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浅议探寻爱与美探寻:论严英秀小说现代女性书

最后更新时间:2024-01-24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2422 浏览:48449
论文导读:
内容提要:藏族女作家严英秀擅写现代女性的情感世界。从民族性的借重与超越、女性意识、时代精神等方面论述严英秀小说爱与美的探寻的文化意义和独特性。
关键词:爱与美 女性意识 民族性 现代性
一般来说,少数民族作家擅长书写本民族的生活和风俗文化,对母族文化的书写已经成为少数民族作家身份认同的标志。少数民族创作的民族性与地域性也往往在创作中会获得中国论文中心www.7ctime.com
意外的效果,因为它本身的新奇和独特就能吸引人。但是,如果过分依赖于这些内容却往往会将特点变成局限。因为,一方面在世界全球化进程中,少数民族生活必然受到现代性的冲击和改造,少数民族文学也必然在民族性与现代性的张力中具有了新的特性。另一方面,知识全球化也必然影响少数民族作家的心理文化结构,母族文化、现代生活及知识必然赋予少数民族作家双重文化身份。在少数民族文学创作的主客体都发生变化的今天,就像藏族女作家严英秀指出的:“完全无视实际上已经发生着的现代性对民族性的席卷和渗透。这样的文化守卫立场,虽出于执着的民族情感,但实际上对民族的发展有害无益。”确实,少数民族文学如何实现民族性的借重与超越,是每个少数民族作家必须思考的问题。
在自觉思考少数民族文学的民族性与现代性的创作意识之下,严英秀的小说创作已引起了文坛的广泛关注。严英秀擅长写在现代文化教育的熏陶下成长的女性,在对现代女性情感世界的书写中执着于爱与美的精神追求。这是一个常见的主题,但她的小说呈现出了一种鲜明的独特性。这种独特性在于:严英秀的小说不依靠地域和民族题材来支撑和取胜,而是将藏族洁净文化的精神血统赋予她的对爱与美的探寻,融入世间生活常态,从普通的现象和日常中发现爱与美,将它抽绎、凝练、提升并加以艺术升华和审美转化,在当代平常生活中感悟不平常,这是一种创作的功力,也是对于地域和民族的超越。严英秀小说所表现出的少数民族文学创作的新面貌,如叶梅所说:“体现了当代少数民族文学的多样性。”这是与少数民族文学创作者应该有的当代意识紧密相关的。
本文即通过严英秀的小说创作的整体观照,论述其对现代女性的书写中,所体现出的爱与美的探寻,以及其独特价值。
失落与坚守同在的爱与美:一代女性在社会变迁中成长的印痕
严英秀前期的小说书写校园、青春、爱情与成长,可以称为一种“女性成长小说”。《纸飞机》、《沦为朋友》、《1999:无穷思爱》、《自己的沙场》、《苦水玫瑰》等作品写出了70后这一代女性成长的轨迹,她们在成长中追寻爱与美,在爱与美的失落中充满了透彻的伤痛。这种伤痛感既是面对90年代以来现代性的挺进,女性在社会变迁中生存境遇的伤痛,也是植根于藏族文化精神内核之爱与美,在现代性进程中烟消云散的文化乡愁。
严英秀的小说有真正的女人味,有鲜明的女性主义特色和立场。但她的女性主义是温和的,是对女性气质和独特的女性经验的表达,她对男性的失望是对男人本身的失望,而不是从女权主义的角度表达对男权社会的愤慨,或者对男权文化的挑战和鞭挞。严英秀的小说不以如椽之笔塑造女性的史诗,也不会以愤激之语塑造对男权具有杀伤力的女性。小说的女主人公往往对男性充满了失望,同时又充满了向往。所以,严英秀的小说是女性生存和生命的真实境遇,是女性那纯情唯美的浪漫之花盛开和衰落的声音。
