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以学定教,归还历史课堂创造本真

最后更新时间:2024-01-20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8922 浏览:133127
论文导读:分有利的;同时还可以通过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实现资源的共享,促进知识的共同积累。教学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教材第8课《中华文化的勃兴(一)》,讲到世界上最早的日食时,我引用古籍中有关最早日全食的记录材料,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深刻领悟这一历史发现的重要意义,同时整合科学教材中关于日全食的知识,进一步认识和感受这一自然奇观
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自人类步入21世纪以来,社会发展愈来愈需要创造力的发挥和创新精神的发扬。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同样将学生源于:毕业论文致谢词www.7ctime.com
创造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作为重要课题进行研究,并以此为灵魂,演绎和打造出各种各样的学科教育和课堂教学模式,旨在让学生敢于大胆质疑求异,树立创新意识,培养创造能力。那么如何更好地践行这一理念,切实归还初中历史课堂的创造本真,让历史课堂同样能精彩生成、快乐无限呢?笔者认为必须做到以学定教,强化教师的服务意识和人文意识,优质高效地满足学生的生命发展需求。

一、鼓励学生提出反对,激发创造动机

新课程呼唤开放、自由和谐、以学生为根本、视学生为主人的课堂教学,教师的课堂设计应当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目标和原则。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在课堂上有权发表自己的观点,教师没有理由以自己静态的教学设计和期待的教学生成,禁锢学生的思维,圈定学生的空间,更不应该为了成就课堂的完美无缺将一切“不和谐因素”抑制在萌芽状态,这是自私而不负责任的举动。真正有效的课堂不可能期待中那般完美,课堂中学生的不同观点和反对意见都应当视作动态生成的宝贵资源,教师应当鼓励、保护并珍惜,因为真正的创造就是从这里开始的,只要适时点燃必定能使课堂如烈火般旺盛,充满活力。如教学人教版初中历史教材八年级上册第14课《难忘九一八》,当我讲到由于的“不抵抗政策”致使东北三省顷刻沦陷,东北人民生活于水深火热之中时,学生们异口同声地认为是个卖国贼,是中国历史的罪人,这时我发现有几个学生并没有附和于其列,似乎欲言又止,我立刻给了他们发言的机会。原来他们认为这么做也是被迫无奈,情有可原的,一方面为了保存自身的实力,另一方面为了依靠日本牵制,战略上形成三足鼎立之势,从历史学的角度讲是明智的。由此看来,学生对这一问题都进行了认真的思考。

二、允许学生步入误区,启动创造潜力

课堂是什么?笔者认为课堂是发现错误和改正错误的地方。如果课堂上学生的回答和表现都是如教师所愿的,那还要教师做什么?因此,我们不应为课堂中学生所犯的错误而烦恼焦躁,相反应当窃喜,因为课堂终于发现了学生不懂的有必要学习的东西,课堂终于实现了自身的价值。课堂允许学生出错,错误资源其实在课堂上也是不可多得的,它是激发创造思维的反面教材,正所谓无错无以自省,学生的回答之误、探究之误都能绽放学生的创造之花,是打开创新之门的金钥匙。对于课堂中所生成的错误,教师不宜立即评价,而应引导、点拨学生在自省自悟中发现、改正错误,启动他们的创造潜能。有时学生的思维活跃度超出了教师的估料,教师更应顺势利导,让思维的硕果更加香甜。

三、注重学生实践活动,发展创造意识

历史学科和语文、数学、英语学科一样离不开学生的实践活动,这样有利于将学生的创造意识外化为行动。教师对于每一堂课都必须进行精心地预设,尤其是对于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活动环节一定要仔细权衡,考虑其操作的可行性和价值性,对于实践活动的指导更应有的放矢,耐心细致。历史课堂的学生自主实践活动包括实地调查、寻访古迹、制造模型、临摹古画、倾听讲坛等等,目的在于刺激学生感官和感知的有机结合,劳心和劳力的双重并用,从而激发学生创造潜意识的发展。教学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教材第16课《昌盛的秦汉文化(一)》,这一课的教学重点在于让学生了解和感受秦汉时期繁荣的文化成就。课上当讲到张衡与地动仪时,我首先利用多媒体课件模拟参观南阳市汉画馆存放的地动仪,然后阅读教材了解地动仪的结构图和原理,最后利用课前准备的材料指导学生制作地动仪模型,学生根据个人喜好自行设计,从材料的选择到模型的拼组再到成品的演示,学生小组分工明确,操作有条不紊,无不彰显出他们的互助协作能力和丰富的想象力、创造力,学生的创造意识和创新思维有效地得到发展。

四、扩大学生信息储量,补给创造能源

针对初中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善于创造的个性,教师课堂中要加强学科之间的相互整合,善于开辟信息的来源渠道,补充大量的课外知识,使学生凭借丰富的知识活跃思维,从而为课堂提供必要的能源补给。扩大学生的信息储量,一方面应当渗透于教师每个教学环节的讲解中,教师不禁意的一句话往往会对学生产生重要的影响;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学生的材料阅读实现,学生在自主阅读中分析、搜集、积累有价值的信息,并对文本材料二次加工形成再认识,这种学习和信息补给对课堂教学是十分有利的;同时还可以通过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实现资源的共享,促进知识的共同积累。教学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教材第8课《中华文化的勃兴(一)》,讲到世界上最早的日食时,我引用古籍中有关最早日全食的记录材料,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深刻领悟这一历史发现的重要意义,同时整合科学教材中关于日全食的知识,进一步认识和感受这一自然奇观,并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谈谈自己曾有的日全食经历,并尝试绘制日全食的动态过程图,从表述到绘制学生的创造能源都得到有效地补给。
综上所述,教师的历史课堂教学是为促进学生历史素养的发展而服务的,教师的“教”必须立足学生的“学”,满足学生的“需”,让我们努力践行“以学定教”的育人理念,归还初中历史课堂的创造本真!
(责任编辑付淑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