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试谈如何提高解剖学教学适应临床护理需求

最后更新时间:2024-04-09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7056 浏览:23332
论文导读:
摘 要:人体解剖学是一门重要的医学专业基础学科,也是一门形态学科学,它为其他医学基础课和专业课奠定了人体形态结构的最基本知识。针对现行解剖学教学中存在的理由,切实提高护理专业解剖学教学水平适应临床护理需求,从目标教学改革、重视试验实训、加强解剖与临床联系教育、运用多媒体先进教学手段等几方面进行了初步探讨和实践。
关键词:人体解剖学;提高教学;适应需求
人体解剖学是研究正常人体形态结构的科学,是护理专业学生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医学课程之一。如何在短时间内让学生掌握人体解剖学这门课成为每位人体解剖学教师不断思索的理由。从事人体解剖教学10年来,针对我校护理专业实习学生和毕业生在医院临床工作中出现的新理由和新现象,比如:护理操作时选择部位不够准确、不够迅速,解剖知识要求“偏多、偏难、不适用”。笔者对人体解剖学教学进行了系统且深入的分析、研如何提高解剖学教学适应临床护理需求相关论文由www.7ctime.com收集,如需论文.究和总结。

一、人体解剖学目标教学改革需适应临床护理需要

我校前几年选择的人体解剖学教材是全国中等卫生职业教育卫生部“十一五”规划教材第二版“解剖学基础”,教学大纲也一直沿用。为了适应医学科学的发展需求,我们近几年对人体解剖学护理专业教学知识目标针对性的进行了精选和整理。理论与实验实训学时比例做了相应调整,针对我校中专护理专业,精选和整理教学知识目标。我们在选择内容时把运动系统中的骨性、骨骼肌标志;鼻腔、咽喉结构、食管三处狭窄;人体表浅静脉位置、走行等与临床护理操作相关解剖知识作为重点。教学效果明显提高。

二、重视人体解剖学试验实训教学,强化学生的动手能力

我校现在人体解剖学课时总量108学时,理论与实训比例由原来的2∶1左右调整为1∶1左右。在实验过程中,教师先进行演示;然后将学生分小组进行实验实训,教师巡回指导学生对标本、模型动手解剖、观察、寻找、辨认,并进行活体触摸,特别对重要器官的位置、形态特点、毗邻结构、进行辨认观察、并深思相关临床作用;小组之间最后进行相互抽问、回答;最后,教师做出点评和总结,从而加强学生对人体解剖重要知识点的掌握。这样不仅强化了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还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三、加强解剖与临床护理知识联系,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实用

我校学生主要为中专层次的护理专业学生,人体解剖学的知识目标重在适应其他专业基础和专业课的学习及临床护理的运用。针对中专层次的护理专业学生基础较差的目前状况,人体解剖学课堂教学应精简内容,把握好重难点。在课堂讲授中,我们重点把各解剖学知识与临床护理知识之间联系紧密结合起来,通过病案、实例进行深入的讲解。比如:插胃管,我们重点讲解鼻腔、咽喉结构和食管三处狭窄及位置。深入浅出地进行讲解。提高学生认识理由和解决理由的能力。注重内容的实用性,以及渗透相关基础和专业学科知识。对医院临床护理出现的新理由和新情况,进行针对性的人体解剖学知识点的增减,强调解剖知识在临床护理的实际运用。

四、运用多媒体先进教学手段,提高人体解剖学教学效果

人体解剖学是一门形态学科学,人体解剖学内容多,名词也多且抽象,学生学习相当有难度。在传统教学中,通过板书、板图,挂图、模型和标本等辅助教学,教学效果不太理想。近年来,我们顺应时代的发展,针对我校护理学教学实际积极地制作人体解剖学多媒体课件,并运用于我们的人体解剖学教学中。多媒体课件教学内容容量大,比利用挂图、模型等传统方式节省近一半的时间,教师能将更多的时间用于重点知识点的讲解上,进而能大大提高教学效率。多媒体课件图文并茂、形态结构清晰、指认解剖结构明确,能及时更新和增补新的教学内容。多媒体课件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功能,在直观、形象、生动等方面有独到的作用,使得教师讲授过程轻松,学生学习效果良好。
在人体解剖教学过程中,通过精简教学目标,强化试验实训教学,在具体的解剖学知识讲解中注重与临床护理知识联系,注重实用;并灵活运用多种多媒体教学手段,明显地提高了人体解剖学教学效果和质量;从而很好地适应了临床护理需求为学生的护理专业课学习和胜任临床护理工作打下扎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罗海燕.解剖实验课学生心理理由调查分析[J].黔南民族医专学报,2006(3).
[2]雷季良.临床医学长学制人体解剖学教学改革实践.山西医科大学学报,2004(6).
[3]季金奎,王秀萍.浅谈多媒体在教学中的应用[J].科教文汇:中旬刊,2007(10).
(作者单位 重庆市长寿职业教育中心)
誗编辑 代敏丽 全文地址:www.7ctime.com/ekhllw/lw11813.html上一论文:论风湿内科住院患者睡眠障碍的原因及护理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