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试议病床打浦桥社区家庭病床目前状况调查期刊

最后更新时间:2024-03-14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9822 浏览:134057
论文导读:006-2008年建床数呈上升趋势,疾病以心、脑血管病为主,年龄≥70岁居多,家庭病床月均费用为400~450元。2009年至今已开展18项上门适宜技术服务。家床医师共10人,其中本科及以上学历7人、主治医师8人、全科规范化培训医师2人、年龄≤35岁7人。结论:本社区家庭病床发展良好,但家床舒缓疗护存在不足,费用药占比例偏高,中医全科医师
摘 要 目的:了解本社区家庭病床服务现状,为家庭病床的健康发展提供依据。方法:打浦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06-2010年家庭病床统计报表和财务报表,对家庭病床新建床位、开放床日数、撤床摘自:本科毕业论文范文www.7ctime.com
费用等进行分析。结果:2006-2008年建床数呈上升趋势,疾病以心、脑血管病为主,年龄≥70岁居多,家庭病床月均费用为400~450元。2009年至今已开展18项上门适宜技术服务。家床医师共10人,其中本科及以上学历7人、主治医师8人、全科规范化培训医师2人、年龄≤35岁7人。结论:本社区家庭病床发展良好,但家床舒缓疗护存在不足,费用药占比例偏高,中医全科医师不足。
关键词 家庭病床 医疗保险 家庭病床医师 上门服务
1006-1533(2013)08-0021-04
家庭病床作为医院床位的补充形式,社区医务人员走出中心大门,为患者提供连续性的诊疗、家庭护理、康复治疗、生活指导和预防保健等服务,有效地提高了卫生资源的使用效益,降低了医疗费用成本,最大程度地满足社区居民的卫生服务需求,已逐渐得到社会的认可。通过对打浦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06-2010年家庭病床有关数据进行分析,旨在了解家庭病床患者总体情况、医保费用支出情况及家床医师队伍情况,为家庭病床的健康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1 资料和方法
以打浦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06-2010年家庭病床统计报表和财务报表为原始资料,按月均建床人次、月均留床人数、建床诊断、撤床患者治疗结果、患者年龄、每月医保人均费用支出、药品辅检构成比、医师年龄、执业类别、学历职称等建立数据库,采用SPSS 10.0进行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家庭病床服务情况

2.

1.1 家庭病床建床情况

2006年共新建家床488人次,月均建床40.7人次;2007年共新建家床450人次,月均建床37.5人次;2008年共新建家床483人次,月均建床40.3人次;2009年共新建家床682人次,月均建床56.8人次;2010年共新建家床697人次,月均建床58.0人次。经One-way_ANOVA分析,2006 -2008年3组间Sig值均>0.05,2009-2010年两组间Sig值均>0.05,而2009年、2010年分别与2006-2008年3组间Sig值均<0.05。故认为2006-2008年月均建床人次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2009年、2010年月均建床人次均高于前3年。
2.

1.2 家庭病床留床情况

2006年月均留床数152.3张;2007年月均留床数169.8张;2008年月均留床数153.8张;2009年月均留床数257.0张;2010年月均留床数275.5张。经One-way ANOVA分析,2006年与2007年、2007年与2008年、2008年与2009年、2007年与2009年组间Sig值均0.05;故认为2007年留床数较上年有增长,而2008年较上年有减少,至2009年再次较上年增长,2010年留床数则趋于平稳。

2.2 家庭病床诊疗情况

2.1 家庭病床建床诊断

2006年-2008年新建家庭病床患者中,以心、脑血管疾病为第一诊断的占大多数(表1)。

2.2 家庭病床治疗结果

将撤床患者转归按“治愈”、“好转”、“稳定”、“转院”、“病家要求撤床”、“死亡”分别计算构成比:结果显示在撤床患者的治疗结果中,稳定占多数(表2)。

2.3论文导读:

家庭病床患者年龄
将家庭病床留床患者按年龄分为<60岁、60~69岁、70~79岁、≥80岁4组,分别计算各组的构成比。2006年末留床193张,≥80岁患者占同期留床总数53.4%,70~79岁患者占同期留床总数45.6%;2007年末留床159张,≥80岁患者占同期留床总数55.3%,70~79岁患者占同期留床总数42.8%;2008年末留床147张,≥80岁患者占同期留床总数61.9%,70~79岁患者占同期留床总数35.4%;2009年末留床275张,≥80岁患者占同期留床总数55.0%,70~79岁患者占同期留床总数42.5%;2010年末留床268张,≥80岁患者占同期留床总数55.6%,70~79岁患者占同期留床总数42.2%。家庭病床患者基本以≥70岁老人为主。

