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浅议湖北湖北农村留守老人目前状况调查

最后更新时间:2024-03-30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4236 浏览:10023
论文导读:
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外面的世界很无奈。一个个青壮年背着行囊,告别农村,到陌生而繁华的都市去寻梦,去掏金,留下了无数“留守老人”,他们中有的年迈体弱,有的风蚀残年,有的疾病缠身,但大都还要拖着羸弱的身躯从事农活、干些杂活、看护孙儿。这是发展中的中国伴随着“打工潮”出现的一种必然现象。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政治、社会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大转型,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涌向城市。青壮年农民外出打工的越来越多,留守老人也越来越多。据国家人口计生委主任李斌介绍,我国去年流动人口已达到2.21亿,农村进城务工人员达1.5亿人,农村留守老人约4000万,占农村老年人口的37%。据湖北省委农办统计,湖北是农民外出务工大省,湖北农村留守老人有222.9万人,占老年人口的45%。如竹溪县位于鄂西北山区,属国家扶贫工作重点县。由于经济欠发达,大量青壮年外出打工,全县60岁以上农村老人有4.9万人,其中留守老人1.88万人,占农村老年人口总数的38.39%。这一现象,已引起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以及社会的特别关注。

一、为谁辛苦为谁甜

“出门一孤影,进门一盏灯”。这是留守老人寂寞生活的真实写照。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和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不断建立和完善,目前农村留守老年人基本上摆脱了“吃不饱、穿不暖、住无居”的困苦,生活状况逐步好转。但由于大量青壮年人口外出打工,绝大多数农村留守老人成为了“五大员”(即农村老人身兼守门员看好家、炊事员做好饭、饲养员喂牲口、清洁员搞卫生、管教员管孩子),负担很重。他们是社会中相对脆弱的群体,主要表现为经济上的低收入性、生活质量上的低层次性、精神状态上的萎靡性、心理上的高敏感等。“留守老人”问题日益凸显。
成了农村主要劳动力
“只要眼一睁,手就没停过”。留守老人们不知疲倦地忙碌着。子女外出打工,留给老人的除了“留守”外,还有一摊子农活。青壮年原本是农村种田的主劳力,现在全部要转嫁到老人头上,留守老人不得不重新出场当主角,承担起繁重的农活和农务。既要种好儿女的责任田,又要管好自己的“一亩三分地”。调查发现,大部分的农村留守老人还必须从事生产劳动,34.1%的老人每天劳动时间超过6个小时,加上照料孙辈、养猪等,平均每天工作时间长达14小时以上。本已年迈力衰,还要从事繁重的农活和繁杂的农务,使许多留守老人不堪重负。
又当上了“爸爸”、“妈妈”
许多外出打工的青壮年夫妇,一般都有两个或多个孩子,有的上学了,有的还嗷嗷待哺。但大部分的孩子还留在家里,交给老人看管。留守老人无形当中就充当了照顾孙辈“间接监护人”、“贴心保姆”和隔代教育“家庭老师”的角色,再次肩负起了“爸爸”、“妈妈”所应承担的责任。据统计,超过60%的农村老人承担了照顾一名或多名留守儿童的任务,在经济不发达的农村,还要超出这个比例。
小病拖、大病熬
留守老人一旦生病,大多由老伴照顾,但若老伴年纪大了,为患者熬药、喂药等都很费力,帮患者翻身、擦洗等就更困难了。而独身留守老人生病后,则几乎无人照料。留守老人最担心的是卧床不起,那将是灭顶之灾。还有的留守老年人怕给子女添负担,尤其是生重病大病,担心沉重的医疗费用,使家庭“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往往是有病不去治,有病也不敢医。据调查,农村留守老人常年患病率高达60%以上,23%以上患有2种以上老年病或慢性疾病,5%左右的老人多种疾病缠身。虽然大部分老年人都参加了新农合,可由于自费部分难以承担,门诊费用又不能报销,仍然普遍存在“看病难、小病拖、大病熬”的现象。山区交通不便,更加剧了留守老人的“看病难”。

