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探究探究回顾“科学题”培养学生能力

最后更新时间:2024-04-16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4186 浏览:108622
论文导读:
科学探究是学习化学的一个重要途径,一般步骤是:提出问题→猜想假设→实验设计→分析数据→得出结论→评价交流。试题以实验为载体,不是对课程中单一的知识点进行考查,而是对同学们的实验操作技能、探究实践能力、设计能力、观察分析问题的思维途径、知识的理解、认识水平,以及表达交流技能等科学素质进行全方位的评估考查,而且注重考查同学们多角度、多层次思考问题的能力,更注重考查同学们的学习潜能。
这种题型旨在考查学生科学探究的方法和过程,以科学探究的步骤贯穿习题的始终。从观察和提出问题入手,进行猜想与假设,利用所学化学知识和查阅的资料信息设计方案和预计实验现象,进行实验,记录事实,分析解释事实得出结论,进而进行表达交流、反思评价,最后将所得结论进行拓展迁移加以应用。

一、回顾中考题

科学探究的目的是让学生学会科学探究的方法,并在探究的过程中学会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让学生学会创新,养成“勇于实践,敢于质疑”的科学品质。而近几年中考探究性试题中设置的对探究性实验方案的评价内容,应该说是上述精神的最好体现。
例:(2012年浙江台州,32题)酶的催化效率不仅与温度、酸碱度有关,还与离子种类有关,如氯离子(Cl)能提高唾液淀粉酶的催化效率,铜离子(Cu)能降低唾液淀粉酶的催化效率,钠离子(Na)对唾液淀粉酶的催化效率无影响。为了进一步探究硫酸根离子(SO)能否提高唾液淀粉酶的催化效率,小柯进行了如下实验:
第1步:取2支洁净的试管,按下表从左到右的顺序将药品加入到相应的试管中。
第2步:在2支试管中各加入1毫升稀释的唾液,然后摇匀。
第3步:将2支试管同时进行37℃的水浴加热,观察比记录现象。
(1)源于:标准论文格式www.7ctime.com
小柯的实验还不能确定硫酸根离子(SO)能否提高唾液淀粉酶的催化效率,需作如何改进?答:。
(2)如果硫酸根离子(SO)能提高唾液淀粉酶的催化效率,那么小柯改进实验后的现象应是。
(2)(3)第3步操作中,另有一同学小妍把2支试管同时分别握在左、右手心里,也达到了相同的实验效果,请分析小妍这种做法的优点:。
【解析】(1)设计对比试验时不能存在其他干扰离子,加入1%稀硫酸不但加入了硫酸根离子,同时也带入了氢离子,所以在不知道氢离子对唾液淀粉镁催化效率有无影响的前提下,不可以加入稀硫酸,结合题干中钠离子对唾液淀粉酶的催化作用无影响,所以此处应该为1mL1%硫酸钠溶液加入到2号试管;
(2)淀粉遇碘会变蓝色,所以只要淀粉消失则蓝色就会褪去,因为硫酸根离子(SO)能提高唾液淀粉酶的催化效率,所以2号试管中的淀粉首先被消化分解,蓝色首先褪去;
(3)从操作的过程分析该实验要比水浴加热简便易行得多,不需加热则节约能源,操作简单只需利用手心温度接近37℃即可完成;
【答案】(1)第1步中,2号试管内所加稀硫酸改成1毫升1%的硫酸钠溶液;(2)2号试管中的液体先褪色 ;(3)操作简单需加热,节约燃料;利用人的体表(或手心)温度接近37℃等(写出一点即可)。
对一个实验方案的评价,要注意从如下几个方面入手:①原理是否正确,即能否达到实验的目的;②所用原料是否常见易得、廉价;③是否节约药品,即原料的利用率是否高;④操作是否简单,即操作过程是否简捷优化;⑤是否对环境产生污染;⑥是否节约能源,即是否用加热、通电等;⑦产品的纯度及转化率高不高,即是否是绿色生产;⑧安全性是否好等等。能达到上述八点要求的实验方案应该说不失为最优实验方案。至于提出合理化建议,也就是基于上述几个方面、结合题意来提出符合要求的建议。

