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浅议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

最后更新时间:2024-01-24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904 浏览:7146
论文导读:博的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吟咏的时候,对于探究所得的不仅理智地理解,而且亲切地体会,不知不觉之间,内容与理法化而为读者自己的东西了,这是最可贵的一种境界。”诵读可形成良好的语感,是内化语文材料最有效的策略,它可以把诵读形成的语感积淀下来。诵读和背诵可以把情绪最广泛地调动起来,名篇佳作的音韵美、节奏美、气势美,
摘要:语文教学离不开情感教育。情感是人类文明的凝聚、内化与升华,情感教育是语文教学的重要部分。在语文教学中,教师注重情感教育,可以拉近自己与学生的距离,使学生从内心喜欢上语文学习,从而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关键词:语文教学;情感教育;教学措施
1992-7711(2014)04-0061
语文教学离不开情感教育。情感是人类文明的凝聚、内化与升华,情感教育是语文教学的重要部分。白居易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语文教材中,文质兼美的作品有不少的篇幅。这里有对祖国的爱、对人民的忠、对事业的追求、对信念的执著;这里有赤子之心、莫逆之交、朋友之情、手足之谊;这里有拍案而起的激愤、催人泪下的凄切、细雨霏霏的柔婉、天地动容的悲惨;这里有开怀的笑、会心的悦、无名的愁……怎样才能帮助学生发掘出作品的这些内蕴,让真、善、美走进学生的心灵,使学生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呢?笔者认为,首先语文教师应是情感教育的设计师、迁移者,应运用情感教育的策略,把传授知识和学生接受知识这种相互的思想交流和心灵活动融为一体,使教师、学生、作品三者的情感产生共鸣,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内驱力,从而提高语文教学质量。而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应注意抓好以下几个环节:

一、创设情感氛围——以境生情

创设一个良好的情感氛围,让学生处在“我要学”的状态下愉悦地学习。而语文教材中的每一篇作品都是在特定写作背景和写作目的影响下的特定情感的表达。因此,在学生正要接触作品时,教师就应抓住本教材的情感个性,巧设导语,引带入境。导语的设计要从情感出发,以情感作为敲门砖,以情击情,才能叩击心灵。那充满感情的语调、表情、心境,以及结合课文所做的提示性的语言、动作,会创设一种学习情境,会激活学生思维,会让学生产生期待。当学生的情感被调动起来时,他们就会沿着这条情感轨道,走进课文,走近作者。比如,笔者在教《故乡》一课就设置了这样一个导语:同学们,我们每个人都有故乡,我们都深爱自己的故乡,古往今来有多少人写故乡、思故乡。赞美故乡风土人情的有之……抒发对故乡离情别绪的有之……回到阔别多年的故乡的激动和欣喜的有之……鲁迅也是凡人,他一九一九年回到阔别多年的故乡的感受又是如何呢,我们来跟随《故乡》中的“我”的足迹一起去感同身受一下吧。这样就激起学生带着情感去体会“我”回故乡的喜乐悲愁了。