《1999:无穷思爱》写发生于1980年代后期大学校园的一对师生恋。女学生栗崇拜老师桑、全身心地爱上了老师桑,爱情让栗在桑面前是学生,是女友,也像小母亲。桑才华横溢却是个自私可耻的伪君子。作为栗的好友的“我”,见证了他们的恋情,体验到面对充满欺骗的男人,女人对爱情的执着和坚守。然而,桑最后还是抛弃了栗。而且,在无尽的岁月中,“我”看到大学的女友个个在爱情中挫败。在新世纪来临之际,“我”将这段十年前青春的纯情与至美充满无穷思爱地呈现出来。在今天的时光中回味,纯情的过去充满了伤痛。“我”于此探问,对于女人,什么是真正的爱情?“我们已然走过伤痛的花季如今踟蹰在成熟的果园里的女人,到底需要什么样的男人和幸福?”答案并不清晰。对于女人来说,关怀可能在能够相互理解的女人之中,归宿仍然在对爱隋的追寻之中。
《沦为朋友》以细腻的语言、对人物心理的深透把握、写现代都市中纷繁复杂的情感状态和心灵图景最见功力。梅沁与女友的哥哥结婚,女友对哥哥极端热爱,不断地制造矛盾破坏梅沁夫妻的和谐,最后女友嫉妒。背负着这样沉重的情感包袱,梅沁十年的婚姻只能散了。现在,梅沁爱上了评论家、教授于怀扬,以为能够重新来一次真正的爱情了。可是,当梅沁内心已将于怀扬作为终身之托,并告诉于怀扬之后,于怀扬马上淡漠了梅沁。而梅沁也恍然发现,于怀扬与年轻美丽的女子相处,处处是逢场作戏。他们于此而“沦为朋友”。
严英秀的小说以爱情写女性的生存与生命。她的小说带有非常明显的代际色彩,写出了一代人——70后女性的成长与疼痛,这是严英秀小说突出的特色和独特的价值。读严英秀的小说,可以让人想起流逝的时光,想起上个世纪80年代,这段70后女性成长的青春年华时期。严英秀的小说将那个富于鲜活生命的时代,那个已经渐行渐远的时代,呈现在今天。那个时代,是“张爱玲热“首次在大陆形成巨大影响的时代,是张洁那爱情神圣的时代。所以,青春的教育沉淀在严英秀的心底,打造了她小说主人公的爱情观——单纯浪漫女性的爱情观。往远,应和着张爱玲“女人要崇拜才快乐,男人要被崇拜才快乐”的爱情构想;往近,呼应着张洁那“爱,是不能忘记的”精神之恋。
然而,严英秀小说的意义不止于这里。她在书写青春、爱情的时候,也写出了1990年代后半期以来社会的变迁,借用马歇尔·伯曼在论述现代性时引用马克思的话来说,“一切坚固的东西都烟消云散了……”
在上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初期,在70后女性的青春中,她们相信理想,相信爱情,甚至,理想和爱情就是生命的一切。于是,《纸飞机》中,大学生阳子恋上了年轻的男老师剑宁。阳子因为看到剑宁一家幸福的家庭生活,而将自己的爱深埋心底。她呵护着自己的初吻,呵护着别人的美丽,也呵护着心灵深处最深沉的爱情。十二年后,论文导读:
阳子见到剑宁,剑宁却背叛了自己的妻子,阳子在与剑宁的初吻中杀了剑宁。《自己的沙场》中的苏笛,因为大学时代一场刻骨铭心、凄美悲情的初恋伤痛,生命从此充满了黑暗和冰冷。她需要一个人来重新照亮自己。她爱上了一个在文字里认识了五年的男人陶一北,一位作家。陶一北的文字温暖了苏迪,生命因此有了光彩。然而,苏笛最后发现,对她来说生生死死的爱情,对陶一北来说却“不会有太大的价值”。爱情令人悲伤,但无论如何在70后的青春中,它是最为坚固的东西,影响了一代人的情感世界,左右了她们的现实生活。