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浅谈特约评析:基于幼儿光影概念幼儿园科学活动设计

最后更新时间:2024-03-13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6240 浏览:16658
论文导读:为什么影子是有颜色的呀?”她用肯定的语气回答:“影子就是有颜色的,跟我一样。”研究者又问:“那你为什么觉得其他几种影子都不是呢?”她的解释是:“这张(图片3)是方形的,不对;然后其他的影子上面没有小兜,也没有铃铛。”该幼儿可能还没有将“影子”跟水面上的“倒影”区分开。(2)多数4~5岁幼儿(4岁组75%,5岁组70%)选择了
眼睛,是我们认识周围世界的主要通道。生活中,大部分物特约评析:基于幼儿光影概念的幼儿园科学活动设计由提供海量免费论文范文的www.7ctime.com,希望对您的论文写作有帮助.体是不会发光的,比如家里的沙发,宝宝的玩具,四周的墙壁,窗外的草地、树林、马路、汽车……当阳光(或夜晚的灯光)洒在它们身上时,有一部分光线会被反射到我们的眼睛里,于是我们就看到了这个丰富多彩的世界。当我们能看到物体时,往往也会看到它们的影子。这是因为,光在均匀的空气(或水、玻璃等)中是直线传播的,遇到不透明的物体时,物体的后面就会出现一个光线到达不了的区域,结果跟其他区域相比,这个区域看上去显得黑黑的,这就是物体的影子。影子的产生离不开光,而有光的地方通常就会有影子。现实世界中光、影密不可分,所以通常合称为光影现象。
光影现象如此普遍,幼儿无需特别注意,就能积累相当丰富的光影经验。找影子、踩影子、玩手影游戏都是幼儿非常喜欢的活动,这些活动也会进一步丰富幼儿的光影经验。在这个过程中,幼儿会不会对光影形成某些特定的想法乃至概念呢?幼儿的光影概念又是如何发展的呢?怎么做才能推动幼儿光影概念的发展呢?从皮亚杰(1930)、德弗里斯(1986)到现在,这些理由一直吸引着许多研究者的兴趣,研究的结果为教育活动的设计提供了有益的启迪。

一、幼儿对光影现象的认识

研究显示,中班到大班是儿童光影概念发展的飞跃期。大班幼儿对影子成因最普遍的认识是,影子是黑的,所以要光“照亮”才能看见;没有光就看不见,但影子仍然存在。大班幼儿能注意到影子与物体、光源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但对细节认识不足。

1. 对影子成因的认识

在幼儿对光影现象的认识当中,“影子是怎么产生的”是一个核心的理由。根据徐杰等人[1]、彭春燕[2]的研究,幼儿对影子成因的认识大致有四种不同的水平:
(1)对影子和光的关系缺乏基本的感知。他们已经知道什么是影子,并能找出(或指出)影子,但在他们看来,影子是物体本身具有的,是一种附属物,会从某个地方出来。甚至有的幼儿认为影子在黑暗中才会有,白天或太阳下没有影子,因为太亮了。另外,还有少数儿童不知道什么是影子,不能回答自己在太阳下是否看到过影子。
(2)照亮理论。这一水平的幼儿对影子成因形成了朴素理论,他们意识到光源和影子有关系,认为影子是黑的,所以要光去“照亮”才能被看见,没有光就看不见影子,但这时影子仍然存在。也就是说,影子不依赖于光而存在,而是物体的附属物,不管我们能不能看到,它都是存在的;光的作用不是“产生”影子,只是消极地“照亮”影子,让我们能看到它。
(3)触发理论。这一水平的幼儿认识到,没有光,影子不可能存在(而不是看不到影子),但具体到影子的产生过程,则认为是光照到物体上,影子就从物体中“跑出来”(或“反射出来”)。另外,还有部分幼儿认为,光线可以通过物体照到影子上。
(4)阻挡理论。这一水平的幼儿认识到,物体阻挡了光线才产生影子。有些幼儿明确地知道,光到达不了的地方,形成了影子;有些幼儿还认为,因为物体的阻挡,光线会弯曲,可以绕过物体而到达影子。
彭春燕发现[3],中班到大班是儿童光影概念发展的飞跃期,认识水平明显提高。而徐杰等人[4]则发现,大班幼儿中处于“照亮理论”水平的幼儿最多(占总人数的40%),即认为有了光才能看到影子,但看不到的时候影子也是存在的。这一发现再次印证了幼儿将“过程概念物质化”的认知特点:他们把物体阻挡光线这一过程的结果(影子),当成了客观存在的物质实体。

2. 对影子特征的认识

孙乘就此理由对60名4~6岁幼儿进行了研究[5]:向幼儿同时呈现上面五张图片,解释图片含义(太阳照在机器猫身上,地上就有了它的影子)、指出光源(太阳)位置后,向幼儿提问“你觉得哪个是机器猫的影子呀?只能选择一张你认为是的”,结果发现:
(1)只有1个幼儿(为4岁组的)看了很久之后,选择了图片1。研究者追问:“为什么影子是有颜色的呀?”她用肯定的语气回答:“影子就是有颜色的,跟我一样。”研究者又问:“那你为什么觉得其他几种影子都不是呢?”她的解释是:“这张(图片3)是方形的,不对;然后其他的影子上面没有小兜,也没有铃铛。”该幼儿可能还没有将“影子”跟水面上的“倒影”区分开。
(2)多数4~5岁幼儿(4岁组75%,5岁组70%)选择了图片2,其中很多幼儿是直接选了该图片,没有犹豫。部分幼儿解释:“因为它(指的是影子)跟机器猫最像,他们是手拉手的好朋友”“因为它在机器猫的旁边,是跟着它的。”这些幼儿已经认识到影子和物体在外形上有联系,但认为二者外形应该是一样的,却没有注意到影子与光源、物体间的相对位置关系。
(3)多数6岁幼儿(75%)在图片2和图片4、5之间犹豫不决,但最终选择了图片4或5,他们对光源、物体、影子之间的位置关系已经有了比较清楚的认识。不过,选择图片4、5的各占一半,选择图片4的幼儿解释为什么不选图片5时普遍表现出犹豫,给出的解释包括:“因为它(机器猫)踩到影子了。”“它(影子)离机器猫太近了”。
彭春燕的研究中[6],绝大多数幼儿(中班有77.6%,大班则达到98.4%)都能认识到影子和物体形状相似,但是对于影子形状的决定性因素(物体挡光面的形状)却没有明显意识。她提供了台灯、手电筒,圆形、方形的卡片,长方体、圆柱体的盒子,各种形状的积木、球等,要求幼儿制造方形、圆形的影子。结果发现,只有少数幼儿能用圆柱体既造出圆形影子,又造出方形影子。
综合以上研究,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绝大多数幼儿能认识到影子是黑色的,影子的形状与物体类似。
(2)多数小、中班幼儿尚未注意到影子与物体、光源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多数大班幼儿能注意到这一关系,但对于进一步的细节认识不足,如:影子跟物体是相连还是分离的,影子的形状会不会发生变化,哪些因素会影响到影子的形状等。特约评析:基于幼儿光影概念的幼儿园科学活动设计由提供海量免费论文范文的{#GetFullDomain},希望对您的论文写作有帮助. 全文地址:www.7ctime.com/kjxlw800z/lw15340.html上一论文:浅议用思想引领以科研推动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