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试议高校图书馆“大流通”模式应用

最后更新时间:2024-04-22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31253 浏览:144137
论文导读:
摘要:“大流通”服务模式因其明显的优势目前在高校图书馆已普遍运用,但存在的理由也比较突出。本文通过对大流通的内涵、特点、作用进行分析,指出其存在的理由,并有针对性的提出了高校图书馆在“大流通”服务模式在的一些倡议。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大流通”模式
“以人为本, 读者至上” 是高校图书馆的服务理念,围绕这一理念, 高校图书馆的发展经历了闭架——半开架——全开架的过程。 当前,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 现代设备、 信息技术、 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 面对高校图书馆一方面出现资源浪费, 另一方面读者需求不能及时得到满足的目前状况, 改革现有的服务模式是解决这一矛盾的重要策略。 于是, 大流通的服务理念应运而生。
所谓图书馆“大流通”管理模式是指:充分体现 “以人为本、读者至上”的服务理念,在实现馆藏文献完全开架的前提下,实现各种载体资源和服务区域的合并,借阅合一、进出统一、管理人性、服务高效的一种图书馆管理模式。这一管理模式以其先进的服务理念、高效的资源利用、多元的信息服务和科学的资源整合等特点而成为当代图书馆管理模式的主流。[1]

一、 高校图书馆“大流通”服务模式的特点及作用

(一)“大流通”服务模式的特点

具体说来,“大流通”应该符合以下特点:(1)所有流通中的馆藏文献(包括期刊)均安装了复合性可充消复合磁条;(2)整座图书馆建筑只在总出入口设一套防盗检测系统;(3)读者可以带自己的图书和已经过借阅手续的馆藏图书自由进出图书馆各地;(4)取消各阅览室的条块分割,代之以全馆为单位实行大开间、大开架对书刊统一进行布局。

(二)“大流通”服务模式的作用

1.方便读者的学习研究,体现“ 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

由于以往图书馆布局的缺陷,图书馆设备以及服务方式的不完善,使读者在利用图书馆时受到很大限制,如对读者带书带包入馆的限制、图书使用空间的限制等等,使读者不能自由利用文献和设备资源。图书馆实行“大流通”后,取消了分室管理,读者可以把书带到图书馆内任何一个地方进行阅览;读者对图书馆的使用具有更大的自由度,并拥有更充分的个性服务空间。这种服务方式省去了部分手续,节省了读者的时间,给读者提供了选择的便利。[2]实行“大流通”的服务模式,简化了读者借阅手续,保护了读者隐私,增加了开放时间,为读者提供了宽松舒适的阅读环境,更加方便了读者的学习和研究,这都体现了图书馆“读者至上,服务第一”的服务宗旨。

2.推动文献的开发利用, 提高馆舍设备的利用效率。

实行“大流通”服务模式后,读者可以在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中,自由、自主地选用各类文献,提高了读者到图书馆学习的兴趣,因此馆藏文献资源会得到更大限度的开发和利用。“大流通”模式下,读者可以带自己的书到图书馆自习或与图书馆的藏书对照学习,而且在图书馆开放期间随时都可以自助借还和自助复印;在阅览室的选择上,读者有了最充分的自由, 可以带该室图书到其它阅览室学习,这样就使馆舍、文献、设备都得到了充分的利用,提高了其利用价值和效率。

3.减轻馆员的劳动强度, 提升管理服务的工作效能。

实行“大流通”服务模式,读者借还书手续时完全自助,不需要专门的工作人员来操作, 这样就减少了因人员重复设置而带来的人力资源浪费,工作人员可以专门从事图书整架、巡视及参考咨询服务,大大降低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了工作效能和技术含量。同时,实行“大流通”服务,可以在不增加工作人员额外负担的前提下延长读者借阅时间;读者也可以实时监控自己的借阅信息,减少不必要的由于借阅信息不准确而与图书馆工作人员之间的纷争。[3]“大流通”服务模式既方便了读者,又使文献资源得到充分的开发和利用,提升了图书馆管理服务的工作效能,推动了读者与图书馆之间的良性互动,推动了图书馆的读者服务工作更上一层楼。

二、高校图书馆“大流通”服务模式的必备条件

高校图书馆顺利实现 “大流通” 的服务模式,必须有一系列的前提条件作保障。

(一)建筑结构设计合理

建筑设计的合理性是“大流通”实现的硬件条件。图书馆的建筑设计尽量使用大格局、大开间,并且只设一个进出口。这对拟建新馆的高校图书馆比较容易实现, 但是对大多数高校来说,图书馆的建筑结构是固定的,多数是针对单个阅览室独立借阅而设计的小开间,甚至有的图书馆新馆、老馆连接后同时使用,进出口不止一个。在这些馆舍条件下,采用新的服务模式,其开放程度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

(二) 科学技术与设备介入

大流通是建立在图书馆安全系统、读者自助系统和数字识别系统等一系列产品基础上的图书馆借阅管理模式。在大流通服务模式下,读者可以不用存包在馆内带书自由走动,因此需要一定的技术及设备投入,一方面为读者提供便捷的服务,另一方面对馆内设备、设施及文献资源的安全提供保障。

