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试论创新型人才人格特质激励与开发心理实训策略

最后更新时间:2024-04-01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7373 浏览:23305
论文导读:基本单位。现代人格特质理论,目前学术界与权威人士认为最具影响力的有如下几家:奥尔波特的人格特质论:高尔顿.威拉德.奥尔波特(GordonAllport,1897--1967)的人格特质论(traittheory),他认为人格特质是每个人以其生理为基础的一些持久不变的性格特征。他将人的特质分为以下三大类:a首要特质:所谓首要特质(cardinaltrai
摘要: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培养创新人才,是全社会的共同职责。高等学校是培养创新人才的主力军,高职高专大学是培养各专业创新人才的主要阵地。培养创新型人才,不能只注重知识、能力,同时还要注重创新人格的养成。创新人格的核心要素是高度的社会责任感,追求科学、追求真理的。其次是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综合素质、强烈的求知欲和坚忍不拔的毅力以及开放的心态以与团结协作的精神。以高职高专创新型大学生培养为例,研究探讨创新型人才特质激励与心理开发,在不断的心理实训与团体心理拓展训练中总结归纳“创新特质激励训练,心理开发八步成果”模式。
关键词:创新型人才人格特质心理激励开发实训策略
翻开中国的古代历史,我们拥有辉煌壮丽的灿烂文明;提到古代的发明创新,我们拥有骄傲自豪的四大发明。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魁,古老的中国,无论是思想,还是文化;无论是科学,还是艺术。在为人类社会进步的推进,为世界科学文明的发展,为时代飞速激进的进程都显示出强劲的实力与伟大的功绩。一部光辉灿烂的中国古代史,其实也是一部智慧创新与科学发明的历史。但是,近现代以来的中国的创新发明却黯然失色,不得不叫人无话可说。然而,国家要发达,民族要富强,社会要进步,人类要文明,一切都离不开创新。创新就意味着突破、飞跃和前进。我国的教育在发展和训练学生的创造力思维方面远远不如世界许多发达国家甚至一些发展中国家和地区。有人说,我们中国人总是抱着14世纪以前的灿烂的四大发明的历史而沾沾自喜,故步自封,裹足不前,无所建树。有资料显示,我国技术发明专利只相当日本、美国的1/30,韩国的1/4。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当今世界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综合国力竞争的核心,是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化。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进步,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相当大的距离:原始性创新能力不足,人才,特别是尖子人才缺乏。形势逼人,不进则退。由此可见,我们国家的创新教育、培养创新人才的任务紧迫艰巨。我们的普通教育,应试意识太强,素质观念不足,创新理念缺乏。当然,创造力思维也是心理素质培养的一个重要方面。我们借助心理健康教育辅导这个平台,对我们的中小学生进行创造力思维的意识和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应该是当务之急,刻不容缓。
1 着力培养创新人才是国家经济发展重要的战略基点
中国教育新闻网的权威解读认为:着力培养创新人才是重要的战略基点。文章述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公开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规划纲要》)贯彻党、国务院的方针和部署,着眼我国人才工作全局,对创新人才培养工作进行了全面规划。这个规划对于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有着深远的意义,但对于我们的现代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发展前景。《规划纲要》根据党的十七大关于“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战略部署,对创新人才培养目标和任务进行了全面部署,对改革完善创新人才培养体制机制等方面进行了统筹规划。《规划纲要》序言从三个方面深刻阐述了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一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迫切需要。国势强弱,系乎人才。人才开发是经济社会发展中起着基础性、战略性和决定性作用的重要推动力量,人才强国战略是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制高点”。发挥科技对全面小康的支撑和引领作用,关键在创新人才。二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需要。我国要到2020年建成创新型国家,迫切需要大批具备创新素质和创新能力的人才。我国创新人才总量不足,占人口和人力资源的比例远远低源于:论文结论www.7ctime.com
于发达国家。《规划纲要》提出我国教育还不适应建设创新型国家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其中最严峻的挑战之一,是创新型科技人才紧缺。三是提升国际竞争力的迫切需要。进入新世纪以来,创新人才成为各国竞相争夺的战略资源。在应对金融危机过程中,各国纷纷加大人才和创新投入,全球人才资源争夺更趋激烈;在后危机时代的规划中,发展以人才为基础的经济越来越成为广泛共识。培养创新人才,是全社会的共同职责。高等学校是培养创新人才的主力军,高职高专大学是培养各专业创新人才的主要阵地,学校要从科研、教研,教育、教学,课内、课外多方面重视创新型人才的培养,科研促教研齐头并进,教育助教学全力以赴,课内带课外并驾齐驱,形成创新意识,拥有创新观念,开设创新课程,开展创新训练,举行创新比赛,全员参与创新人才的培养。
2 创新型人才特质的心理素描