二、希望在前方

湖北省委、省政府一直对农村留守老人问题高度重视,从2006年起,为落实《国务院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的意见》,我省就解决留守老人问题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今年初,李鸿忠书记在《春节前与全省农村干部谈谈心》中要求:“要像对待自己的父亲母亲、爷爷奶奶一样关心农村空巢老人”。省委、省政府《关于做好2011年三农工作的意见》、《关于2011年改善民生工作的若干意见》都对关爱农村留守老人工作做出了部署。
近年来,全省各级职能部门和老龄办为农村留守老人做了大量的工作。一是实施了“窗口计划”、“霞光计划”,提高农村福利院养老服务水平。2010年,我省投入2370万元推动农村福利院建设,为农村留守老人养老提供了有力保障。二是全面推进了医疗救助即时结算便民工程,方便农村留守老人看病就医。截止2010年底,我省所有县(市、区)开通了医疗救助管理信息系统,已有96个县(市、区)在中心城镇定点医院实施了医疗救助“即时结算便民工程”。三是尽可能将农村留守孤寡老人纳入五保范畴。我省共有农村五保对象2

4.2万人,其中大部分农村留守老人纳入其中,而且供养标准不断提高。

农村留守老人作为老年人中的一个特殊群体,其数量和比例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快速增长。这是农村经济社会转型时期必然现象,是工业化、城市化过程中必然付出的成本代价和出现的社会问题。现在,留守老人问题日益凸显,不仅影响到农民的家庭生活,也影响到农村社会的和谐稳定,影响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为社会弱势群体的农村留守老人,如何使他们安享晚年,实现老有所敬、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望等“六老”目标,是摆在我们面前摘自:学士论文www.7ctime.com
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重大社会问题。
老有所敬
解决农村留守老年的问题,必须坚持“党政主导,社会关怀,全民参与”的方针,动员方方面面的力量去做,在全社会营造良好的敬老氛围,创造良好的助老环境。
从党和政府层面上来说,建议切实把农村老龄工作提上各级党委、政府议事日程,将农村老龄工作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纳入精神文明创建内容、纳入年度目标责任制管理考核、纳入新农村建设必须项目,使农村老龄工作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建议省委、省政府专题研究解决县级老龄机构问题,确保一个县市有3至5人专职从事老龄工作,并将老龄委领导机构延伸到乡镇,由党委或政府领导兼任老龄委主任,社会事务办公室至少安排1名专职工作人员负责具体工作。目前,全省有20个县市区没有设老龄办,30个县市区没有老龄工作专职人员,17个县市区仅有1人做老龄工作。建议将老龄工作经费列入年度财政预算。《湖北省老龄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提出,逐年增加对老龄事业经费的投入,将老龄工作所需行政、事业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县、市(区)要按当地老年人口数每年每位老人不少于5元的标准提取,但普遍没有落实。从社会层面上来说,要弘扬敬老爱老的优良传统。尊老敬老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素有敬老爱老之风,“老吾老,以及人之老。”除子女要孝敬父母外,社会上也要关心关爱留守老人。一是加大宣传力度,营造尊老敬老氛围。加强对孝文化和社会主义新风尚的宣传与教育,弘扬中华民族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通过村民公约的全面推行、落实好家庭赡养协议书,由村组织、老年协会督促子女赡养老人,按时给付生活费。建议政府通过开展孝星评选等活动,对尊老敬老的群体和个人大力表彰,在全社会形成一种尊老敬老的社会氛围。二是建立帮扶机制,为留守老人送温暖。结合开展的新农村建设、城乡互联结对共建、“万名干部进万村入万户”等活动,动员和组织广大干部与特困老人、留守老人、高龄老人结论文导读:
