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试谈儒林外史《儒林外史》中戏曲元素

最后更新时间:2024-02-24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5855 浏览:18378
论文导读:他才这两出戏点的就不利市,才请宴就饯别,弄得宴还不算请,别倒饯过了!”而“《五台》一出中杨六郎五台山会兄的兄弟情义,反衬施御史兄弟为母迁葬而反目的丑剧。《追信》中萧何慧眼识英雄,月下追韩信,而高翰林却为假中书万青云买官奔走,使得万青云摇身一变,竟然成了真中书。历史的形象和现实的形象相互对照,是历史讽刺了现实,抑
摘 要:《儒林外史》作为一部现实主义的小说,穿插了许多对当时社会生活的描写。本文以小说中的戏曲元素为切入点,试图通过对相关情节与相关人物的简要梳理和探讨,加深对这一元素在小说中所起作用的理解。
关键词:戏曲;鲍文卿;鲍延玺;吴敬梓
1005-5312(2013)11-0013-01
明末清初,随着商品经济的繁荣,人们对娱乐的需求日趋滋长。而戏曲经过漫长的演进,日渐成熟,成为最受民众欢迎的文艺形式,各地演出极为活跃。作为一部反映当时士林生态的作品,《儒林外史》也不乏对戏曲活动的描写。
纵览全书,涉及到戏曲演出及相关活动的场面竟多达几十处。如第二回,顾家公子中秀才之后请酒唱戏;第三回,范进中举后在新府中“唱戏、摆酒、请客,一连三日”①,庆贺乔迁;第十回鲁编修招蘧公孙入赘,戏子们在婚宴上演戏,“直到天明才散”;第四十七回,方家老太太的灵牌入节孝祠,“戏子一担担挑箱上去”,在祭礼上表演。这些描写除了记录当时的民风民情,反映社会风俗以外,也或多或少包含着作者对小说人物的臧否,暗示着故事情节的发展。
比如第四十九回,秦中书设席时众人所点剧目颇耐人寻味。万中书点的是《请宴》和《饯别》,施御史点的是《五台》,高翰林则是《追信》。戏刚开唱,万中书便被捕役“锁了出去”,正如施御史所言:“他才这两出戏点的就不利市,才请宴就饯别,弄得宴还不算请,别倒饯过了!”而“《五台》一出中杨六郎五台山会兄的兄弟情义,反衬施御史兄弟为母迁葬而反目的丑剧。《追信》中萧何慧眼识英雄,月下追韩信,而高翰林却为假中书万青云买官奔走,使得万青云摇身一变,竟然成了真中书。历史的形象和现实的形象相互对照,是历史讽刺了现实,抑或现实嘲弄了历史呢?”②
小说中最为宏大的戏曲盛宴是第三十回的莫愁湖湖亭大会。大会的发起者杜慎卿在鲍廷玺的奔走之下,聚集了南京城内一百三十多班的旦脚,让他们“一人做一出戏”,自己便与季苇萧在一旁品评他们的“身段、模样”,决出高下。杜慎卿虽喜女色,好男风,但他做出此番稀奇之事,更多是为了猎取声名。果然“自此,传遍了水西门,闹动了淮清桥,这位杜十七老爷名震江南。”
此外,小说还塑造了两个典型人物——鲍文卿和鲍延玺。鲍家父子作为作者着墨颇多的非“儒林”人物,除了在小说结构上穿针引线,让名士、选家、乡绅、书办、僧道等陆续登场,还在小说的内容、主旨的表达上起着较为重要的作用。
鲍文卿的故事集中在第二十四回至二十六回,是书中一个比较正面的形象。小说主要通过他与向鼎、倪霜峰两人的交往,刻画出了他尊重礼法,敬重斯文,乐于助人,待人宽厚,淡泊名利,乐天知命的性格特征,进而反衬一些士人的低下品行与卑鄙行为。但小说中也不乏将鲍文卿与正面人物作对比的情节设置。比如在安庆巡考时,鲍延玺抓到一个的童生,要带他去见老爷,却被鲍文卿拦住,稍加劝阻便放他归号。而小说第三十七回,虞博士在值场时看到有考生夹带,不仅生遮掩,还让其继续。这两人,一戏子,一真儒,却有着类似的举动,作者对鲍文卿的肯定可见一斑。
与鲍文卿相比,鲍延玺的形象前后反差极大。年少时的鲍延玺聪明伶俐、知书达礼,深得大家的喜爱。而在父亲去世之后,他的品行水准逐渐下滑。这在他扎堆名士中时已有所体现,而后来,他串通管家,以一种近乎死乞白赖的方式谋取杜少卿的资助,品行的卑下体现得更加明显了。其实,出生良家的鲍延玺本质并不算坏,但当时封建纲常的日趋崩坏和生活的重压,使得他不得不为了安身而背弃良知,卑躬屈膝。他的堕落,正是一出造化弄人的悲剧。
小说中众多的戏曲元素也得益于吴敬梓本人的经历。“生小性情爱吟弄,红牙学歌类薛谭”③;“王家昙首,源于:免费论文查重www.7ctime.com
伎识歌声春载酒;白板桥西,赢得才名曲部知”④;“香词唱满吴儿口,旗亭法曲传江潭”⑤……从这些相关的诗词作品中,我们不难看出吴敬梓对于戏曲的熟悉程度,他不但精晓音律,还能制作曲子。正因为如此,他才能创造出像鲍文卿、鲍延玺这样栩栩如生的民间艺人形象,才能把当时戏班演出的若干细节刻画得细致入微。
《儒林外史》就像那个时代的缩影,在讽刺士林之外,也真实再现了当时社会生活的诸多方面。而其中关于戏曲活动的描写,相信会对后人研究当时的戏曲发展状况起到一定的帮助。
注释:
①吴敬梓:《儒林外史》,中华书局,2009年版。本文中小说原文的引论文导读:为敏轩三十初度作》,转引自何泽翰:《儒林外史人物本事考略》,古典文学出版社,1957年版,第一六五页。
用均出于此。
②鲁德才:《小说掺和了戏剧因素——讽刺艺术的美学风格札记》,转引自李汉秋编:《儒林外史研究论文集》,中华书局,1987年版。
③金两铭:《为敏轩三十初度作》,转引自顾鸣塘:《与江南士绅生活》,商务印书馆,2005年版,第264页。
④吴敬梓:《减字木兰花·庚戌除夕客中》,《文木山房集》卷四,转引自朱一玄、刘毓忱编:《儒林外史资料汇编》,南开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125页。
⑤《吴檠为为敏轩三十初度作》,转引自何泽翰:《儒林外史人物本事考略》,古典文学出版社,1957年版,第一六五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