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探究上古衡量词文化义

最后更新时间:2024-02-01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3105 浏览:8929
论文导读:
【摘 要】
度量衡为测验一切物品之标准,人们对它的认识历史悠久。近年来,量词的研究早已受到人们的重视,但是对于度量衡词汇所反映出的各个文化层次的研究还不多见,本文以衡量词为主要考究目标,试图对其进行剖析,进而挖掘其背后蕴藏的文化意识和文化背景,以期揭示其关于物质、精神等各个层次的文化内涵。
【关键词】
衡量词 权 衡 文化
2095—6517(2014)01—0018—03
度量衡之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几乎无时无地无事无人不与之发生关系。上古衡量词文化义相关论文由www.7ctime.com收集,如需论文.中国古代积累了丰富的计量实践经验,由此也产生了许多度量衡词汇,随着文化语言学的兴起,度量衡词汇的文化义理应受到特别的关注,我们试图以度量衡词汇为题材,对其考察和研究,对其语汇系统和结构进行剖析,进而挖掘其背后蕴藏的文化意识和文化背景,进而总结一些规律,发掘一些有价值的成果或论见,以期揭示度量衡词汇系统记录的关于物质、制度、心理等各个文化层次的内涵。这对于推动文化语言学的发展,丰富其研究内容,都有积极作用。
度量衡为测验一切物品之标准。欲知物之长短,不得不资于度;欲知物之多少,不得不资于量;欲知物之轻重,不得不资于权衡。度量权衡,所以缴佰而齐物,国家设以制定,则民不欺。于是“为之度,以一天下之长短,为之量,以齐天下之多寡,为之权衡,以信天下之轻重”。盖社会之交际频繁,而人民之情伪亦起,不有以定其标准而严厉执行之,则强者役弱,智者放愚,势所必至。放“度量权衡,必资之官,资之官而后天下同”。
溯自伏羲画八卦而数起,至黄帝尧舜而大备。黄帝“治五气设五量”,复命伶伦取竹子昆仑之懈谷,以作黄钟之律,而度生焉。量权衡之数,皆起于度。故度量权衡之数,皆出于律。此中国度量衡制度之起源也。
考究度量衡之制,以权衡为最难,衡,即重量,以权本身之重,历年久远,不免差减故也。西周青铜器铭文上的匀、寽、爰是重量单位,但匀、寽、爰之间的换算关系,以及它们的单位量值已无法确切。秦汉文献虽每对寽、爰作些注释,但说法不一,无可依从。战国秦、宋、晋、齐、韩、赵、魏、燕、楚、越等国普遍使用斤和镒,但斤、镒多用于馈赠等计重,前面是一些大数、整数,如百镒、百斤、千镒、千斤、五千斤、万镒等,而极少用在确切的记数后面。文献中斤、镒似乎是并用的,它们互不相属。战国铜器和货币中常见的寽、斤、甾也是重量单位,从进位关系看这些单位与斤、镒之间也没有联系。
最早较系统地记载衡制的文献仅见《汉书·律历志》。由于西汉末刘歆将秦汉度量衡制度整理成文,使之更加规范化,条理化,后收入《汉书·律历志》,成为最早的度量衡专著,所以这里我们以《汉书·律历志》里记载的铢、两、斤、钧、石为基础来探讨上古衡量单位的文化义,即所体现的物质文化以及非物质文化义。

