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简论图式图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

最后更新时间:2024-01-14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4405 浏览:11758
论文导读:的概念,学生就能新建分—总的图式结构了。在学生掌握了总—分—总图式的基础上,再来进行图式的增生,“分”的部分又含有并列结构和承接结构,如《处处皆学问》这篇课文中的“分”为承接结构。文章的第二、三部分是承接总说的思想,做更进一步的叙述,以例子说明为什么“生活中处处是学问”。第二自然段以有人观察群星,进而发现星
1671—0568(2013)24—0072-02
什么是图式,这是认知心理学的一个理论,即围绕某个主题,组织起来的认知框架,或者说是认知结构,其中含有许多空位,以便容纳新的知识。
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小学语文教学规律,教师在句子教学中教给学生的图式是:谁+做+什么,学生根据教师的图式造出句子来了,老师在讲课,学生做作业。接着,教师进一步向学生说明:图式中的谁可以是人物,也可以是动物植物。学生马上举手回答:小鸡吃虫子,小狗啃骨头……接着教师又出示另一个图式:什么+怎么样,学生经过短时间的思考后回答,太阳升起来了。有了这些短句的图式作为基础,长句的图式也顺势出现了:什么时间+谁+什么地点+做什么,学生根据图式又造出了句子:星期天妈妈在地里割麦。早晨,同学们在教室里读书。有了这些图式作基础,作业中句子的扩充和缩写,他们就可以迎刃而解了。
图式,是学生加工课文中信息的基本知识框架,它直接影响着学生对文本主动发现、积极构建的质量,即阅读文本的质量。因此,在教学中不断地帮助学生形成各种图式,对于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教学中有句子的图式,随之而来的便是段落的图式,夯实了段落教学,既可以运用和巩固词句的教学,又可以为篇章教学打下基础。通过对整个小学阶段的教材进行梳理,总结出在小学阶段学生需要掌握的总分、承接、并列、因果、转折、递进等六种关系和六种段落结构图式,其中,以总分关系和承接关系为重点,学生对段的结构图式有了一定的基础,篇的图式就可以逐步进行。要使学生牢固地掌握这些图式,选好例子很重要,例如,《春的颂歌》这篇课文共有五个自然段,采取“总—分—总”的构段方式,以春风为主线,按“地上—空中—水里”的顺序来写,展现在学生眼前的是一幅立体的、绚丽多彩的春景图:第一自然段总起,写春风唤醒了沉睡的大地,接着描述了春风带来的变化;第二自然段写在春风的吹拂下,天气变暖和了,地上的小草发芽,鲜花盛开,它们纷纷展示着生命的活力,向人们报告春天的来临;第三自然段写空中小鸟在快乐地歌唱,蝴蝶和蜜蜂在翩翩起舞,收获着春天的喜悦;第四自然段告诉我们水中的小动物在尽情地嬉戏游玩;第五自然段是总结,概括地写春天令世界充满活力。
学生通过对“总—分—总”图式的学习后,一篇新的“总—分—总”结构的课文出现在面前时都能尝试着用学的方法去分析课文,理解课文。例如,《处处皆学问》这篇课文表达了生活中处处皆学问的道理,从自然现象、动植物生态到人类文明生活的呈现,都是学问,读者从中可以知道学问的多样性,并进一步思考该如何运用这些知识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美好,学生利用图式很快地将本课定为总—分—总的结构。
有了总—分—总图式的概念,学生就能新建分—总的图式结构了。在学生掌握了总—分—总图式的基础上,再来进行图式的增生,“分”的部分又含有并列结构和承接结构,如《处处皆学问》这篇课文中的“分”为承接结构。文章的第二、三部分是承接总说的思想,做更进一步的叙述,以例子说明为什么“生活中处处是学问”。第二自然段以有人观察群星,进而发现星体运转周期及宇宙天体奥秘为例子,第三自然段以有长期探索潮汐现象进而发现地球、月亮与潮汐的关系为例子。第三部分为第四自然段,再次强调“生活中处处有学问”,并举了几个例子,包含小草、树叶会随着季节变化:毛毛虫、小蚂蚁的特殊生态及行为:球赛、音乐会等人类活动。课文《动物的远游》出现在学生面前时,学生利用已有的图式判断这篇课文为“总分”结构。开始动物超人本领——分辨方法,认路回家。然后第2~6自然段列举不同的动物来分述。那么“分”的部分又是什么结构呢?开始时,学生们都感到很迷茫,于是,教师就加以引导:看看每一个自然段的构段方式。在教师的启发下,学生们发现每个自然段开头的第一句话在内容上都统领本段,由此,“分”的部分并列式的构段图式就出来了。
学生获得了一些基本图式后,教师要适当地根据他们所阅读的文本进行适当指导和帮助,使学生脑海中的图式越来越丰富。如学了《小村庄的变迁》,知道了因果图式,在学习《我的伯父鲁先生》这篇课文时,学生说这篇课文是“分总”式,因为他们把课文按自然段列了五个小标题:①深受爱戴;②谈《水浒传》;③趣谈“碰壁”;④救助车夫;⑤关心女佣。这五个部分为“分”,后面的一自然段,“的论文导读:课文。学生读《井冈山翠竹》后,在没有教师指导、不看参考书籍的情况下,发现这是一篇借物喻人的文章。由此,教师通过不断引导学生将建构的图式在新的语言实践中焕发活力,从而提高其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在作文教学上,也可采用图式教学:首先让学生读题,确定这次习作侧重写人,还是侧重写事。如果侧重写人,就要写清人物的外貌
确伯父就是这样一个人,他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为“总”。教师让学生把课文多读几遍,看看“深受爱戴”和后面的几件事有什么关系。后来学生发现第一自然段为结果——鲁迅先生受到人民爱戴,后几段是原因——鲁迅先生受到爱戴的原因,从而使错误的图式在他们的头脑中得到了更正。学生们也知道了因果的结构,可以先说结果,还可以先说原因。
散文经常出现在小学课本里,如《白杨》就是大家所熟悉的一篇托物言志的文章。学生通过反复领会文章的内容后,知道白杨生长在贫脊的土地上仍然能长成参天大树——作者借白杨来喻自己愿意扎根新疆、建设新疆;白杨树旁边的小白杨也在茁壮成长——作者把小白杨喻自己的儿女长大后,也会扎根新疆,为建设新疆作出贡献。学生获得了什么是借物喻人的图式:一是品读描写物的语句,体会物的特点;二是源于:论文封面格式范文www.7ctime.com
了解作者将物比作谁或哪类人;三是人与物相联系,体会人物的特点及精神品质。通过这篇课文,学生初步习得了借物喻人的基本阅读方法。学习第二篇《小桃树》时,让学生尝试运用借物喻人的概念和规则判断贾平凹写的《小桃树》是否为借物喻人的文章,同时运用借物喻人文章的阅读程序和方法深入理解课文。学生读《井冈山翠竹》后,在没有教师指导、不看参考书籍的情况下,发现这是一篇借物喻人的文章。
由此,教师通过不断引导学生将建构的图式在新的语言实践中焕发活力,从而提高其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在作文教学上,也可采用图式教学:首先让学生读题,确定这次习作侧重写人,还是侧重写事。如果侧重写人,就要写清人物的外貌、语言、行为神态等;如果侧重写事,就要把事情的开端、经过、结果表达清楚。由于这些图式在学生的头脑中留下了烙印,所以小学毕业时,学生们在40分种内都能写出450字左右的文章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