二、提高探究能力

中考化学“实验探究题”的出现即是新课程改革的需要,也是化学学科发展的需要,更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需要。已经引起我们对它的充分重视。为了搞好这部分的教学,我的做法如下。

1.实验素材本土化——组织学生发现、搜集和利用身边的实验资源。

身边的天然物质,千姿百态,丰富多彩。化学教师要利用好这一资源,将相关的天然物质的变化和书本的知识结合起来。有不少的化学变化在实验室很难做,但可以利用身边随处可见,随处可取的物质,化学教师根据教学的要求有目的地引导学生去发现这些现象。比如,生石灰拌水后粉墙,墙面"结壳"后怎么会"出汗";白醋去除水垢等;以此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丰富多彩,在不经意之中,人们经常遇见一些化学与生活的完美结合,从而培养经常关注身边、关注化学与生活的联系的习惯,注意到其中的微妙与有趣,潜移默化地缩短其与化学学科的心理距离。

2.利用直观的演示实验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

在教材中,有些演示实验比较枯燥,并且现象也不是很明显。针对这样的实验,教师应该充分考虑,尽量把实验安排得巧妙一些,或对某些实验适当改进,使平淡的实验变得妙趣横生,引人入胜,让学生观察之后,进行回味和思索。要达到其目的,教师就必须对学生提出明确要求,细心搞好预习。因为每个演示实验设计都有各自的探究目的。有的是对物质的性质进行探究;有的是为了引出一个重要的概念或原理进行探究;有的是对物质的实验室制法进行探究,等等。
教学中我十分注重对学生进行预习指导,要求学生熟悉本次实验的用品、仪器和装置,指导学生思考该实验探究的目的,如何提出问题进行假设。除此之外,对一些重点实验,我注重指导学生对实验的全过程有明确的了解。比如,对原有实验装置是否有改进的方案?如何控制实验过程中各反应阶段的温度?实验操作为何要按如此顺序进行?等等。例如在做可燃性气体燃烧的实验前提出:燃烧前为什么要先检验气体的纯度,否则将可能出现什么样的现象和结果?又如,在做用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混合制取氧气的实验前提出: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各自起什么作用?用这种方法制取氧气和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各自有什么优缺点?这些要求的提出和细心的预习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有利于提高学生实验的探究能力。

3.进行小组实验,提高探究能力。

考虑到初中学生实验能力论文导读:
的局限性,教学中我要求学生分组合作,写好实验预习草案。在草案中明确写出:①实验主题;②活动目标;③提出问题与猜想;④应用技能;⑤设计实验方案;⑥要用到的实验仪器和药品;⑦实验的操作过程。要求各小组写好预习草案,有利于学生全面了解实验的全过程,有利于在分组实验时各司其职,并有序操作,乃至获得成功;同时既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又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为了使预习落到实处,在每次实验前我都认真地检查同学们写的预习草案。
实验之前,我都会予以细致指导,对一般简单易行的实验,只做简单的讲解;对那些要求高的实验,我一边进行规范的操作演示,一边耐心地讲解,并指出应特别注意的操作步骤。然后指导学生实施分组实验。在整个过程中,我注意观察各小组的实验操作情景,及时地指出错误并加以更正,要求学生做好实验现象和结果的记录。实验完毕,我立即检查实验结果,并检查各小组报告中表述实验过程和结果是否准确。
为了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整个实验的实质,有利于养成科学进行实验的习惯,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品质,我重视指导学生依据实验过程、实验现象、实验得到的结果,以及预习草案,撰写实验报告,与学生一道进行实验总结。实验课后,我根据学生分组实验情况和实验报告的反馈,认真做好实验总结,指出学生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分析产生一些异常现象或结果的原因,作出中肯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