立体效果,配上绚丽的动作设计,《功夫熊猫2》带来了比前作更出色的视觉盛宴。

(二)纵深立体性

立体电影相比于传统电影视觉上最大的不同在于拉长了纵向空间,“立体电影突破了电影银幕四个边框的束缚,将银幕内的空间延伸到了银幕之外,特别是向前延伸到了电影院中观众席内部,令画面空间中呈现的人物和景物所处位置纵深关系出现了前后分层”②。在观看传统电影时,摄影机的景深变化创造了空间的纵深感,普通观众也能从二维的银幕中感受到三维的空间。电影心理学家雨果·闵斯特堡认为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电影画面的运动和景深造成一种内心体验使观众得到纵深感的感受,这种感受是心理体验造成的,不是视觉上真实的深度。立体电影则是在纵深空间上用高科技技术手段逼真现实,好像电影银幕的厚度大大加强了,观众与剧中景的距离大大缩短了,甚至观众在心理上感觉自己身在电影中,电影中的事物触手可及,自己就是电影中的一名群众演员。这种身临其境的审美感受是传统电影所不具备的。纵深立体性是当代立体电影的重要美学特征。
除了视觉的立体性,立体电影中的听觉是极具立体感的。51声道的环绕立体声从正面、背面、前面纵深处等不同方向、不同距离传来,在音量、音质等方面都使人身临其境。

(三)高度假定中的创真性

在传统电影美学特征中,电影的逼真性和假定性是具有辩证关系的,“影视的艺术真实不仅仅在于画面的逼真,而且要求寓本质真实于直观真实之中,这就是说,作为艺术来讲,影视艺术的逼真性离不开假定性。与此同时,影视艺术的假定性也离不开逼真性,电影电视的假定性只能论文导读:真实,更能够使观众陷入幻觉。”⑤这也体现了立体电影创真性和假定性的辩证统一,密不可分的关系。当代立体电影表现的是一种高度假定中的创真性的美学特性。三、当代立体电影的美学反思很多业内专家认为立体电影的制作和观影方式是未来发展的趋势和主流,在不久的将来可能逐步取代传统2D电影。从2009年至今很多电影制作
建立在逼真性的基础上,因为银幕和荧屏的视听效果必须由可见可闻的人物造型、环境造型和声音造型等来完成,照相性是电影电视天生具有的属性”③。当代立体电影作为高科技数字电影的典型代表,逼真性的内涵受到了冲击,逼真性衍变为创真性,是在新技术支持下的高度假定中的创真性。高度逼真性的内涵是指电影需要真实地表现客观对象、真实地表现时空关系、真实地叙述叙事结构,从而完整再现现实世界,而立体电影再现的世界却是创造出来的世界。在各种高科技技术的支持下,创作者的创作空间拓展了,可以拍摄出原来不可能实现的视觉效果,可以运用电脑图像技术、合成影像技术等高科技手段创造出亦幻亦真的世界。创造的世界可能是现实中不存在的,是高度假定的,但在观众看来是真实的。
有学者认为立体电影中呈现的“虚拟现实”,使得电影影像本体论的核心基础复原物质现实变得土崩瓦解。“在电影银幕上所展现的场景已不再是摄影机与被摄物体的同一,也不再是物质现实的复原,而是由数字技术制造出来的。而这些影像也由客观的物质现实通过人脑想象变身为计算机处理系统中的数字指令。”④人们深陷在高科技数字技术营造的视觉奇观中,尽管立体效果增强了真实感,但它所呈现的影像仍是虚幻的,是计算机创造的无中生有的虚拟世界。虽然逼真性的内涵受到了冲击,但是一切虚拟影像的基础仍然是真实的客观世界。
当然立体电影的假定性的内涵也得到大大的拓展。传统电影假定性往往被限制在有限的空间,运用数字电脑成像技术的立体电影突破了电影所受到的物质现实的制约,使那些现实不存在的影像如《哈利·波特》中的精灵哈比等数字角色和场景呈现在观众面前。“数字技术对电影假定性的开拓,并不意味着数字虚拟影像的视觉效果弱于摄影影像,并不凸显‘假’字,相反,随着电脑合成技术的迅速发展,数字虚拟影像往往显得更加真实,更能够使观众陷入幻觉。”⑤这也体现了立体电影创真性和假定性的辩证统

