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论文查重: 大雅 万方 维普 turnitin paperpass

架起生活与教育桥梁,打造生活化思品课堂-

最后更新时间:2024-04-07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4763 浏览:110211
论文导读:以“发现者”的身份,亲身经历,在生活的场景中内化得到的体验,最终形成真实的道德认知。比如讲尊重残疾人,说教、煽情不如让学生坐上轮椅驱车爬坡;讲拾金不昧,说如何高尚不妨让学生换位体验,这样更能增进学生对残疾人的同情和对失主的理解,学生只有体验的不断积聚,才能生成为一种自我意识,进而转化为自我约束、自我教育、自我
长期以来,品德教育存在着小学教育成人化、大学教育幼儿化的怪圈,结果是孩子长大了却连做人的基本素质都成问题。这充分说明品德教育起点过高效益太低,严重脱离学生生活,这就要求品德教学必须要融入生活,将品德教育生活化,做学结合,让学生在生活中体验,在生活中自我教育,这才是品德教育的有效途径。那么如何打造生活化的课堂呢?我在课堂教学中进行了以下一些探索:

一、 教学导入的生活化,让教育从生活入手

记得有位音乐教授在谈到音乐对人的影响时说过:为什么低级庸俗的东西容易吸引人?原因就是它们能从人的本能出发。因此,课堂导入的内容要尽量取自学生生活,唤醒学生的生活体验,为学生品德形成打下基础。如在教学三年级下册《不给邻居添麻烦》一课时,我在新课导入时让学生回忆日常生活,看看有那些行为会影响到邻居呢?学生纷纷地说:我在院子里踢球,会把球踢到邻居家,看电视声音太大,平时会大声喧闹等等,就连平时不爱发言的学生都能说出几条,这样的教学为学生营造的不单是学习的情景更是生活的场景,为进一步的学习开好了头,有效地提高了学习效率。

二、教学内容的生活化,让教育在生活中进行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生活即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教育才能真正产生作用。思品课的教学内容应该是与儿童生活息息相关的,用学生感兴趣的、喜闻乐见的生活素材丰富教学内容,使教学内容生活化。例如在我教学三年级上册《我成长的故事》一课前,我就让孩子们通过各种途径了解自己儿时的故事,如:读爸爸妈妈的日记了解自己刚出生时的故事,从中感受到父母对自己深切的爱。这样在讲授新课之前,学生就对自己的成长过程有一个较为明晰的了解,并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因此,课堂上展现的生活片断很自然地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从而拨动了学生的心弦,很自然地体会到自己的成长离不开家人的关爱。

三、教学方法的生活化,让教育在生活中生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通过源于:论文标准格式www.7ctime.com
体验式、情境模拟式的生活化教学,让学生以“发现者”的身份,亲身经历,在生活的场景中内化得到的体验,最终形成真实的道德认知。比如讲尊重残疾人,说教、煽情不如让学生坐上轮椅驱车爬坡;讲拾金不昧,说如何高尚不妨让学生换位体验,这样更能增进学生对残疾人的同情和对失主的理解,学生只有体验的不断积聚,才能生成为一种自我意识,进而转化为自我约束、自我教育、自我发展能力。

四、学习反思的生活化,让教育在生活中深化

学贵有疑,疑是获取知识的动力之源。在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中进行“产婆术”的反思式教学,鼓励学生针对某些生活现象进行思考,产生疑问,可以加深对道德认知的理解。例如:在教学《爱护公用设施》一课时,教师首先呈现这样一个范例:一名同学在公园里玩耍,一会儿跳上长条椅,一会儿又在草坪上奔跑……对于这个范例,同学们有的小声指责,有的比较愤怒,在同学们情绪产生波动的时候,教师可以适时启发学生提出诸如“什么是公共设施?”、“怎样保护和爱护公共设施?”等一系列问题,由此展开小组讨论,让学生在提问和回答问题中学会了课本知识,同时也将书本知识和实际生活有机地联系起来了,使学生的思想情感得到了进一步升华。

五、拓展延伸生活化,让教育在生活中回归

俗话说:光说不练嘴把式。教育只有回归生活,才不会出现思想的“巨人”行动的“矮子”。在教学中,我有效的利用思品课的拓展延伸活动,让道德认知回归现实生活,让学生在贴近自己生活的活动中自我教育,实现了知行的合一。例如在教学《遵守交通规则,安安全全上学》这一课时,为了让学生遵守交通规则,注意安全上学和回家,同时了解安全常识,熟悉一些交通安全标志。我要求学生在课后观察、收集交通安全标志,同时开展各种形式的展览会,进而熟悉交通安全标志的作用,这些课后拓展活动充分地调动了学生的参与,让学生在模拟的交通状态下,掌握了交通安全的一些基本知识,养成了自觉遵守交通规则的良好习惯。这些富含生活性的情境把学生与真实的社会生活紧密联系起来,有意识地把儿童带回到真实生活,最终实现品德教育的目的。
作者单位江苏省东海县曲阳中心小学
责任编辑杨博