一、上古衡量词与物质文化

《汉书·律历志》首先将权衡之称谓作了进一步说明,即衡者,平也,权者,重也。衡必须任用权与物之均衡来平轻重,即权与物相等量而得到衡之平。可见秤重之标准器的形制应该是等臂式的天平。并且从文字上可以推证,当时衡杆上已有“准”这一装置,即《汉书·律历志》所云“其道如底(平也),以见准之正,绳之直”和“绳直生准,准正则平衡而均权矣”。此处所云之“准”应该就是天平秤杆所附设的准星。战国楚铜衡杆正面中部刻有尖端向下的夹角,并为中心刻线所平分,应该就是“准”的最初形式。
上古之权主要有铜权与铁权。小者如两,大至钧石。新莽时期权的形制有其特点,即所谓“圜而环之,令之肉倍好者”。孟康注:“谓为(锤)之形如环也。”如淳曰:“体为肉,孔为好。” 师古曰:“锤者,称之权也。”权衡的主要单位是五个,即铢、两、斤、钧、石。
【铢】《说文解字》云:“权十絫黍之重也。从金朱声。”《小尔雅》《淮南子》《说苑》均言二十四铢为两。
【两】《说文解字》云:“两,二十四铢为一两,从一,兩平分也。” 《汉书·律历志》云:“十六两为一斤。”《淮南子·天文训》、《说苑》皆同。
【斤】《说文解字》云“斤,斫木斧也”。斤是“釿”的简化,计重需要公认的重量单位,人们在长期生产与交换过程中,照着砍木头斧子“釿”的样子,制成了金属货币,即釿币。金属货币是按本身重量作为等价物的尺度的,于是人们常用釿币重量与其他物品进行比较,逐渐釿就变成了固定的一个重量单位量,所以斧渐渐过度为一个重量单位——斤,所以“斤”是从实用器转化来的。
【钧】《说文解字》云:“三十斤也,从金,匀声。” 《考工记》说釜重钧,证明当时还有钧这一重量单位。钧本指制作陶器所用的转轮,《盐铁论·遵道》:“转若陶钧。” 借为重量单位,三十斤为一钧。许云“三十斤也”,当为假借。又与“均”通。《荀子·议兵》:“明道而钧分之。”从西周铜器的铭刻来看,“匀”主要用来计“金”。西周青铜器刻铭中有“金一匀”,“金十匀”。至于“均”与“匀”在单位名称和单位量值上是否有承袭关系,已无从考证了。
【石】《说文解字》云:“百二十斤也。”注曰:“石者,大也,权之大者也,四钧为石。”上古重量的测定必须借助一定器具,即衡器。最初的衡器,是在一根直棍子上,一端吊上被衡量的物品,另一端挂上一块石头,欲提起棍子及其上所吊挂的物品石块,便在棍子上系上提纽,为使所吊挂物品石块在吊起的棍子上平稳住,便用手在棍子上比较,找出使二者平衡的点,再把提纽移至此点上。量不同重量的物品便利用调换石块大小和移动棍子上的挂吊石块和物品间距离办法进行,这样便构成了古代最初的“秤”。因关键在平衡,所以最初的秤叫衡,用来平衡的大小石块称权,权即砣,也叫石,故此也就有了石这个重量单位及名称。再后来人们用积黍粒法确定准确重量,得出斤两等重量单位的精确数量,把石也测出重量,正好一百二十斤。
《汉书·律历志》述衡曰:“衡权者:衡,平也;权,重也。权者,铢、两、斤、钧、石也,所以称物平施知轻重也,本起于黄钟之重,一龠容千二百黍,重十二铢,两之为两,二十四铢为两,十六两为斤,三十斤为钧,四钧为石。”黄钟是论文导读:焉。地之中数六,六为律,律有形有色,色上黄,五色莫盛焉。故阳气施种于黄泉,孳萌万物,为六气元也。以名元气律者,著宫声也。宫以九唱六,变动不居,周流六虚。始于子,在十一月。衡权者:衡,平也;权,重也,衡所以任权而均物平轻重也。其道如底,以见准之正,绳之直,左旋见规。右折见矩,其在天也,佐助旋机,斟酌建指,以齐七政,故
十二律之一。声调最宏大响亮。在宫、商、角、征、羽五音之中,宫属于黄钟,五音十二律由此而分。在中国文化上特别强调起始音黄钟宫。认为它代表着皇宫和的地位与影响。凡音乐演奏,必先定调,要定上古衡量词文化义由优秀论文网站www.7ctime.com提供,助您写好论文.调,必先确立起始音黄钟宫的高低。为此,古人创制了两种音高标准器;一者称为“律管”,即管式音高标准器;一者称为“弦准”,即弦式音高标准器。由于后者易受大气潮湿影响,从而转变张力,转变音高,人们往往以黄钟宫音律管先调定弦线黄钟宫音高。为了确定黄钟宫音管的不变性,古代人规定了律管的管长、口径和内周长,在口径不变的条件下,能吹出黄钟律的律管,其管长是一致的,管内的容积也是一定的。
由于确定律管发音的高低,不仅要确定管长,而且还要精确地测量管的横截面和容积。这就决定了律管和度量衡的密切关系。黄钟管长九寸,以九十粒黍横向排列的长度相印证,即一粒黍为一分,一百粒合汉之一尺。律管容积为八百一十立方分,与积黍之数相对应则容一千二百黍,合汉时一龠,一千二百黍之重又合十二铢。所以又由此看出上古权衡又与谷物有关系,“黍”即糜子,一年生草本植物,叶线形,子实淡,去皮后称黄米。据校验,取中等大小的黍一百粒,横向排列约长23厘米,一千二百粒约重

