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借用“留白”艺术,提高语文课堂效率-学年

最后更新时间:2024-01-19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5227 浏览:14125
论文导读:
摘要:留白是一种艺术表现手法,它是作者留给学生驰骋想象的一块广阔的艺术天地,是循着作品主题、思路和人物性格的发展逻辑而能曲径通幽的一片迷人的“绿洲”。在教学过程中合理运用“留白”,可以让学生快速进入思维状态,激活学生的头脑,使他们论文下载中心www.7ctime.com
的头脑成为可以点燃的火炬。“留白”就是给学生一个发现、研究、探索的机会,教师应适时把握机会,在需记时“留白”,在需恩时“留白”,在需悟时“留白”,努力创造出一种“无画处皆成妙境”的艺术境界,给人以美的享受,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关键词:语文教学;留白艺术;应用;课堂效率
“留白”,指书画艺术创作中为使整个作品画面、章法更为协调精美而有意留下相应的空白,让你有想象的空间。进而实现“虚实相生”,使人觉得“空白是画”。这种留白艺术,留下了想象的空间,拓展了作品的意境,是一种高超的技艺,是智慧的显现。同样,留白艺术也适用于语文课堂教学。在教学过程中适当“留白”,可以让学生快速进入思维状态,激活学生的头脑,使他们的头脑成为可以点燃的火炬。“留白”就是给学生—个发现、研究、探索的机会,促进学生积极动脑,从而提高课堂效率。在课堂上,“留白”表现在教师传授教学内容的同时给学生以消化理解的空间,即在授课过程中教师留给学生思考时间。这包括读课文时留给学生的理解时间、教师提问时留给学生的思考时间、教师板书时留给学生的思考时间、学生做练习时教师的巡视时间、小结后学生反思质疑时间等。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学习能力,展开思维去思考,从而获得对知识内容更为深刻的理解,这充分体现了《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积极倡导“自主、学习、探究”的新课程理念。所以在教学中合理地运用留白,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发展学生的想象力。那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应如何运用“留白”艺术呢?

一、在需记时“留自”

记忆被人誉为“一切智慧的根源”。理解了并不一定能记住,记住了能进一步加深理解。语文课堂应在让学生熟读课文、指导朗读方面留有足够的空间。因为教师对教学重点、难点的强调,最终还是需要通过学生的记忆才能内化。只有记熟了,理解透了。才能变成自己的知识,才能化为能力,才能发展智力,才能成为智慧。对于语文学习来说,尤其需要熟读、背诵。特级教师钱梦龙说:“教师特别重视诵读指导,这非常有利于学生形成对古汉语的语感熟读和背诵又使学生逐步积累起比较丰富的感性材料……这就为提高语文的阅读能力打下了比较坚实的基础。”而新课标则明确指出:阅读教学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对于古典诗词以及一些经典散文篇章的学习,我设计的教学主要以学生感受为主,理解为辅,要求以学生采用即时背诵的方式,充分发挥他们精力充沛、记忆力强的优势,即在课堂诵读后“留白”,引导学生去美读,去想象。当然,在读的基础上,在配以多媒体展示的画面、音乐等。这样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我在教朱自清《春》这篇散文时,第一课时我主要以读促理解,以读促感悟。采用自由地读一范读(播放电视散文)一导引(想想文章描述了哪几个画面?)一自由读(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读)一演读(四人一组表演或上台,并阐明选择朗读的理由)一背读,给学生在读这个环节留有充足的想象、思考的时间,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读,领略到春的气息,体会到画面的情境,自然进发出春之美好的感受。
总之,教师在课堂上适时“留白”,尽可能地让学生趁热打铁,把知识巩固“消化”。这不仅减轻了学生的学业负担,还提高了学习效率。

二、在需思时“留白”

