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试论理工类院校人文素质教育培养对策

最后更新时间:2024-01-17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6580 浏览:22014
论文导读:体素质。人文素质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它需要不断学习他人的研究成果,吸收世界优秀的历史文明和博大精深的文化,方能在日积月累中慢慢培育而成。但是理工科专业有自己专业课程的学分要求,人文素质教育教育课程不可能占主体地位,因此通过系列讲座来辅助就显得格外重要。我校在这方面多年来坚持“屏风大讲坛”、“雁山大
摘 要:大学教育重专业知识和技能,轻人文素质培养的现象已经引起了多方重视和深思。笔者认为理工类院校人文素质教育途径要有自己的特色:建构"文理比列恰当"的课程体系,将人文素质教育常态化;以"与专业特色相结合的人文系列讲座"为辅助载体,创新理工科人文素质教育培养途径;以校园文化为土壤,培育大学生人文精神。
关键词:理工类院校 人文素质 教育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以下简称《纲要》)明确指出:坚持以人为本、推进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然而长期以来,理工类高校大学生人文素质却不容乐观,这跟高校的分系科的专业教育体制有关。不少大学的办学思想是强调培养专门人才,重视传授学生专业知识和技能,而弱化全面素质教育。从这样的观念出发,大学教育的任务就被简化为培养能够胜任某种职业的“工具性”人才。爱因斯坦曾对此提出过批评:“用专业知识教育人是不够的。通过专业教育,他可以成为有用的机器,但不能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显然,从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目标来看,接受人文文化的熏陶,是大学生所必需的。因此,理工类院校要落实国家的教育规划任务,建立知识创新的教育体系,把人文教育提到重要的位置上来,培养出具有人文精神、能综合运用专业技术知识为社会服务的高素质技术人才。

一、人文素质教育的内涵

人文素质教育兴起于以人为本的时代,在国外备受重视。哈佛大学荣誉校长 Rudenstine 指出:地球上最稀缺的 “资源是经过人文教育和创新性培训的智力资源。”我国学者提出人文素质是指“由知识、能力、观念、情感、意志等多种因素综合而成的一个人的内在的品质,表现为一个人的人格、品质和修养。”人文素质体现在三方面:人文知识、人文能力、人文精神。人文知识包括文史哲基础知识、价值规范和社会基本知识;人文能力包括价值认识能力、价值选择能力、价值批判能力和人文表达能力;人文精神指的是对民族终极关怀的认同和共鸣,基本的道德人格力量和团结、合作、的态度及积极健康的国家意识。这种知识、能力和精神的获得,主要依靠后天人文环境的熏陶和人文课程的教学,这便是人文教育,也称人文素质教育。[1]
学者杨叔子说:“人文文化也至少涵盖四个方面: 人文知识,人文思维,人文策略,人文精神。相应地,人文教育亦复如是。”科学教育教人做事、人文教育教人做人,两者相互交融才是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必定趋势。[2]
笔者认为,人文素质教育应该包括人文知识教育、人文思维策略训练、人文精神的培养。人文知识是人文精神的载体,人文精神是人文知识的理性升华。两者相互依存、相互支持、相互影响。故对于理工类高校而言,不能只重视培养学生专业知识和技巧,还要注重培养他们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精神,培养他们的道德观和价值观,培养创新思维、能力以及应有的做人的道理。

二、理工类院校人文素质教育实施策略

(一)建构“文理比列恰当”的课程体系,将人文教育常态化

专业素质教人求真求是,人文素质教人求善求美。理工科院校的人文素质教育要以课程为依托,将人文素质教育常态化,才能使教育不流于表面。
国外知名理工类大学人文学科课程占到全部课程25%,而我国不少理工科院校人文素质类课程不足15%。因此,提高人文社科类课程比例是理工类院校实施人文素质教育的主要途径。理工科专业根据自身的人文素质教育理念组织一组或多组核心课程,如可将哲学、艺术、逻辑、历史、文学、政治学、心理学、经济学、商学、社会学等组合适合自身专业的人文核心课程,要求学生必修或限制性选修,同时各学校应该明确人文素质类课程的比例。我校针对学生素质的目前状况,要求理工科学生选修文科课程,文科学生选修理科课程。尤其要求理工科专业开设一些大学生人文素质类的课程,如环境专业开设美术课; 建筑工程专业开设艺术鉴赏课。全校开设《大学语文》、《中国近代史思想》、《艺术欣赏》、《中外经典文学作品鉴赏》、《创新思维训练》、《中国传统文化讲座》、《音乐》和《舞蹈》等人文素质教育公选课,并要求学生选修人文类课程不低于20%学分, 使人文素质教育课程化、规范化和科学化。
人文素质教育的渗透,不仅仅是开设人文学科的课程,还指的是各理工科专业在自己的专业课程中挖掘出科学本身具有的人文精神,教给学生运用科学技术造福人类、推动社会进步,为社会服务的精神的价值理念和勇于追求理想的精神信念。教育大家弗莱克斯那说过“所谓人文学科,不仅是传统的人文学科,还包括深奥的科学知识本身所固有的人文价值,除了追求一种科学精神外,世界没有失去——除非他丧失自己的趣味——将来也决不会失去纯洁的、欣赏性的和人文精神:对美的热爱,观众由勇于主宰命运而非小计服从的理想所确立的种种目标。”[3]

