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浅谈在那里看不见,它却在那里

最后更新时间:2024-02-27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8705 浏览:83349
论文导读:
一首儿童诗
蓝蓝的天空深不见底,干枯散落的蒲公英,
星星就像海里的小石头, 默默躲在瓦缝里,
沉静着直到夜晚来临,直到春天来临,
白天的星星 我们用眼睛看不见。它那强健的根 我们用眼睛看不见。
看不见它却在那里, 看不见它却在那里,
有的东西我们看不见。有的东西我们看不见。
——摘自:金子美铃《星星与蒲公英》
每每读起这首儿童诗,总让我不能自已。它的无奈、矛盾让我心碎,但它的坚持则更让我心醉。正如它反复慢慢吟诵的“看不见它却在那里,有的东西我们看不见”。
孩子们的想法,我们看不见,它却在那里;孩子们的接受方式,我们看不见,它却在那里;孩子们的内心世界,我们也看不见,它却在那里……虽然这些我们都看不见,但我们的教师还是那么执着地接近、再接近,哪怕失败一次又一次。
两堂公开课
某日我有幸聆听了两堂二年级上册的《乘法的初步认识》的公开课,唯一不同的是上课的老师,一个似二十出头的毛小伙,令一个则是有着较强亲和力的小姑娘。仅凭这一点,我就为那毛小伙担心起来,毕竟男老师教低段——悬!
第一堂课是男教师首先亮相。说实话,他的课前谈话并没有引起我的注意,因为他很多时间都是在让小朋友谈谈手有什么作用。直到他问“一只手有几个手指头,另一只手呢?把加法算式列在草稿纸上”时,我才觉得有点进入了正题,但又觉得这正题似乎对于二年级的孩子也太低了些吧!我的心再次在蔫起来……等我回过神来,台上已经站了五位把双手举得高高的孩子了。老师先让孩子一起数有几个五,然后要求列加法算式,这时老师发现有个孩子已表现出明显的不配合趋势,老师趁机问他:“你在写的过程中,好像表现得很累,这是怎么回事?”孩子倒也蛮老实地说:“写10个5太多也太累了。”“你们有什么好办法吗?”老师把这个“球”非常自然地踢回给了孩子们,因此不费力地就引出了“10×5”这个算式,也就完成了课堂内容的引入。
第二堂课是女老师粉墨登场。她让孩子读一首五言绝句,然后问这首诗一共有几个字,列出算式。第一个孩子不假思索地说出“5×4=20”。我不禁佩服起这个孩子居然已能如此灵活地运用乘法口诀了。老师又问:“能用其他算式来表示吗?”,又先后有孩子说:“4×5=20”“5+5+5+5=20”“4+4+4+4+4=20”。看来这个班的孩子思维非常活跃!接下去老师又说:“现在打开数学课本,看这幅主题图,用你自己喜欢的算式写出任意两个小朋友分别摆的小棒数。”接着呈现了用小棒拼的五角星、三角形雨伞等,让孩子们自己列算式。本课的引入也就此完成。
三点细思量
提问和回答,这是每个课堂每天都在经历的事情。有教师的提问,必然有孩子的回答。只是怎样的提问方式,可以让孩子们易于理解;怎样的提问顺序,可以让孩子在不着痕迹中就顺应了循序渐进的法则。
我们可以比较一下这二堂课,第一堂课引入的设计起点较低,甚至可以说是“原生态”的呈现,没有一丝的造作。正如那位男老师所说的,他来自农村的学校,那里的孩子就非常需要这样的“拐杖”来引路。第二堂课由古诗引入,通过让学生计算古诗一共有几个字,来拓展学生的思维,让能够飞的大雁领飞,这也是符合城市孩子已有知识水平。所以,当两位教师在确定了孩子们的已有知识储备这一个较为艺术的环节后,提问方式很自然地就会为此服务,但无论何种方式,提问的初衷都是为了让孩子跳一跳就可以看见另一番更广阔的世界。
接下来,让我们再来看一看孩子们的回答,无疑均印证了教师对孩子起点的准确把握。虽然我们不能看见每个孩子的起点,但它却真实地存在着,而且隐藏在整个集体之中,这就给我们的教师教学带来了一项巨大的挑战,在挑战中我们需时刻提醒自己要屏息静心,从万绿丛中寻找出那一跳所映射出的红。
开启心灵的闸门
什么是有效?什么又是无效?这恐怕是所有的教师都在反思的一个问题。反思归反思,但最后的结论恐怕还得孩子们说了算。还是让我们回到那两堂公开课的现场,来细细地品味:
男教师从数一个五、二个五……十个五到5+5……10个5连加;从孩子们轻而易举地列算式,到有的孩子心生抱怨。这环环的相扣正是教师把孩子们推向了绝境的边缘,促使他们的思维从量转到质变,去体会那“浴火重生”后的喜悦,这份喜悦不正是我们所有教师期待的吗?而女教师的古诗之后的主题图教学,让我颇感不适,因为大部分孩子其实并没有领会老师在算古诗字数时,那蜻蜓点水般的提示,因此就更谈不上理解“5×4”或“4×5”的含义了。所以当老师提出让孩子们看主题图列算式时,很大部分孩子还是只能继续列加法算式,可以说这部分主题图的内容无疑与古诗的教学的内容雷同,只是同一水平的不同表达方式而已,因此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
老师们,千万不要以为你一块块自以为精彩的内容呈现,就能获得孩子们的肯定。其实,只有那些真正触动孩子们心灵的东西,才会被他们无条件地接受和容纳。即便你无法整理出课的优劣,但你却可以通过体验孩子们的情绪、观察孩子们课堂上的种种反应来判断,我想那应该是最直接,而又最真实的。这也是我们无法掩盖和必须直面的问题。
欲识庐山真面目
乘法的意义就在于它是相同加数加法的简便运算,但它对于初学的孩子来讲真的简单吗?我看未必。一则他们的乘法口诀还没学过,得数当然也就无法立即得出,唯一的办法是把它再次演变成加法,再通过加法一步步地计算。快了吗?非也!再则因为我们在课堂上强调乘法是相同加数加法的简便运算,所以就有孩子不自觉地把算式中的乘号想象成加号,这又是何其荒谬和无奈呀!
其实以上的这些都进入了一个误区,乘法之所以比相同加数的加法简便,只是因为它列式简便,无论多少个相同加数,都只需用“几个”来代替就行。这才是本堂课应该让孩子们感悟到的。说到底,对于孩子们的这个心结,我摘自:本科毕业论文模板www.7ctime.com
们又有多少教师领会到,又有多少教师在帮助孩子们分析“简便”的真正含义呢?正如那儿童诗所写的:“看不见它却在那里,有的东西我们看不见。”但愿我们别再继续忽视那些看不见,却又在那里的东西。
  •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