7.4克,与汉代十二铢之重基本符合。

二、上古衡量词与精神文化

古代社会为度量衡赋予了相当神圣的象征作用,认为衣食是人的天禄,尺代表衣禄,升斗代表食禄。所谓斗主盈亏,尺主长短,秤主升降。并且把使用度量衡的态度直接和人的福禄升降寿夭联系起来。这种思想的深入人心,在一定程度上对当时的社会秩序起到了规范作用。
衡权与黄钟有密切联系,从黄钟的分析中我们可以反映出古人的精神心理世界。黄钟:黄者,中之色,君之服也;钟者,种也。天之中数五,五为声,声上宫,五声莫大焉。地之中数六,六为律,律有形有色,色上黄,五色莫盛焉。故阳气施种于黄泉,孳萌万物,为六气元也。以名元气律者,著宫声也。宫以九唱六,变动不居,周流六虚。始于子,在十一月。
衡权者:衡,平也;权,重也,衡所以任权而均物平轻重也。其道如底,以见准之正,绳之直,左旋见规。右折见矩,其在天也,佐助旋机,斟酌建指,以齐七政,故曰玉衡。《论语》云:“立则见其参于前也,在车则见其倚于衡也。”又曰:“齐之以礼。”此衡在前居南方之义也。
那么,在上古的语言世界里,人们又赋予有关权衡怎样的象征作用呢?
衡,指的是计算重量的戥,秤。秤上排列的秤星,象征着天上的群星。斤两的出入,高低要公平,不可以瞒心昧己,暗中有满天星神监察。十六两上应十六颗天星,前十星为十殿阎罗王,关系人的生死,后六个星为“福、禄、寿、财、喜、吉”关系人的阳世命运。如果人在斤两上亏瞒,亏一两则吉星有亏,自家的吉庆之事减少。亏二两则喜星有亏,自家喜庆之事减少,以此类推。一时的取巧得利,其实损人害己。两下面设钱,亏了一钱,损了他人,则在自己的财运方面就减去一钱。秤杆被称之为“四衡”,是衡量人的生死禄命的。秤砣称之为“四权”是掌握人的高低升降的。
“权者,铢、两、斤、钧、石也,所以称物平施,知轻重也。”
“权与物钧而生衡,衡运生规,规圜生矩,矩方生绳,绳直生准,准正则平衡而钧权矣。是为五则。规者,所以规圜器械,令得其类也。矩者,矩方器械,令不失其形也。规矩相须,阴阳位序,圜方乃成。准者,所以揆平取正也。绳者,上下端直,经纬四通也。准绳连体,衡权合德,百工繇焉,以定法式,辅弼执玉,以冀天子。”可见,权衡已经与社会规矩、制度合而为一了。
语言是一种文化现象,透过语言,我们可以探索古老社会的物质精神等各方面文化,随着探讨的加深,人们定会透过语言对古老文化有更深刻、更全面的认识。
【参考文献】
[1] 吴承洛.中国度量衡史[M].上海书店,1984.
[2] 丘光明,邱隆,杨平.中国科学技术史·度量衡卷[M].科学出版社,2001.
[3] 丘光明.中国历代度量衡考[M].科学出版社,1992.
[4] 吴承洛.中国度量衡史,中国文化史丛书[M].上海书店,1984.
[5] 国家计量总局,中国历史博物馆,故宫博物院.中国古代度量衡图集[M].文物出版社,1984.
[6] 河南审计局.中国古代度量衡论文集[M].中州古籍出版社,1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