(二)以“与专业特色相结合的人文系列讲座”为辅助载体,创新理工科人文素质教育培养途径

人文素质是由人文知识、人文态度和人文精神构成,这三个方面是不可分割的有机统一体,构成了一个人的整体素质。人文素质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它需要不断学习他人的研究成果,吸收世界优秀的历史文明和博大精深的文化,方能在日积月累中慢慢培育而成。但是理工科专业有自己专业课程的学分要求,人文素质教育教育课程不可能占主体地位,因此通过系列讲座来辅助就显得格外重要。我校在这方面多年来坚持“屏风大讲坛”、“雁山大讲坛”活动,坚持人文素质教育类的讲座,如《大学生创业》、《中华经典对联鉴赏与写作》、《中外音乐欣赏》、《大学人文精神》、《中华传统文化系列讲座》等。其次以“国学班”教育为平台,植入传统文化的教育。我校举办国学兴趣班,讲授传统的《四书》《五经》、孔子学说、古典诗词艺术等,以传统文化精神和中华美德教育陶冶学生品德和情操。
然而,专业的特殊性也决定学生的兴趣点,因此除一些人文社科共同涉及的知识体系外,可根据专业的需求有所侧重与创新。各专业还可以探索具有专业特色的系列人文讲座。如土木专业可以举办“风水文化、居住文化、建筑艺术”等系列讲座。我校要求每个专业一年要有2个以上的讲座,不同专业邀请一些在各自领域里有影论文导读:
响的专家学者或者成功人士来做讲座,他们的人格魅力、知识成就甚至是成长经历对学生都是一种无形的影响。这些人文讲座,与专业特色相结合,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易于转化成学习的内驱力。对于启发学生思维,开拓学生视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方面起到不小的作用。

(三)以校园文化为土壤,培育大学生人文精神

校园文化是学校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称。它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及精神文化。物质文化是校园物质、环境、设施等建设,制度文化是校园文化的规章、制度等,精神文化则是学校校风、学风、班风、人际关系等深层文化。校园文化建设是人文素质培养的重要途径,它可以通过环境潜移默化的熏陶和影响,对大学生的人文素质产生作用。
从校园人文环境建设到各项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都能使大学生在寓教于乐中丰富情感、陶冶情操、美化心灵、提升艺术品位和人文修养。比如我们学校每个教室都挂有科学家或者艺术家的名人名言,走廊上都有文明礼貌用语的提示牌,这些都能让学生在浓郁的人文氛围中耳濡目染。为加强人文素质活动教育,我校还开展了诸如“高雅艺术进校园”、“优秀校园文化成果”评比、大学生社会实践项目评比、大学生才艺大赛、五四青春文化艺术节、中华经典读书月、书画摄影展、大学生社团论坛等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使学生在丰富的活动中体验大学的人文精神。通过各种形式的校园活动和文化艺术氛围的营造,可以引导学生感受生活的美, 启迪思想,完善人格。
人文素质教育的目的,就是要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发展、学会做人。引导他们去深思人生的目的、价值和作用,鼓励他们去追求、去创造,陶冶情操、完善人格。把学生培养成为一个有知识文化、有理想追求,懂生活会深思,懂奋斗有责任的健全人格的人是我们教育的终极目标。
参考文献:
[1]张梅珍.理工科院校人文学科建设与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深思,[J].湖北社会科学教育论丛,2006(04):170
[2]杨叔子. 科学人文, 不同而合[J]. 高等教育研究, 2003(03):15-19
[3]夏中义.大学人文教程,[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07):8
作者简介:
黄麒静 ,桂林理工大学广告12级学生;
何德珍,桂林理工大学教授,研究方向:广告文化与品牌策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