然而,70后的女人们,步人人生成熟的花园时,不得不直面令人困惑的现实:爱情,这个曾经以为可以纯美、坚守的东西在这个时代烟消云散了。而这个现实最为无情之处是:70后在80年代到90年代形成的人生观,在世纪末正是被那些曾给予70后启蒙的师者、长者这些启蒙者所击碎。而他们正是被“我们”崇拜着的,甚至“我们”的爱情就是源于对他们的崇拜。“一切都烟消云散了”。现代性就这样无情地击碎了古典的爱情,击碎了爱与美,击碎了古典理想观、价值观。就像飞机寄托着理想,但它是纸的,飞不上蓝天。朋友是可贵的,“沦为朋友”却多么悲哀。这是严英秀小说最为深刻和尖锐之处。不过,无论怎样悲凉的现实,严英秀小说中的女主人公绝对不会因此而妥协于世俗,每个女子都在坚持着自己精神世界的纯净,坚守着对爱与美的追寻。
幻灭与温暖交织的爱与美:百感交集的人生悲悯情怀
2010年以来,严英秀的小说体现出一定程度的转型,这些作品包括《玉碎》、《一直对美丽妥协》、《夜太黑》等。转型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开始将笔触从女性的青春、爱情和成长中转向对当下女性及周围世界平实生活的书写,开始超越女性自我的单向叙述,走向一个更开阔的写作境界。二是写作风格由唯美转向厚实,将爱与美的幻灭与爱与美的温暖相交织,更为切近生活的内蕴。如果说,她前期的“女性成长”小说具有唯美之哀婉格调的话,转型后的小说则具有百感交集的人生之悲悯情怀。当然,所谓转型的作品与前期作品之间仍然有内在的连贯性:在写作手法上,严英秀的小说还是以描写女性细腻的情感世界见长,在写作风格上,严英秀的文字也依然是细腻优美的,在作品内在的精神气质上,也依然坚守着对爱与美的追寻。
《玉碎》、《一直对美丽妥协》、《夜太黑》等相比前期的作品,更有容量,现实性和厚重感有所增加。这是一个非常值得肯定的变化。女性作家一旦突围了女性自我,她们将会写出更为贴近生活的作品。按照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一种观点,这是因为女作家更容易进行双性同体写作。所谓双性同体写作,按照法国女性主义理论家埃莱娜·西苏的看法,女性作家解构了固定的男性和女性本质上二元对立关系,一方面以女性独特的感悟力写女性经验,另一方面在创作中也可以进入男权文化内部进行沟通和对话性的写作。严英秀对此是有自觉意识的。她说:“我深信将女性写作的目光到男性关怀这一层面,是中国女性主义文学接受更新的女性观念的表现,是文化多元的标志。和解不是妥协,关怀不是无原则的让步,不是再去重复古老的历史,而是更高意义更深层面上的达成共识,平衡互补,共荣共存。”应该说,双性同体是女性(甚至可以说所有作家)创作的最佳状态,是一个消除性别对立的概念。无论如何,在女性主义文学理论家看来,双性同体是女性作家写作的优越性所在。因为,女性作家创作有更多差异性。女性作家不但了解自我,而且了解了自我的不同之处以及别的世界与我摘自: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www.7ctime.com
的差异。反过来看,男性作家大概都不愿意进行女性写作,在他们看来那是一种降低。而实际上正是这种轻慢,往往遮蔽了对生活、对人性秘密的洞悉。当然,双性同体写作也只是女作家们的一种理想,但理想并不妨碍走向理想。双性同体也是一个有许多争议的概念,但这个概念所具有的启发意义可以观照当代中国女性文学的繁荣。女作家在中国当代文坛的辉煌很大程度上也在于她们更容易贴近人生,这与女作家有意无意的双性同体写作意识是分不开的。