成帮扶对子,对辖区内的高龄留守老人做好登记造册,开展一帮一、一帮多、多帮一的帮扶服务,在物质上给予帮助,精神上予以安慰,让农村老人精神愉快地生活。倡导社会互助,积极开展扶老助困志愿活动。推广赤壁市荷叶塘村“老年人帮扶互助组”的经验做法,让农村留守老人撑起生产、管家、养老一片蓝天。三是推进土地流转政策,减轻留守老人负担。建议在有条件的地方,大力推行土地集中流转承包政策,兴建产业基地,发展特色产业,提高土地的规模经营和产出效率,把留守老人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脱出来。
老有所养
一是尽快实现新农保全覆盖。建议省委、省政府加快实施新农保试点步伐,尽快实现全覆盖,让农村老年人早日享受到党和政府的优待政策。
二是解决五保中应保而未保问题,提高五保供养标准。在农村有部分特困老人特别是留守老人,符合五保条件,但由于指标有限,没能纳入集中供养,也没有落实分散供养政策,采取变通的办法纳入农村五低保一类保障范围。建议积极研究解决农村五保应保未保问题,尽快建立和完善供养标准自然增长机制,随着我省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的增长,同步提高五保供养标准。
三是建立高龄补贴制度。建议由省委、省政府出台文件,各级政府建立高龄津贴制度,将全省城乡80周岁以上老年人全部纳入高龄补贴保障范围,所需经费由省级和地方财政按比例分担。省级财政确有困难,可先从农村老年人和城市无养老金、退休金等无固定收入人群开始,逐步实现普惠。
四是新农合政策适当向老年人优惠倾斜。建议在新农合政策上对老年人实行优待:免除每年30元的参保费;提高门诊报销比例10%;增加针对老年病的报销病种范围;提高大病报销封顶金额到5万元。
五是依托现有乡镇中心福利院,完善生活配套、公共服务等功能,开展农村为老服务。在确保农村五保对象自愿集中供养的基础上,拓展社会服务范围,重点对高龄、留守、低保家庭的失能老人等特殊对象提供日间托养、短期寄养、配送餐等服务,逐步实现乡镇福利院向区域性社会养老服务中心转型。县级财政应足额预算农村福利院工作人员工资、办公经费,保障工作人员的工资待遇不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并为其相应的社会保险。同时,设立农村福利院管理和服务公益性岗位,给予就业和社保补贴。
六是强化家庭的养老功能。要强化子女对留守老人的赡养义务。生活上要寄钱送物,精神上要问寒问暖,要常回家看看。
老有所医
建议进一步加强农村特别是村级医疗网点建设,在全省普遍建立规模适当、设施设备配套的村级卫生室,并配备具有老年病医治经验的职业医护人员,满足广大农村老年人的就医需求,让留守老人小病足不出村。建议开展巡诊活动,定期为留守老人检查身体,建立健康档案。建议提高留守老人医疗费报销比例,减少自费数额,减轻其经济压力;银行部门应开展送款上门活动,让行动不便、路途远的留守老人在家领款等。
老有所学
现代社会发展迅猛,新技术、新观念、新产品层出不穷,老人只有通过学习,才能融入到新的生活中去。我们要重视留守老人的再教育,可创办农村老年大学、举办知识讲座等,帮助他们实现社会化,掌握一些新知识、新技术、新本领。留守老人要与时俱进,勤学好问,不断充实自己,跟上时代步伐。
老有所乐
 源于:硕士论文www.7ctime.com
 支持建设农村村级老年人活动中心。建议将村级农村老年人活动中心建设纳入“十二五”规划,整合村级学校等闲置资源,在全省每个行政村普遍建一所面积约150平米的老年人活动中心(站),有条件的可建成综合性的“为老服务中心”,为老年人提供娱乐、休闲、餐饮和临时休息场所。省级财政给予适当补助。目前我省荆门市沙洋县高阳镇农村老年协会、英山县金铺镇龙潭河村老年协会和孝感市陡岗镇跨村老年协会发挥了较好的作用,但全省农村老年协会普遍没有开展起来。建议省委、省政府制定政策或专门下发文件,要求各地普遍建立起农村老年协会,并给予一定的资金支持,让老年协会发挥应有的功能,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老有所望
留守老人最大的愿望是子女回到身边。实现这一愿望的有效途径是大力发展县域经济。要大力发展乡镇企业、民营企业、生态农业、农业深加工等,出台政策,鼓励优秀打工者回乡创业,使农村剩余劳动力就近转移、就地就业,还能兼顾家庭,不必为了“淘金”背井离乡。
责任编辑:陈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