2.4 家庭病床适宜技术上门服务情况

2006年上门服务9项,合计3 925人次,其中代配药2 457人次,静脉输液649人次,肌肉注射573人次;2007年上门服务13项,合计4 336人次,其中代配药2 984人次,健康保健指导685人次,静脉输液597人次;2008年上门服务15项,合计4 492人次,其中代配药2 594人次,健康保健指导728人次;2009年上门服务18项,合计次数8 155人次,其中代配药3 226人次,心理疏导796人次,静脉输液768人次;2010年上门服务18项,合计次数7 923人次,其中代配药2 775人次,营养膳食指导839人次,健康保健指导832人次。

2.5 家庭病床医保费用情况

2.5.1 医保费用

2006-2010年家庭病床人均医保费用分别为:5 407.63元、5 276.85元、5 013.81元、4 786.03元、4 816.39元;2006年-2010年家庭病床每人月均费用分别为:450.64元、439.74元、417.82元、398.84元、401.37元。将2006-2010年每月医保人均费用按年份分组,经One-way_ANOVA分析,各组间Sig值均>0.05,故认为2006-2010年每月医保人均费用支出无统计学差异。

2.5.2 药占比例

2006年医保总费用74.04万元,其中药品费用61.28万元,检查费12.76万元;2007年医保总费用79.29万元,其中药品费用65.64万元,检查费13.65万元;2008年医保总费用73.08万元,其中药品费用61.81万元,检查费11.27万元;2009年医保总费用123.04万元,其中药品费用102.62万元,检查费20.43万元;2010年医保总费用129.27万元,其中药品费用106.91万元,检查费22.36万元。2006-2010年家床医保药占比分别为:82.8%、82.8%、84.6%、83.4%、82.7%。

2.6 家庭病床医师队伍分布

家庭病床组共有医师10人,其中年龄≤35岁7人、36~50岁1人、51~60岁1人、60岁以上返聘1人;西医师8人,中医2人;主治医师8人(包括未聘人员);大专及以下3人,本科及以上7人,其中全科规范化培训2人。
3 讨论

3.1 本社区家庭病床发展趋势总体较好

家庭病床既是一种服务模式,也是一种服务理念。家庭病床把现代医疗技术、康复理念、管理意识与传统的出诊有机结合,为患者提供方便、温馨、省钱又省力的服务模式。鲍勇等对上海市三类人群进行了家庭病床社会功能认知的综合评定,结果显示家庭病床社会功能阳性认知率达90.7%。
随着上海市人口平均寿命的延长及疾病谱的演变,心脑血管疾病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为社区常见病、多发病,需长期甚至终生治疗;而经适当治疗后,病情是可以长期控制在稳定状态的。此类患者适合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接受治疗和照护[3]。从本区家庭病床服务情况看,2006-2010年本社区家庭病床月均建床人次平稳增长,说明家床以其连续性、便利性、可及性在社区患者中收到了欢迎[4]。2008年留床数较上年减少,可能与2008年世博动迁致本社区居民外迁有关。从家床患者转归来看,大部分患者的病情处于稳定状态,病情变化的患者则及时转到上级医院,待病情好转或稳定后重返社区建床,这正符合双向转诊制度,合理利用卫生资源[5]。按照上海市卫生局要求,本社区开展了不低于18项的适宜技术上门服务。
家庭病床患者的居家治疗,由亲属照顾,节约了床位费、护理费,总体费用低于住院患者[6]。家庭病床患者人均每月医保费用为400~450元,按上海市医疗保险费用个人自负标准,人均每月自负不足100元,居民基本是可以接受的。

3.2 家庭病床需要解决的问题

从收治病种看,家庭病床患者以心脑血管病为多,肿瘤患者的家庭病床较少。由于晚期肿瘤患者在选择就医机构时,首先考虑就医的连续性、交通便利及医院的技术服务[7],这导致大多数接受过手术、放疗、化疗等积极治疗的患者仍习惯继续在二、医院就诊,而对社区卫生服务的利用率较低;另一方面,社区医护人员普遍缺乏在姑息服务方面的知识;第论文导读:为主。而全科医学作为一门新兴学科,2004年上海市才开始进行第一批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培训周期长达3~4年,故目前全科医师数量严重不足。3.3建议和对策建立“以政府为主导,社区卫生为主体、家属和社会共同参与”的晚期肿瘤居家临终关怀模式。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应加强舒缓疗护软、硬件建设。与上级医院合作,请肿瘤姑息
三,晚期肿瘤患者的家属中,不良情绪的发生率及发泄率普遍较高[8],故家属往往更希望患者住院接受治疗,制约了晚期肿瘤患者的建床需求。
家庭病床医保费用支出中,药占比始终居高不下,究其原因:一是家庭病床中慢性病患者较多,需长期不间断的用药;二是家庭病床患者行动不便,B超、摄片等检查需到医院进行,能够提供上门服务的辅助检查项目只有检验和心电图,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能够开展的实验室检查项目也是有限的;第三,理疗、康复项目同样必须到医院才能进行,而针灸、推拿等项目需由门诊中医师出诊,所以很难满足家床患者的治疗需求;第四,出于医疗安全,仅部分药物可以提供上门肌肉、静脉注射服务;第五,服务次数较多的上门服务项目中,静脉输液、肌肉源于:论文格式范例www.7ctime.com
注射项目收费较低,而代配药、健康保健知识指导、营养膳食指导、心理疏导等项目不发生费用,对药占比影响较小。
从家庭病床医师队伍分布数据看,家床医师以西医为主,青年医师较多,主治医师居多,学历整体较高,但中医师少,经全科规范化培训的医师人数少。从上海乃至全国来看,中医受重视程度总体上不如西医,在大力推广社区中医药适宜技术的形势下,投入依然不足[7];一些中医药大学的毕业生在社区也以西医为主。而全科医学作为一门新兴学科,2004年上海市才开始进行第一批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培训周期长达3~4年,故目前全科医师数量严重不足。