(三)健全的规章制度

采取统一规范的管理对减少与读者之间的矛盾、在读者心目中树立良好形象具有重要作用。“大流通”服务模式在我国还处于起步阶段,这种模式在我国图书馆界的探索是近几年才开始研究的,付之实践运转这一新型模式的图书馆在全国也为数不多,而且也都是边运转边探索,因此目前还没有完全成熟的方式可供借鉴。统一规范的管理是衡量图书馆管理水平的一个重要尺度,为使“大流通”服务质量更有保障,应根据实践制订出具体的、人性化的工作细则和服务准则,使其统一化、规范化,比如对读者持“一卡通”校园卡进出图书馆的规定、对读者蓄意破坏、损毁、盗窃图书的规定,对保安、物业人员和监控系统的管理制度,在“大流通”环境下图书馆员的工作流程制度等。通过健全管理机制和规章制度,加强宣传引导,规范读者行为,深化读者服务,使读者和馆员都可以“有法可依”,保证“大流通”服务模式的顺畅运转。

三、高校图书馆“大流通”服务模式存在的理由

(一) 加大了书库管理工作的强度

大流通后,无序的读者群加大了流通部门对工作制约的难度。读者入馆后频繁地、随意地抽取翻阅图书,阅读后不归架,乱拿乱放等,增加了工作量,也妨碍了其他读者正常查找文献资料,对于一个论文导读:通”管理的设想.图书馆学刊,2005(6).曹桂芳.高校图书馆“大流通”服务模式初探.图书馆学刊,2011,(1).崔惠敏.高校图书馆大流通模式实证分析.图书馆论坛,2010,(4).上一页12
有责任心的流通馆员来说,其工作几乎是无休无止的。不停地排架、上书、整架、巡视,繁琐重复着以上的工作,给工作人员无论是体力还是心理都造成了极大的压力。

(二)图书破损率增加

图书馆实现大流通前读者是把图书借到馆外去阅读,之后再还回,工作人员方便检查读者还回的图书,能使读者有意识地爱护图书。而在“大流通”服务模式下,学生无须再把图书带到馆外阅览,可以随意在图书馆的任何一个阅览室内看书学习,这就会有部分读者在看书时习惯性地在书或刊上画些字迹等,而阅读完后又不必经过工作人员便可自行将书上架,这样图书的整洁度会受到一定的破坏。
(三)图书丢失率会增大实现“大流通”,读者没有必要把自己的书包放入存包柜中或许某些读者会在工作人员不防备的情况下把图书中的磁条取出把图书放入自己的包中,造成图书失窃;还有的读者趁工作人员不注意时将自己需要的书从窗口扔出,以上种种都会给图书馆带来一定的损失。

四、对高校图书馆“大流通”服务模式的几点倡议

(一)提高馆员素质, 加强服务意识

图书馆采用“大流通”服务模式必须提高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一是工作人员要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爱岗敬业、尊重读者、文明、热情、主动地为读者服务。不仅要熟练掌握专业知识,还要学习一些心理学,管理学等方面的知识。馆员的角色由“守摊式”的管理者变成主动服务者,努力做到为读者提供使用图书馆文献资源的指导,“书有其人,人有其书,为人找书,为书”,只有这样的服务才能使读者对图书馆产生浓厚的兴趣。二是工作人员要加强书库巡视,勤整理书架,保持架位整齐有序。三是加强工作人员的岗位培训,在馆内构建学习与创新的环境,通过送馆员出去进修和利用图书馆的业务学习不断对馆员实施教育,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工作中,为读者提供优质服务。

(二)管理统一化、规范化

流通服务大厅,期刊阅览室,各楼层的开架书库,自习区的管理应一致,要制定具体的工作细则和服务准则,使其统一化、规范化,并确保实施。统一规范的管理是衡量图书馆管理水平的一个重要尺度。采取统一规范的管理可减少馆员与读者之间的矛盾,在读者心目中树立良好形象具有重要作用。

(三)对读者爱书、爱馆思想的教育

图书馆是所有读者学习的家园,要正确引导读者爱馆爱书,让他知道大家共同爱护图书馆的环境,爱护图书馆的图书,图书馆才能真正为其所用,否则在如此开放的环境下,读者不懂得爱护,图书馆的环境会受到很大的伤害。
参考文献:
[1] 庞红兰.“大流通”背景下高校图书馆管理创新——以江苏师范大学图书馆为例[J]. 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2(08).
[2] 朱晓宁.对我馆开放式“大流通”服务模式的深思[J].情报探索, 2008(3) .
[3] 王唯玮.采用并轨方式实现图书馆“大流通”管理的设想[J].图书馆学刊, 2005(6) .
[4] 曹桂芳.高校图书馆“大流通”服务模式初探[J].图书馆学刊,2011,(1).
[5] 崔惠敏.高校图书馆大流通模式实证分析[J].图书馆论坛, 2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