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试论浅谈 当下艺术与设计联系

最后更新时间:2024-03-30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33429 浏览:156228
论文导读:渐形成各自不同的专业领域,直至发展为当今设计与技术和艺术之间建立的新融合,设计过程中自始至终都渗透着艺术的存在,所以我们不能孤立地强调功能主义,而忽略艺术对产品本身的影响,同时也不能过分为表现艺术而忽略功能性,艺术与设计必须完美地结合。参考文献:原研哉.设计中的设计.山东人民出版社,2006.
摘要:谈论艺术与设计的问题并非新鲜的话题,大家对艺术与设计的解读众说纷纭。什么是艺术?什么又是设计?艺术和设计,究竟谁该服从谁?长期以来,这些问题一直都在探讨与分析。在此笔者总结出自己对艺术与设计关系的理解,认为两者关系虽本质不同,但它们相互影响,并行不悖,尤其在当下,艺术与设计的重新整合一体化更是大势所趋。
关键词:艺术;设计;商业化;数字技术
1005-5312(2012)26-0071-01

一、艺术与设计的概述

(一)艺术的概念

艺术,是人们为了更好地满足自己对主观缺憾的慰籍需求和情感器官的行为需求而创造出的一种文化现象。艺术,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进行娱乐游戏的一种特殊方式,又是人们进行情感交流的一种重要手段,属于文化的范畴。

(二)设计的概念

设计是一种改造,是对客观世界的改造,是一种附加了人的主观意识的改造。经过设计的客观事物可以传达某种特定理念,实现某种功能,以及体现特定价值。这就使得设计又有别于自然界,但是设计的思想是来源于自然世界,或者是经过人类改造过的自然世界,它不是凭空产生,在人类和自然界之间建立种纽带,它处于人们如何构筑生存和赋予生活以意义的方法的核心位置。

(三)艺术与设计的区别

首先,是行为主体上的区别。艺术家可以根据自己内心世界的想法来设计出独特的色彩和形态。而设计师则要遵循委托人的意愿设计出符合委托人需要的色彩和形态。
其次,是动机的区别。艺术家在从事创作的时候不需要、也不会去考虑他的艺术作品以后处于什么样的处境。而商业设计是有委托人的。设计师必须考虑到他的设计能够为商家带来一定的效益,也必须考虑他的作品是否能够被受众接受。
最后,是结果上的区别。艺术作品所具有的生命力是我们无法评估和想象的。我们不知道达芬奇的《蒙娜丽莎》与凡高的《向日葵》什么时候会被人遗忘,王羲之的《兰亭序》直到现在还被书法爱好者视为至宝,它却是一千多年前的艺术作品。

二、艺术与设计的当下关系

(一)艺术的商业化

近几年,随着当代艺术的备受关注,大批当代艺术家的作品得到了广泛的认可,除了作品在拍卖市场上屡创奇迹外,艺术家与知名品牌合作的现象越来越多,他们为该品牌量摘自:毕业论文题目www.7ctime.com
身设计的产品更成为流行的趋势和先锋的代表。

(二)设计的艺术性

设计的美存在于功能基础之上,而美总是通过形式表现出来,呈现于审美意象之中的。在能够被人感知到功能之前,设计的形式首先对人的视觉产生冲击。而人的视觉是有一定的审美期待的,没有美感的东西很难留住人们的视线,难以让人去深入的了解他的功能并购买使用。
随着社会的进步与时代的变迁,人们的审美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和提升,大家对美的追求也越来越高,所以对设计的要求也就随之提高,我们会发现不同的设计领域都在不断追求艺术的表现形式和独特的艺术观念。例如广告设计里出现了很多精品设计,把艺术的美和产品的美结合得淋漓尽致,画面唯美且冲击力十足。

(三)艺术与设计的重新整合

西方社会自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后逐步进入后现代社会,后现代艺术的核心一方面是文化上的多元化与无中心状态,另一方面是商业化、传播化背景下的大众化和平面化。作为后现代艺术的先行者波普艺术,其领军人物安迪·沃霍尔等人的作品典型地体现出了设计理念对纯艺术的渗透。他们的作品模糊了艺术与设计的边界。
另一方面,在当今的西方主流艺术大型展览会博览会上,不少看似设计的作品被完整搬到艺术展览会上,甚至一些设计展览会也作为一个分支直接被纳入到当代艺术的展示内容中,这也成为了一种趋势。
总而言之,在社会本体阶段的当今社会中,艺术与设计边缘的模糊实际上是一种人类历史新阶段的整合结果,整合的契机是后现代文化,人类对称之为“艺术”的认定在某种程度上又回归到艺术与设计一体的程度上来,这正是在更高程度上的回归。
三、结论
在进入21世纪的今天,“设计”的概念已经越来越多的为人们所认同和接受。纵观设计的发展历史,我们不难看出,设计与艺术经历了最初的一体化,逐渐形成各自不同的专业领域,直至发展为当今设计与技术和艺术之间建立的新融合,设计过程中自始至终都渗透着艺术的存在,所以我们不能孤立地强调功能主义,而忽略艺术对产品本身的影响,同时也不能过分为表现艺术而忽略功能性,艺术与设计必须完美地结合。
参考文献:
原研哉.设计中的设计.山东人民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