严英秀的《玉碎》、《一直对美丽妥协》、《夜太黑》等小说,就是突围了女性自我之后,直面更为广阔的生活,更贴近人生的写作。其作品对爱与美的探寻,也就包括了对爱情、亲情、友情等人性所有的温暖和暗淡进行的开掘。
《玉碎》关注底层生活,关爱小人物的人生。郑洁因为对小姑男朋友“大学生”的憎恶泯灭了自己上大学的梦想。和小姑的爱情一起破碎的玉镯也成为郑洁的心结。人到中年的郑洁,夫妻俩都下岗了,在粗粝的生存环境中,过着艰辛的日子。但这并没有磨灭郑洁对爱与美的追求和幻想。四十岁生日的那天,郑洁走进大商场,只是想看看一只绿色的玉镯。然而,是天文数字的玉镯又一次碎了。两次“玉碎”都是郑洁人生的劫难。小说以“玉碎”为象征写女性追寻爱与美的幻灭。前一次“玉碎”是中国古老的土地上亘古上演着的痴情女子与“走向新生活”的负心汉之间爱情的破碎,是对中国文化痼疾的鞭辟;后一次“玉碎”是理想在金钱面前摔得粉碎,是美好向往的破碎,是对当下社会生活的愤激。“玉碎”表达的爱与美幻灭的精神内涵比起前期的“女性成长”小说厚重多了。《玉碎》对生活的贴近还表现在,郑洁生活中的温暖不再是前述“女性成长小说”里多少有点“姐妹情谊”的温暖,而是来自于相濡以沫的丈夫。严英秀的笔下,第一次出现了一对在人间烟火中执子之手、相濡以沫的夫妻,在实实在在的生活中打拼的男人和女人。而《玉碎》的成功之处更在于将女性的命运放到社会大环境之中,写生存之艰,它同情小百姓的命运,饱含着对女性以及对人生的同情与悲悯。
《一直对美丽妥协》是一篇“打工小说”。写美容院一群打工女子的艰难的生存境遇。其中最感人的情节是美容院的姐妹们拿出自己微薄的收入,共同筹资为一个被主人打死的保姆打官司的情节。这篇小说的主要价值并不在艺术层面,而在于它对社会现实的愤慨,以及深厚的同情心、甚至一点点朴素的阶级意识。在《一直对美丽妥协》中,因为人性的美好光辉,才使惨烈的现实不至于完全沦为黑色的绝望。小说于此凝视生活,流溢于笔端的正义感和悲悯感,表达着作者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评价论文导读:
。底层人民的团结协作正是“劳苦人”人性的光辉所在,虽然不无理想主义色彩,但这样的光辉也表明了严英秀对当下生活的介入和思考。
《夜太黑》探讨家庭,非常敏锐地提出了当今老年人生活困境的问题。小说以乔月的视角回忆父母年轻时给予所有子女的无微不至的关怀,怀念那童年、少年时期大家庭温暖的生活。然而,今日,年老的父母却分居了。父亲独居。母亲不管到哪个子女家都是寄人篱下,过着谨小慎微也难免讨人嫌的日子。可是,这该责怪谁呢?如何改变父母的生存状况呢?没法让父母晚年过得欢愉,也无法责怪父母的子女们。小说指出老年人生活的困境的形成,一方面源于现代社会人人都对别人的精神世界极端冷漠;另一方面也由于老人自己的精神困扰。乔月的父母就在这样的困境中。而这种困境的形成,并不能用中国传统中的“孝顺”去解决。严英秀敏锐地捕捉到现代社会生活与中国老年人传统生活之间的冲突,并以女性的细腻和丝丝入味的剖析给我们以沉重的思考。这篇小说更为难得的是作品的悲凉情调贯穿着对人存在的孤独本质的关怀,蕴含的一种体察人类性的悲悯情怀。摘自:毕业论文工作总结www.7ctim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