二、读出情感信息——以读生情

“三分诗,七分读”是我国古代就有的说法。也就是说情感教育应寓于朗读训练中。语文教育的老前辈、学识渊博的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吟咏的时候,对于探究所得的不仅理智地理解,而且亲切地体会,不知不觉之间,内容与理法化而为读者自己的东西了,这是最可贵的一种境界。”诵读可形成良好的语感,是内化语文材料最有效的策略,它可以把诵读形成的语感积淀下来。诵读和背诵可以把情绪最广泛地调动起来,名篇佳作的音韵美、节奏美、气势美,只有在诵读中才能真正感受到;文章的起、承、转、合,只有在诵读中才能深刻地体会到。长期坚持诵读,就会从感性上、从直觉上、从整体上去认识、去体验、去占有名篇佳作的精髓,主动地消化和吸收。疯狂诵读的结果就会使学生“出口成章”,它所积累的大量词汇、丰富多彩的语言表达形式对于我们的写作具有直接的模仿和借鉴作用。
朗读是以声音传达视觉信息的活动过程,而声音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相关论文由www.7ctime.com收集,如需论文.本身也是一种情感、一种形象。试想教师面带笑容、精神饱满地走上讲台,那悦耳动听的嗓音、抑扬顿挫的语调、绘声绘色的话语、逼真传神的动作,能不激发起学生求知的情感,能不产生销魂摄魄的效果吗?文章的多种风格,就决定了多种风格的朗读。朗读的语调、声音或高亢或沉缓;或激越或悲伤。它不是照本宣科,而是把作者创作时的全部重新释放出来。恰到好处的声量、充沛浓郁的氛围、笼罩心头的情感,展示和延伸了作品的形象、作品的画面,在身临其境的情感体验中,学生会更快的闯进作品的意境中、作者的心灵里,与作品中的人物一起分担喜怒哀乐,与作者情感产生共鸣。
比如《沁园春·雪》上阕要读的豪情万丈、下阕要读的居高临下、最后三句要读的意气轩昂才能体现作者伟大的胸襟和坚定的信心。而《周总理,你在哪里》以沉缓的声音、深切的语调来朗读才能体味人民对总理的无限深情。《最后一次讲演》中以低沉的喉音平静的叙述李公朴的遇难,随之音量逐渐加大、音速逐渐加快。情感也逐渐由激动→愤怒→咆哮→自豪,这样闻一多先生当时爱憎分明的感情、闪光的泪花、悲愤的神情、有力的手势就如在眼前了。同样,只有抱着掏心掏肺的心态、带着恳切无比的语气朗读才能体会得到《出师表》中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良苦……要使学生在读时读得真、悟得深,语文教师在课前还有一件重要事情要做,那就是广采博览,深刻透彻的了解作者的人生经历、思想历程、写作背景,并把这一信息传达给学生。

三、出情入理——以理生情

列宁说:“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深刻阐明情感教育的目的是让学生学会做人的道理。因此,在学生的情感得到一定的激发时要顺势引人课文深层次的学习中。将知识内化为学生自主思维的动力,提高学生感悟语言文字的能力。此时教学的重点落到学生对作品意境如何理解和让学生如何介入并创新思辨的层面上。教师或以解词析句为手段,或以剖析结构为依据,或以时空范围为线索——都要披文入情,出情入理。抓住情感与情理的联系,引导学生多角度深思理由,丰富学生在学习中的情感体验。从深刻领会作品创造的艺术意境,完成由情入理,寻文悟道的思维迁移。从而激起一种热烈的积极的审美愿望,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能力。
比如,设计《茶花赋》教学时,“醉了”就是传神之笔,为了讲透这个“醉”,就可用“前呼后拥”的策略引导学生进入情感意境中:前是身在异乡的思念之情,却因“画不成”而总难释怀,而回国的机会让他久藏心头的情感一下喷涌而出,就象喝了葡萄酒一样感到甜美、欣喜、兴奋和陶醉。在这种情感意境的想象中,学生自然能体会作者的深论文导读:情感是文章的灵魂,情感教学是语文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以读为基础,以思为关键,充分创设情景,引导学生与文章进行情感共鸣,让课堂活起来,让学生的情感活起来,这样才能更好地进行情感教育。(作者单位:贵州省遵义县第五中学563000)上一页12
情。再如《岳阳楼记》中范仲淹的“忧”“乐”情;《最后一课》中韩麦尔先生的“悲”“恨”情;《黄鹤楼》中崔灏的思乡情;《我的老师》魏巍的师生情;《战争小插曲》中作者的手足情等等,都是让学生透过语言文字中表现出来的“文感”、(下转第53页)(上接第61页)“象感”、“意感”、“情感”来领悟其深刻的哲理。这样不但陶冶了学生的情操,而且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拓展了学生的想象空间。例如教完《故乡》一文后,针对作者文后抒情,笔者布置了一道题目:中年以后的“水生”和“宏儿”,让学生深刻理解社会主义的“情”,反衬封建社会的“恶”,起到了“课”尽而“情”未了的效果。让学生在愉悦中提高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
情感是文章的灵魂,情感教学是语文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以读为基础,以思为关键,充分创设情景,引导学生与文章进行情感共鸣,让课堂活起来,让学生的情感活起来,这样才能更好地进行情感教育。
(作者单位:贵州省遵义县第五中学 563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