3.3 建议和对策

建立“以政府为主导,社区卫生为主体、家属和社会共同参与”的晚期肿瘤居家临终关怀模式[9]。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应加强舒缓疗护软、硬件建设。与上级医院合作,请肿瘤姑息治疗、中医方面的专家来社区传授知识;加强对家庭病床医护人员舒缓疗护服务能力的培训;制定详细的、可操作的建床、撤床、双向转诊制度,使患者在社区也能得到连续性的医疗照顾。社区医生为家属提供心理疏导及护理知识指导,以便为晚期肿瘤患者提供连续、方便、全方位的照护服务。
家庭病床医师应转变观念,提供全面医学照顾的理念,开展对患者的饮食调控、行为改变、心理疏导、家属培训等非药物治疗,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中医药自然疗法对家庭病床慢性病患者的治疗有独到之处,同时费用亦较低廉。定期进行必须的检查和化验,为康复和治疗提供必要的依据;在药物治疗方面,尽量选用质优价廉的国产药、仿制药,少用昂贵的进口药,以控制药品费用。综合评价治疗效果和用药的合理性是必要的。
加强社区中医药适宜技术的推广和全科医师的培养;创造适当条件,鼓励社区医师参加学历教育和进修培养;激励社区医师尤其是中青年医师主动学习全科医学知识[10],提高医师队伍的整体水平。
健康保健知识指导、营养膳食指导、心理疏导、家属培训等适宜技术项目虽不发生费用,于降低药占比无益,但却是全科医学处理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为行动不便的患者代配药,亦体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方便患者”的服务宗旨。建议适当调整考核方式,不应片面追求药占比的降低。
参考文献
张艺潆, 王嘉淇, 杜宁, 等. 我国家庭病床的发展状况及对策探讨[J]. 黑龙江医药科学, 2009, 32(5): 69-70.
鲍勇, 陈雄熊. 上海市家庭病床社会功能认知意向分析[J]. 医学与社会, 1999, 12(13): 12-16.
[3] 陈启鸿, 姚岚, 陈迎春, 等. 上海市部分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患者在不同等级医院就医情况的比较分析[J]. 中国全科医学, 2002, 5(2): 128-129.
[4] 钟丽婵. 我院2002~2003年家庭病床数据分析[J]. 中华现代医院管理杂志, 2004, 2(4): 184-186.
[5] 梁卫萍. 开展家庭病床是实行双向转诊的社区卫生服务的特殊方式[J]. 广州医药, 2006, 37(2): 68-70.
[6] 杨晓虹, 李宁秀. 家庭病床与住院病床医疗费用差异比较[J]. 现代预防医学, 2004, 31(5): 692-694.
[7] 王毅欣, 沈洁, 孙菲, 等. 晚期肿瘤患者社区卫生服务利用现状的调查分析[J]. 护理管理杂志, 2009, 9(3): 11-12.
[8] 朱林, 王清馨, 裴毅. 重症及病情恶化肿瘤患者情绪恶化引发“踢猫效应”的研究报告[J].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2010, 10论文导读:试人员情况分析.中华全科医师杂志,2009,8(2):91-9

3.(收稿日期:2013-01-08)上一页1234

(3): 530-533.
[9] 王颖丽, 金其林, 陈风华, 等. 晚期肿瘤患者临终关怀服务的现状分析[J]. 中国全科医学, 2010, 13(10): 3198-3199.
[10] 全国全科医学专业技术队伍现状研究课题组. 全国通过国家全科医学专业中级技术资格考试人员情况分析[J]. 中华全科医师杂志, 2009, 8(2): 91-93.
(收稿日期:2013-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