一、密不可分的关系。当代立体电影表现的是一种高度假定中的创真性的美学特性。

三、当代立体电影的美学反思

很多业内专家认为立体电影的制作和观影方式是未来发展的趋势和主流,在不久的将来可能逐步取代传统2D电影。从2009年至今很多电影制作公司和导演把制作推出立体电影当做一种流行时尚,盲目跟风,甚至把一些经典又卖座的电影用技术手段重新翻转成有部分立体效果的“伪立体电影”,以次充好。笔者认为这种看似繁荣的背后暗藏危机,当代立体电影对电影创作手段和电影美学确实是一次拓展,但不代表不存在技术的缺陷和艺术人文的缺失,毕竟作为一种特殊电影类型还处在发展阶段。
当代立体电影是一种电影奇观,过分追求视觉感官刺激的背后造成了对电影故事和叙事本身以及思想内涵上的缺失。首先不是所有的电影类型都适合都需要营造视觉奇观,立体电影的体裁选择主要集中在武侠、科幻、恐怖、惊悚等强调感官刺激的类型电影,对于一些以故事本身见长的故事片或文艺片来说用立体电影的形式来表现就不适合了。立体电影利用本身成像上前后延伸的纵深立体性形成“视觉兴奋点”,这些“视觉兴奋点”让观众感官受到的刺激会弱化影片本身的叙事情节,有些观众看完立体电影后表示已不记得影片的故事情节,那些“视觉兴奋点”却历历在目。立体电影的“视觉兴奋点”将取代传统电影的故事情节点而成为叙事的关键。“奇观不再成为叙事的附庸源于:党校毕业论文www.7ctime.com
,即是说,有一个从现实主义向后现代主义电影的转变,在这个转变中,奇观逐渐开始支配叙事。”⑥一味地追求“视觉兴奋点”的创造会造成角色性格刻画不丰满,缺乏应有的故事叙事逻辑,叙事简单低俗等诸多问题,影片的思想和文化内涵普遍浅薄。
有学者认为:“影片对完美的、具有震撼效果的视听冲击力和对影像奇观的追求,还是具有一定的形式美学价值。它体现出一种唯美主义的和质感主义的视觉审美倾向,但遗憾的是,这样的倾向是以牺牲影片思想内涵和精神品格为代价的。本质上说,其实就是好莱坞以技术化影像奇观来迎合、取悦观众的‘梦工厂’模式的畸形发展和恶性膨胀。”⑦过分追求“视觉兴奋点”而忽视思想内涵是当代立体电影美学上最大的缺失。注重影片本身的思想内涵和人文价值才能使当代立体电影更具艺术价值,而不只是高科技包装下的视觉饕餮。
注释:
① 章柏青、张卫:《电影观众学》,中国电影出版社,1994年版,第212页。
② 胡奕颢:《3D电影美学初探》,《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09年第4期。
③ 彭吉象:《影视美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271—272页。
④ 宫春洁、 梁岩:《数字技术背景下对电影影像本体论的再思考》,《电影文学》,2010年第1期。
⑤ 杨新宇、高太梅:《高科技对电影美学的影响与冲击》,《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6期。
⑥ 周宪:《论奇观电影与视觉文化》,《文艺研究》,2005年第3期。
⑦ 胡奕颢:《3D立体电影的拟像原罪与人文式微》,《文艺争鸣》,2010年第4期。
[作者简介] 何小凡(1981— ),男,江苏常州人,软件工程硕士,江苏技术师范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影视动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