2.1 几种人格特质理论

人格特质理论(theory of personality trait)起源于40年代的美国。主要代表人物是美国心理学家高尔顿·威拉德·奥尔波特和雷蒙德·卡特尔(Raymond Bernard Cattell)。特质理论认为,特质(trait)是决定个体行为的基本特性,是人格的有效组成元素,也是测评人格所常用的基本单位。现代人格特质理论,目前学术界与权威人士认为最具影响力的有如下几家:
奥尔波特的人格特质论:高尔顿.威拉德.奥尔波特(Gordon Allport,1897--1967)的人格特质论(trait theory),他认为人格特质是每个人以其生理为基础的一些持久不变的性格特征。他将人的特质分为以下三大类:a首要特质:所谓首要特质(cardinal trait),是一个人最典型、最具概括性的特质。小说或戏剧的中心人物,往往被作者以夸张的笔法,特别突显其首要特质。如林黛玉的多愁善感。b中心特质:所谓中心特质(central trait),是构成个体独特性的几个重要特质,在每个人身上大约有5-10个中心特质。如林黛玉的清高、聪明、孤僻、抑郁、敏感等,都属于中心特质。c次要特质:所谓次要特质(secondary trait),是个体不太重要的特质,往往只有在特殊情境下才表现出来。如有些人虽然喜欢高谈阔论,但在陌生人面前则沉默寡言。

2.2 卡特尔的人格特质论

雷蒙德.卡特尔对人格特质理论的主论文导读:年代以来,人格研究者们在人格描述模式上达成了比较一致的共识,提出了人格五因素模式,被称为“大五人格”。这五种人格特质是:a情绪稳定性:焦虑、敌对、压抑、自我意识、冲动、脆弱;b外向性:热情、社交、果断、活跃、冒险、乐观;c开放性:想象、审美、情感丰富、求异、智能;d随和性:信任、直率、利他、依从、谦虚、移情;e谨慎性
要贡献在于提出了根源特质。1949年,卡特尔用因素分析法提出了16种相互独立的根源特质,并编制了《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测验》(16PF)。这16种人格特质是:乐群性、聪慧性、情绪稳定性、恃强性、兴奋性、有恒性、敢为性、敏感性、怀疑性、幻想性、世故性、忧虑性、激进性、独立性、自律性、紧张性。卡特尔认为在每个人身上都具备这16种特质,只是在不同人身上的表现有程度上的差异。

2.3 现代五因素特质理论

20世纪80年代以来,人格研究者们在人格描述模式上达成了比较一致的共识,提出了人格五因素模式,被称为“大五人格”。这五种人格特质是:a情绪稳定性:焦虑、敌对、压抑、自我意识、冲动、脆弱;b外向性:热情、社交、果断、活跃、冒险、乐观;c开放性:想象、审美、情感丰富、求异、智能;d随和性:信任、直率、利他、依从、谦虚、移情;e谨慎性:胜任、条理、尽职、成就、自律、谨慎。

2.4 艾森克的人格三因素模型

艾森克(Eysenck,1947--1967)依据因素分析方法提出了人格的三因素模型 (three factor model)。这三个因素是:a外倾性 (extrersion):它表现为内、外倾的差异; b神经质(neurotici):它表现为情绪稳定性的差异;c精神质 (psychotici),它表现为孤独、冷酷、敌视、怪异等偏于负面的人格特征,艾森克依据这一模型编制了艾森克人格问卷 (Eysenck Personality Questionnaire,简称 EPQ,19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