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浅议工质新工质中高温水源热泵变工况热力性能

最后更新时间:2024-03-22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5284 浏览:13579
论文导读:644.6本章小结64-65第5章总结与展望65-695.1总结65-665.2展望66-69参考文献69-73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科研工作73-75致谢75
摘要:开展中高温热泵技术探讨,具有拓展热泵节能技术的运用空间、提供工业余热资源回收利用手段的节能与环保作用。中高温热泵技术探讨的关键不足之一,就是寻找臭氧破坏势为0、温室效应较低、热力参数适宜、循环性能优良的新型适用工质。本论文以筛选、提出冷凝温度为60~100℃的中高温热泵工况范围的适用新工质为目标,对多种纯质和混合工质,开展了循环性能的论述和实验比较评价探讨。在HCs、HFCs和HCFCs三类物质中,筛选、提出了15种ODP为0或较低、GWP较低、循环热力参数适宜的纯工质。采取论述循环性能浅析数学模型,对15种纯工质在各个中高温热泵工作温度区间上进行了论述循环性能浅析,初选出了各个工作温度区间上论述循环性能优良的工质;并根据对纯质的性能浅析,按照优势互补的原则,筛选出了6种二元混合新工质MA1-MA6和5种三元混合新工质MB1-MB5,并对筛选出的混合工质与传统优良工质R245fa进行论述循环性能比较浅析。搭建中高温水-水热泵循环性能实验台,采取循环性能实验浅析的策略,首先以考察纯质实验循环性能为目的,在冷凝温度60~80℃工况范围内对多种纯质进行循环性能实验探讨;然后在冷凝温度80~90℃工况范围内,对论述循环性能优良、样品可得的非共沸混合工质MA1、MA3、MB4以及循环性能优良的纯质R245fa进行循环性能比较实验探讨,并对实验探讨结果进行浅析总结。论述和实验结果表明,本论文得到的纯工质与混合工质,具有在不同工作温度区间作为中高温热泵工质的潜力。关键词:中高温热泵新工质论文循环性能论文论述浅析论文实验探讨论文
本论文由www.7ctime.com,需要论文可以联系人员哦。摘要7-8
Abstract8-9
第1章 绪论9-17

1.1 课题的探讨背景9-10

1.2 探讨的目的及作用10-11

1.2.1 探讨的目的10

1.2.2 热泵技术高温化探讨的作用10-11

1.3 相关领域国内外探讨近况11-14

1.3.1 探讨近况11-13

1.3.2 探讨中有着的主要不足13-14

1.4 论文的探讨内容14-17

第2章 中高温热泵工质论述循环浅析基础17-31

2.1 中高温热泵工质的筛选原则17-18

2.2 论述循环计算策略18-24

2.1 计算公式18-23

2.2 可用于中高温热泵工质的基本物性和环境特性参数23-24

2.3 论述循环计算工况24-27

2.3.1 历程指定24-25

2.3.2 过热度、过冷度的指定25

2.3.3 冷凝温度区间的划分25

2.3.4 计算步骤25-27

2.4 混合工质的热力学性质27-29

2.4.1 泡露点27-28

2.4.2 逸度28-29

2.5 论述循环计算程序的编制29-30

2.6 本章小结30-31

第3章 新工质的筛选及变工况论述循环性能浅析31-47

3.1 纯工质的论述循环性能及浅析31-37

3.

1.1 论述循环性能计算结果31-36

3.

1.2 论述性能计算结果的浅析36-37

3.

1.3 纯工质论述计算结果的总结37

3.2 混合工质的论述循环性能37-46
3.

2.1 混合工质运用的优势及有着的不足38-39

3.

2.2 二元混合新工质的筛选及提出39-40

3.

2.3 二元混合工质论述循环性能及浅析40-42

3.

2.4 三元混合新工质的筛选及提出42-43

3.

2.5 三元混合工质的循环性能及浅析43-46

3.3 本章小结46-47
第4章 中高温热泵工质循环性能实验探讨47-65

4.1 实验原理47-49

4.2 实验系统介绍49-53

4.

2.1 制冷系统49-50

4.

2.2 水系统50-51

4.

2.3 制冷剂充灌系统51-52

4.

2.4 数据采集与测控系统52-53

4.

2.5 安全保护系统53

4.3 实验步骤53-54

4.4 循环性能实验结果及浅析54-63

4.1 变工况下纯质的循环性能比较实验54-58

4.2 混合工质的制取58-59

4.3 变工况下混合工质的循环性能比较实验59-63

4.5 误差浅析63-64

4.6 本章小结64-65

第5章 总结与展望65-69

5.1 总结65-66

5.2 展望66-69

参考文献69-73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科研工作73-75
致谢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