古人云“熟读深思子自知”。可实际情况是,往往有一部分学生读书不得法,常常是“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所以对课文的理解往往是蜻蜒点水、非常肤浅、领略不到文章的妙处。当学生阅读自认为没有问题时,正是教师留下“空白”,“吊学生胃口”的好时机。这时教师恰到好处的“设疑”会激发学生“解疑”的,“解疑”过程就是学生“探究”的过程。学生有了积极的探究意识,再加上有充足的思考时间,这在无形中就“把创造还给学生,让教育充满智慧挑战”,从而使整个教学过程张弛有度、紧张愉快。例如:在教《陈涉世家》时,就“陈涉是个怎样的人”这一问题让学生展开讨论,绝大多数学生都认为陈涉是个英雄。他胆识过人、足智多谋、洞察时局、有远大的理想和抱负,敢于向血统论发出挑战,是个顶天立地的大丈夫。这种观点我理所当然地给予支持;此时,我却抛出了我的见解,让学生去评论,我认为陈涉是一个小人,是伪君子,因为他称王后奢侈无度,并杀死了前来投靠他的旧朋友,完全忘掉了当初立下的“苟富贵,勿相忘”的誓言。这个观点一提出,立刻引发了热烈的讨论,有支持,有反对,双方各从书中找依据,学生创新的思维完全被激活。此时,我再次引导学生去读课文,去思考司马迁将陈涉列为世家时为什么还去写他的忘恩负义呢?再次的讨论与交流,使学生在质疑、争论中领略·代史圣“其文直,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的磊落胸襟,感受他重功业、轻成败的英雄情结。同时,在质疑中,学生也明白了瑕不掩瑜,从而对陈涉非凡的人格魅力心悦诚服……就这样,学生通过质疑,自己解惑,既深化了对课文的理解,又活跃了思维,激发了创新意识,培养了创新能力。
总之,根据课堂进程因地制宜地“设疑”“留白”,让学生思维的火种在沉思中点燃,智慧的火花在撞击中闪光,这样就自然地提高了学生的思辨能力。

三、在需悟时“留白”

语文学习是慢功夫,需要不断引导学生积累、感悟、领悟,从而逐步提高他们的悟性。作为语文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悟性思维一以读导悟,以品启悟,以问促悟。例如:培根的《谈美》一文,作者在这篇杂感中,论及人的“形体之美”“颜色之美”和“优雅行为之美”,最后提出了“德行美”,希望“美的形貌与美的德行结合起来”,从而达到理想的美的境界。这样的文章内涵非常丰富,很难用言语直接解释清楚。如果教师授课时喋喋不休,大讲特讲这篇文章语言如何优美隽永,反而会破坏美文的形象美论文导读:在我的引导下归纳出韩麦尔是普通人、可怜人、爱国人。在此,我又设置一个问题让学生去思:作者为什么不把韩麦尔写成是一个伟大、高大的英雄,而是以一个普通人的身份出现?此问一出,学生陡然一顿,陷入深思中,进而七嘴八舌,集思广益,领略到法国人民惨遭异族统治的悲愤和对祖国失去的国土与语言的热爱,领略到法国人民崇高的爱国主
,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也无法进入审美的艺术天地。所以这时要留出时间让学生去读,设计问题让学生有针对性地去“悟”,悟出美德的真谛所在。又如:在教都德《最后一课》时,我设置了这样的问题:韩麦尔是一个怎样的人?让学生小组合作讨论。学生在我的引导下归纳出韩麦尔是普通人、可怜人、爱国人。在此,我又设置一个问题让学生去思:作者为什么不把韩麦尔写成是一个伟大、高大的英雄,而是以一个普通人的身份出现?此问一出,学生陡然一顿,陷入深思中,进而七嘴八舌,集思广益,领略到法国人民惨遭异族统治的悲愤和对祖国失去的国土与语言的热爱,领略到法国人民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
阅读是读者与作品的对话,“是一种被引导的创造”。文章的解读应当是学生主动发现、建构意义的过程。引导学生尽情发挥审美想象,放手让他们去品味、去领悟文章的精华所在,这样在“留白”中“悟”,增强教学的艺术性。
总之,恰到好处的留白给学生积极思考的时间和“反刍”“消化”的机会,能收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教学效果。所以“留白”要适度,该讲则讲,该留则留,这才能使“留白”艺术在语文教学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叶澜,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河南教育,2002(3).
丹东尼奥,课堂提问的艺术,发展教师的有效提问技能,宋玲,译冲国轻工业出版社,2006-07-01。
[3]吴玲,郭孝文,有效教学:让课堂生成与课前预设互动共生,安徽师范大学,2007。
(作者单位 安徽省芜湖市无为县赫店中心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