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简论初探历史课堂提问艺术探讨

最后更新时间:2024-02-21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5533 浏览:18674
论文导读:

一、历史课堂教学中必须注重提问艺术的原因

1.由历史学科的特点决定

历史学是一门研究人类自身活动的,跨越古今、博大精深的科学。历史的发展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它能“经世致用”,能“彰往而知来”。多角度、深层次地考察、分析历史事件、历史现象,揭示教材中隐含的知识和内在联系,才能揭示历史发展的规律。同时,历史教学的功能,诸如思想道德教育“资政”借鉴作用、历史唯物主义教育、陶冶情操等,也能得到更好地发挥。

2.适应现代化教育发展的需要

培养学生成为现代化人才最主要的任务是培养他们思维方式的现代化。在教学中教师多角度、多层次地开拓学生思维,着重培养和提高学生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等能力,精心设计课堂提问,正是多维教学法在实践中的具体运用。

3.符合青少年学生的心理特征

青少年学生“抽象逻辑思维开始占相对的优势,其独立思考的能力也得到发展,并且表现出思维的独创性”。他们不仅喜欢探求事物的根源,喜欢怀疑和争论,而且富于想象,常能提出一些新的见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置学生于主体地位,不断点拨、引导教学之间、师生之间的双边活动处于和谐状态。

二、历史课堂提问艺术的思路

1.求源于:论文的格式要求www.7ctime.com

异设问,变中求新
同一问题,可以从不同侧面提出。角度不同,效果往往就不一样。例如讲授“美国内战”一节时提问:“美国内战爆发的原因是什么?美国内战有什么历史意义?”这类问题,容易使学生感到厌烦,难以调动学生思考的积极性。如果换一个角度发问:“为什么说内战扫清了美国资本主义发展的又一障碍?”学生感到似懂非懂,新鲜有趣,思维的波澜也就因之激起。这样,不仅使学生认识到了矛盾对立双方的斗争,提高了辩证思维能力,又起到强化学生分析、归纳问题能力的作用。

2.浅处深问,静中得疑

教材的某些内容,学生似乎一看就懂,处于无疑的境地。若我们从浅处深问,在无疑处激疑,则可收到良好的效果。例如讲授“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一节时,学生对“国民政府的北伐”这一内容的掌握似乎很容易,从现象上看,仿佛“无疑”。若及时设问:“南京政府的北伐在形式上是北伐战争的继续,但性质完全不同,这如何理解?”“既然张作霖是日本帝国主义的侵华工具,为什么日军还要制造皇姑屯事件?”“‘济南惨案’的发生,说明了什么问题?”学生虽一时答不上来,但可促其思维展开,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思考,从而排除了疑点,深化了知识。

3.设置障碍,诱导思维

为了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能力,在提问时,可有意设置障碍。学生虽不能及时回答,但可促其有新发现。如讲授完“王安石变法”后,可如下设问:“王安石变法失败了,但王安石被列宁誉为‘中国11世纪时的改革家’,这该如何理解?”“王安石变法以失败告终,而我们已学过了商鞅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他们为什么能成功?”“通过学习我国古代的几次改革,对我们今天的改革有何启示?”这样,学生的思维不断地发散,既保持了思维的活力,又培养了思维的灵活性。

4.层层设问,步步深入

教学中有不少难点,需分步骤才能解答清楚。这时提问应由浅入深,逐步引导。例如,围绕解放战争时期“运动高涨”这一史实,笔者提出了一连串问题:(1)“这时期国统区运动高涨包括哪些重大事件?其是什么?”(2)“造成国统区人动高涨的根本原因是什么?”(3)“你对‘高涨’的含义是怎样理解的?能用其他词,诸如‘爆发’‘开始’等来代替它吗?”(4)“为什么说国统区的运动,成为反对统治的第二条战线?为什么称是第二条战线呢?”这样经过四步设问,加上教师的点拨、诱导,学生的思维步步深入,很快就得出结论,教学难点也就迎刃而解了。

5.迂回设问,退中求进

采用迂回设问的办法,则可达到退中求进的目的。如讲述完“西安事变”后,若设计这样的提问:“中国倡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怎样初步建立的?”学生回答的效果肯定不理想,若对提问方式稍作变通,设计若干个小问题:(1)“九·一八事变后,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发表《八一宣言》是在哪一年?其主要内容是什么?”(3)“1935年党的瓦窑堡会议制定了什么方针?”(4)“一二·九运动爆发标志着什么?”(5)“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有何重大历史意义?”通过分析、归纳、综合,学生的思维顺利地越过障碍,较好地掌握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建立”所包含的知识要点。
6.创设矛盾,论文导读:把握提问这把“金钥匙”,以适应现代化教育的发展和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需要。上一页12
激起波澜
针对特殊的历史问题,如果教师通过提问引起学生认识上的矛盾,直接引起对立意见,那么,其激疑效果是不言而喻的。如讲完“大河流域的亚非古国”后,让学生讨论:“假如亚非文明古国不处在大河流域这个有利的位置,那么,这些地区能不能成为文明古国?”这一问题,引起了学生不同的看法。有的学生说:“如果这些地区不处在大河流域,就缺少便利的灌溉条件,因此,农业生产不能很好地发展,也就不可能成为文明古国。”而有的学生说:“优越的地理环境固然很重要,但是,如果没有古代埃及等国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没有当时统治阶级的励精图治,那么,地理环境再优越,也成不了文明古国。” 通过这种设问,激起学生的积极讨论,在争论中形成统一,在矛盾中获得了知识——地理环境虽是社会发展不可缺少的必要条件,但它不能成为社会发展的决定因素。

三、历史课堂讲究提问艺术应遵循的原则

1.要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提问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素质,提高课堂教学实效。因此,必须营造的教学气氛,让学生受到激励,感到振奋,真正做到“善学者,师逸而功倍”。

2.给学生充分的思维时空

提问的目的是启迪学生思维,因此,设问应注意启发性,要创设“愤”“悱”情境,以激发学生的学习,使其产生巨大的学习内驱力,并做到“因材施教”。

3.在操作上注意方法的多样性

在实践中,可运用小组讨论、质疑答疑等方式,引导学生相互学习,共同提高。同时,注意教法与学法的协调,变教学过程为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因此,作为教学工作者,教师一定要紧紧把握提问这把“金钥匙”,以适应现代化教育的发展和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