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谈述股市资本账户开放进程中股票市场收益率溢出效应

最后更新时间:2024-01-19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5584 浏览:111706
论文导读:272.3.1单位根检验22-232.3.2协整联系及其检验23-242.3.3Granger因果检验24-252.3.4脉冲响应函数252.3.5方差分解25-27第3章资本账户开放测度及对股票市场的影响27-363.1全球主要经济体资本账户开放近况27-293.2我国资本账户开放测度与探讨阶段的划分29-313.3中国资本账户开放进程对股票市场的影响31-363.3.1人民
摘要: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背景下,一些新兴国家诸如阿根廷和泰国等国家在其国内金融体制不改善,资本市场运作尚未成熟的情况下过早地开放了资本账户,导致外部资本冲击脆弱的国内资本市场,引发本国货币大幅贬值,引发金融动荡,最终导致资本账户开放难以为继。中国吸取了这些教训和发达国家资本账户开放成功的经验,循序渐进地进行资本市场自由化的革新,中国资本市场的开放进程对于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特别是资本市场的进展与改善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为了考察资本账户自由化对中国股市的影响,提升我国股票市场的效率,以避开与国际市场间的收益率溢出所导致的投资风险,推动我国股票市场制度的改善和稳健进展,非常有必要探讨在不同资本账户开放时期我国股市与世界股市间的收益率溢出效应。本论文选取1992年3月1日到2012年3月1日期间中国上证指数,美国道琼斯工业指数、英国富时指数、日经指数、泰国SET指数、台湾加权指数作为探讨对象。在测度中国资本市场开放程度的基础上,将样本分为三个阶段,利用Johansen协整检验、Granger因果检验、脉冲响应函数、方差分解等模型来探讨中国与其他五大市场之间的收益率溢出效应。通过实证浅析得到以下结论:(1)在第一阶段,中国资本账户处于管制阶段,中国股市与其他五大市场间基本无收益率溢出效应,中国股市独立于其他五大市场。(2)在第二阶段,虽然中国对资本账户进行了大刀阔斧的革新,这个阶段中国股市开始受外部市场的收益率溢出,但是由于在资本流量和存量上没有一定的积累,其影响比较小并且中国股市对外部市场不有着收益率溢出。(3)在第三阶段,随着资本的流动障碍逐渐减小,中国对外部市场尤其是亚太市场产生了较为显著的收益率溢出。通过以上的实证浅析,本论文提出了在保证国内金融稳定的前提下稳步开放资本账户的政策倡议。关键词:收益率溢出效应论文中国股市论文世界股市论文资本账户开放论文
本论文由www.7ctime.com,需要论文可以联系人员哦。摘要5-6
Abstract6-10
插图索引10-11
附表索引11-12
第1章 绪论12-18

1.1 探讨的背景及目的12-13

1.2 文献综述13-17

1.2.1 股票市场收益率溢出效应论述文献综述13-14

1.2.2 股票市场收益率溢出效应检验策略文献综述14-17

1.3 论文的内容框架、探讨策略及革新17-18

1.3.1 本论文结构及探讨内容17

1.3.2 本论文特点和主要革新17-18

第2章 股票市场收益率溢出效应传递的论述基础18-27

2.1 资本账户开放测度策略18-20

2.

1.1 基于法规的衡量策略18-19

2.

1.2 基于经济指标的衡量策略19-20

2.2 股票市场收益率溢出效应论述20-22

2.1 基本面渠道20-21

2.2 资金面渠道21-22

2.3 投资者驱动22

2.3 股票市场收益率溢出效应检验和估计策略22-27

2.3.1 单位根检验22-23

2.3.2 协整联系及其检验23-24

2.3.3 Granger 因果检验24-25

2.3.4 脉冲响应函数25

2.3.5 方差分解25-27

第3章 资本账户开放测度及对股票市场的影响27-36

3.1 全球主要经济体资本账户开放近况27-29

3.2 我国资本账户开放测度与探讨阶段的划分29-31

3.3 中国资本账户开放进程对股票市场的影响31-36

3.1 人民币汇率革新对于股票市场的影响机制31-32

3.2 QFII 制度对于股票市场的影响机制32-34

3.3 QDII 制度对于股票市场的影响机制34-36

第4章 股票市场收益率溢出效应实证探讨36-48

4.1 数据来源及处理36

4.2 总体特点描述36-37

4.3 相关性浅析37-38

4.4 单位根检验38-39

4.5 Johansen 协整检验39-40

4.6 Granger 因果检验40-43

4.7 脉冲响应和方差分解43-48

第5章 探讨结论和政策倡议48-53

5.1 探讨结论48-50

5.2 政策倡议50-52

5.3 结束语52-53

参考文献53-56
致谢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